今天给各位分享pCBlayout个人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pcb layout工作职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画PCB图要注意什么
画原理图时,按照从核心到一般,从大模块到小模块的原则。
a) 先画主控芯片,比如STM32F405,把它的最小系统搭建出来,包括晶振、电源电阻电容,boot0/1切换等。
b) 再画各小模块,常见的有LDO稳压模块(AMS1117-3.3)、SWD调试接口、复位reset电路、USB转串口(CH340G)、USB OTG接口等,根据业务需要或再添加SPI Flash模块、SD卡模块等。各个小模块也是需要一定的电阻电容才能工作的,根据各IC datasheet手册里推荐的电路来即可。
c) 对各模块进行命名,以Ux, Hx, Jx规则命名,Ux代表是Unit,即单元的意思,比如主控可以用U1命名, Hx表示Header,即插头, Jx,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就是个命名,不必纠结。
d) 对各模块上电阻、电容、二级管等命令,还是按照从主模块到次模块的原则,电阻就R1, R2, R3等依次递增的命名,同理电容、二级管。
e) 添加网络标号,各模块之间输入输出通过网络标号进行连接,操作很简单,但谁和谁连接,需要查手册反复确认,这一步很关键,连错的话板子打出来也用不了,除了正确性,还有配合PCB板布线的难易度进行调节,因为主控的好多引脚其实都是可以使用/复用的,就看布线好不好操作、资源有没有最大化使用等,好多工程实际问题,这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事了。
f) 给元器件添加pcb封装,如果你使用的是.intlib库,则原理图和封装是绑定好的,如果是*.schlib,则要手动一个个添加pcb封装。
2. 画PCB
a) 在从原理图导入器件之前,建议先把PCB板的形式画好,使用机械层黄线绘制PCB形状后,Design-Board Shape-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完成PCB板外形定义。
b) 放置原点,所有元器件在PCB板上相对位置都以该原点为参考,一般原点是放在PCB板正中心,依次选择Edit-Origin-Set,完成原点的放置。
c) 选择原理图文件,右键Compile Document Stm32f405xxx,如果不报错,说明原理图没有问题,选择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 Stm32f405xxxx.将元器件导入到PCB中
d) 在PCB中进行元器件的定位,布线。虽然有自动布线,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部分都是手动布线,个人总结出如下布线原则:
I) 主控放在中间,晶振紧挨着主控的CLK输入,越近越稳定。
II) 电源、各IO口、调试口尽量放在外围,各模块及其自身相关的电阻电容放在一起。
III) 正常情况,两层板能摆下的不要增加板子层数,因为层数越多,制造成本越贵,实在布线困难,可以打过孔,
IV) 尽量所有元器件都放在同一层,比如Top-Layer,因为一面贴片比两面往往便宜很多,即使自己打样或回流焊,元器件都在一个面会很好操作,实在一个面放不下了,可以选择把一些插件放在反面,贴片的还是在同一面,插件的如各种Header,直插式按键、晶振等,这样我们可以在贴片时不焊接这些插件,等全部贴片完成后,再手工作电烙铁焊接插件。
IIV) 布线时,正反布线路最好呈垂直状态,比如正面主控各引脚水平拉出,反面的线路(一般是打过孔)就垂直拉出,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不易出现局部布不了线的情况(死胡同),因为同一个面各线路是平行的;另一方面,这种近乎垂直的方式不易产生电磁干扰。
e) 加泪镝,加泪镝就是在导线、过孔与焊盘之间加粗的操作,目地就是为了防止机械钻孔时损伤我们的走线,还有就是针对一些需要经常拆装的元件,多次焊接可能会把焊盘搞脱落了,加泪镝也能加固焊盘。
加泪镝是在覆铜之前操作,在Tools-Teardrops,选择对焊盘和过孔加泪镝,泪镝形状为圆弧。
加完泪镝的效果如下图,变的圆润了。
f) 覆铜,覆铜就是将电路板上除了元件和走线外其它空白的区域覆上铜皮,主要的目地,一方面是增加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这个铜皮大多是与地网络连接。另一方面,铺上铜皮也能增加散热。
覆铜操作是点击如下按钮(place polygon plane)
然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有3种模型,一般选Solid,覆铜选择GND。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在绘制电路板时的总结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与我讨论互动。
3.常见问题(FAQ)
a) 导线间距过小报警
导线间距过小,PCB图中导线会出现小点点报警
可以在菜单Design-Rules-Electrical-Clearance,把Minimum Clearance设置成0,再次更新PCB后,报警取消。
b) 关于PCB打样相关尺寸设定,这个要看你选择的工厂设备精度,一般工厂都会给出加工能力说明,如下图为某工厂的制程能力说明,包含了最大能加工多少层,最小过孔大小等。
画原理图
画原理图时,按照从核心到一般,从大模块到小模块的原则。
a) 先画主控芯片,比如STM32F405,把它的最小系统搭建出来,包括晶振、电源电阻电容,boot0/1切换等。
b) 再画各小模块,常见的有LDO稳压模块(AMS1117-3.3)、SWD调试接口、复位reset电路、USB转串口(CH340G)、USB OTG接口等,根据业务需要或再添加SPI Flash模块、SD卡模块等。各个小模块也是需要一定的电阻电容才能工作的,根据各IC datasheet手册里推荐的电路来即可。
c) 对各模块进行命名,以Ux, Hx, Jx规则命名,Ux代表是Unit,即单元的意思,比如主控可以用U1命名, Hx表示Header,即插头, Jx,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就是个命名,不必纠结。
d) 对各模块上电阻、电容、二级管等命令,还是按照从主模块到次模块的原则,电阻就R1, R2, R3等依次递增的命名,同理电容、二级管。
e) 添加网络标号,各模块之间输入输出通过网络标号进行连接,操作很简单,但谁和谁连接,需要查手册反复确认,这一步很关键,连错的话板子打出来也用不了,除了正确性,还有配合PCB板布线的难易度进行调节,因为主控的好多引脚其实都是可以使用/复用的,就看布线好不好操作、资源有没有最大化使用等,好多工程实际问题,这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事了。
f) 给元器件添加pcb封装,如果你使用的是.intlib库,则原理图和封装是绑定好的,如果是*.schlib,则要手动一个个添加pcb封装。
2. 画PCB
a) 在从原理图导入器件之前,建议先把PCB板的形式画好,使用机械层黄线绘制PCB形状后,Design-Board Shape-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完成PCB板外形定义。
b) 放置原点,所有元器件在PCB板上相对位置都以该原点为参考,一般原点是放在PCB板正中心,依次选择Edit-Origin-Set,完成原点的放置。
c) 选择原理图文件,右键Compile Document Stm32f405xxx,如果不报错,说明原理图没有问题,选择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 Stm32f405xxxx.将元器件导入到PCB中
d) 在PCB中进行元器件的定位,布线。虽然有自动布线,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部分都是手动布线,个人总结出如下布线原则:
I) 主控放在中间,晶振紧挨着主控的CLK输入,越近越稳定。
II) 电源、各IO口、调试口尽量放在外围,各模块及其自身相关的电阻电容放在一起。
III) 正常情况,两层板能摆下的不要增加板子层数,因为层数越多,制造成本越贵,实在布线困难,可以打过孔,
IV) 尽量所有元器件都放在同一层,比如Top-Layer,因为一面贴片比两面往往便宜很多,即使自己打样或回流焊,元器件都在一个面会很好操作,实在一个面放不下了,可以选择把一些插件放在反面,贴片的还是在同一面,插件的如各种Header,直插式按键、晶振等,这样我们可以在贴片时不焊接这些插件,等全部贴片完成后,再手工作电烙铁焊接插件。
IIV) 布线时,正反布线路最好呈垂直状态,比如正面主控各引脚水平拉出,反面的线路(一般是打过孔)就垂直拉出,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不易出现局部布不了线的情况(死胡同),因为同一个面各线路是平行的;另一方面,这种近乎垂直的方式不易产生电磁干扰。
e) 加泪镝,加泪镝就是在导线、过孔与焊盘之间加粗的操作,目地就是为了防止机械钻孔时损伤我们的走线,还有就是针对一些需要经常拆装的元件,多次焊接可能会把焊盘搞脱落了,加泪镝也能加固焊盘。
加泪镝是在覆铜之前操作,在Tools-Teardrops,选择对焊盘和过孔加泪镝,泪镝形状为圆弧。
加完泪镝的效果如下图,变的圆润了。
f) 覆铜,覆铜就是将电路板上除了元件和走线外其它空白的区域覆上铜皮,主要的目地,一方面是增加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这个铜皮大多是与地网络连接。另一方面,铺上铜皮也能增加散热。
覆铜操作是点击如下按钮(place polygon plane)
然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有3种模型,一般选Solid,覆铜选择GND。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在绘制电路板时的总结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与我讨论互动。
3.常见问题(FAQ)
a) 导线间距过小报警
导线间距过小,PCB图中导线会出现小点点报警
可以在菜单Design-Rules-Electrical-Clearance,把Minimum Clearance设置成0,再次更新PCB后,报警取消。
b) 关于PCB打样相关尺寸设定,这个要看你选择的工厂设备精度,一般工厂都会给出加工能力说明,如下图为某工厂的制程能力说明,包含了最大能加工多少层,最小过孔大小等。
PCB工作总结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我是pcb layout工程师,年底要写总结。大家有这方面经验的给点参考
尊敬的领导:
时光荏苒,2008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XX即将迎来新的一年。翻看一年来的工作日志,真是忙碌充实,紧张而又愉快。又经过这一年来的工作与公司的不断培训,以及上级领导及同事的帮助,我个人的工作技能及工作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虽说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应该来说这一年付出了不少,也收获了很多,自己感到成长了,对工作处理也更加得心应手了。现就2011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尽心尽职,以踏实的工作态度做好LAYOUT工作
今年截止目前为止共完成58个项目,其中新项目25个,改板项目33个,每个项目都严格按照公司流程进行工作,在项目前期组织进行布局评审,后期进行GERBER评审,并在项目发板前依照CHECKLIST 逐条检查,保证了项目的测试一次性通过率,减少打板次数,缩短研发时间及降低成本。今年公司项目比较多,而且交期都较紧,部门人手紧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需加班加点工作来保证项目进度不会延迟。尤其在第三季度,个人完成9个新项目,10个改板项目以及2个测试板项目的工作量,在这些巨大的工作量下还是很好的保证了工作质量,其中除了个别项目因一些硬件设计上的问题外,大部分都通过了EMI测试。
虚心学习,以零起点的心态进行自身充电
积极参加公司以及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课程。现在部门每周一课的培训制度非常好,部门人员都把自己精通擅长的一方面共享出来对大家进行培训,让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对信号完整性,生产工艺,软件仿真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在平常空余时间里也主动学习硬件知识,阅读了许多产品的相关资料,了解行业的相关讯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了质的改变。
在XX的这段日子里,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工作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差距和不足还是存在的。新一年有新气象,面对新的任务和新的压力,我也应该以新的面貌,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进步。
明天总是充满了希望,我们与XX一同成长,共同奋斗,一定能实现公司的目标与个人的理想!
pCBlayout个人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pcb layout工作职责、pCBlayout个人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