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岸上踏歌声全诗
忽闻岸上踏歌声全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整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这是一首借桃花潭水写真诚友情的诗。诗人从秋浦往泾县游桃花潭,受到汪伦的热情招待。临别,汪伦前来送行,故作此诗。
首二句叙事。言吾之“乘舟”,即将出发,忽闻岸上传来一阵阵踏地为拍的歌声。“忽闻”,出乎意料,“踏歌”,见出送行人之多,此用曲笔,闻声不见人,较为含蓄。三、四句抒情。潭水“深千尺”,而着“不及”二字,则更见出人之情深矣。
踏歌
踏歌,中国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
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忽闻岸上踏歌声前面的诗句是什么
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李白诗《赠汪伦》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是一种歌舞形式,即边踏边唱。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唱歌。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上一句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