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个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个字谜底)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570

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字

“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字的答案是“名”字。谜面意思是,“口”字咬掉了“多”字的半截,也就是“多”字的一半,那么就组成了“名”字。“名”字的拼音为míng。“名”,最基本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名”字可组词:名气、名言、出名、知名、名门、名片。

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个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个字谜底)

以“名”为谜底的谜语:

1.多字取一半,口字底下站(打一字)

2.旦夕二分离(打一字)

3.一口咬掉多半个(打一汉字)

4.夕阳西下把话说(打一汉字)

5.多一半加一口(打一汉字)

6.除夕恰逢周末(打一字)

扩展资料:

“名”的基本释义:

1.名字、名称:人~。书~。命~。报~。给他起个~儿。

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胡兰。

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到处游山玩水。

4.名声、名誉:出~。有~。世界闻~。

5.出名的、有名声的:~医。~著。~画。~山。

6.说出:莫~其妙。不可~状。

7.占有:一文不~。不~一钱。

8.姓。

一口咬住多半截猜字谜是什么字

是“名”字!

一口咬住“多”半截,就是把“多”字减去一半,那么就是“夕”字,再加上一个一口咬住的“口”字那么就是一个“名”字了!

名是一个汉字,读音为míng。最基本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名是上下结构,部首为口。

◎名míng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太阳落山看不清,用嘴说出代表自己的语言符号——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遂以名其庵庐云。——明·宋濂《看松庵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谜语:一口咬住多半截。(打一字)

“一口咬住多半截”的谜底为“夕”。

解释:一口咬住多半截,代表少了个“夕”字,那么剩下的字就是“夕”了。

夕,拼音:xī,注音:ㄒㄧ,基本解释:1、日落的时候。2、泛指晚上。3、姓。

又音:yì,注音:ㄧ_,基本解释:1、通“亦”。2、同“射(yì)”。用于“夕(yì)姑”,即“射姑”,春秋时曹庄公名,姬(jī)姓。

夕,是根据象形之法而造的一个汉字,甲骨文“夕”与“月”的字形相同,皆像初月形,金文稍简而区别于“月”,篆文文字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夕”。就其形说为“月”,就其时说为“夕”。夕的本义是“日落,傍晚。”

◎夕

拼音:xī,注音:ㄒㄧ

夕字的笔画顺序

〈名词〉

1、傍晚,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朝不保夕;朝不谋夕。

2、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长谈;七夕。

3、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4、姓氏:夕姓。

◎夕

拼音:yì,注音:ㄧ_

〈名词〉

5、同“射(yì)”。用于“夕(yì)姑”,即“射姑”,春秋时曹庄公名,姬(jī)姓。

〈副词〉

6、通“亦”。

拓展资料:

“夕”与“月”同源,后来分化。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指事符号,

夕字的字形演变如下图:

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略有所变形。造字本义:月亮初显的黄昏。日初出为“朝”*;月初出为“夕”;月高人静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