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天敌(螳螂的天敌是什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390

其实螳螂的天敌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螳螂的天敌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螳螂的天敌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螳螂的天敌是

螳螂的天敌(螳螂的天敌是什么)

螳螂的天敌有:鸟类、蜘蛛、蜥蜴、蛇、猴子、变色龙以及青蛙等。

螳螂虽然是一种大型肉食昆虫,但是天敌也有很多,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蜘蛛,和螳螂是互为捕食对象的,螳螂主要捕食离网的蜘蛛,而大型蜘蛛或者结网蜘蛛都是螳螂的克星。

螳螂是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

螳螂饲养方法

1、卵囊的保存:据室内外观察,螳螂卵囊一般于气温稳定在20℃时开始孵化。因此11~12月份采集卵囊,一直到4月份可在常温下保存,但要保持干燥,防潮防鼠。5月以后,根据气温和利用上的需要,在冰箱内保存。

2、室外大笼罩饲养:5月下旬将待孵的螳螂卵移放到笼罩内,孵化后按每平方米50头投放。笼罩内栽各种矮小的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建立与自然界相仿的环境,减少残杀,晴雨天遮盖芦席。

3龄前若虫代饲料制成糊状,4龄后代饲料蒸熟成发糕状。糊状饲料放在隔离物的枝叶上,糕状的放在小橡皮瓶塞内。及时剔除霉变残渣,保持饲料新鲜。

螳螂的天敌是什么

螳螂的天敌有蜘蛛、青蛙、变色龙、蜥蜴、蛇、猴子、鸟等。

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的形态

1、大刀螂

体形较大,呈黄褐色或绿色,长约7厘米,头部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中纵沟两旁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其后方有细齿,但不甚清晰。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向后略微伸出,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

2、小刀螂

体形大小中等,长4.8~9.5厘米,色灰褐至暗褐,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斑点。

螳螂的天敌有哪些

螳螂的天敌有鸟类、蜘蛛、爬行类、灵长目、啮齿目动物等。

(1)鸟类,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地球上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2)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体长1~90毫米,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头胸部有附肢两对,第一对为螯肢,有螯牙、螯牙尖端有毒腺开口。

(3)爬行类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爬行类不仅在成体结构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其繁殖也脱离了水的束缚,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

(4)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14科约51属560余种。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5)啮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啮齿目动物一般比较小,多数在夜间或晨昏活动,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很强。啮齿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40%~50%,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支,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

好了,关于螳螂的天敌和螳螂的天敌是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