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主要内容是什么
土地的誓言主要内容: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以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写作背景:关东,也叫关外,即山海关以外的地方,泛指东北三省。
一说到东北,我们很快就能联想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这句话,也可能会联想到俗语“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也可能会联想到歌曲《松花江上》里的“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森林煤矿”,总而言之,东北是丰茂的、富饶的。
可就是这片丰茂富饶的土地,却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逐渐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
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它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它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土地的誓言
七课土地誓言课文的批注
1.如何理解文中“泛滥”与“埋葬”这两个词语?
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因为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说明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现在这一切都消失不见了。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葬”更多的表达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2.怎样理解文章名《土地的誓言》?
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文章末尾作者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3.“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这个句子的人称有一个变化,前面把土地称为”她“,后面变为”你“。表达了什么?
“她”是远指,而“你”是近指.作者这里运用人称的变化实际上巧妙地渗透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变化。因为历史的原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1941年是抗日战争处于炽热化的状态。侵略者在肆意侵占着我们的土地.作者当时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才有了这篇文章。尽管作者的身体无法回归故土.我们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可以想象作者的灵魂早已跨越重重艰难险阻飞到故乡。
扩展资料
《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此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参考资料:土地的誓言-百度百科
土地的誓言 读书笔记
好词
炽痛斑斓怪诞亘古埋葬清亮透明丰饶污秽耻辱无时无刻沉重飘扬注视默契燃烧
好句
1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3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内容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以及为故乡的富饶贡献自己的赤子之心。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的感情。
阅读感悟
本文的爱国情意以及对祖国的眷念感情十分浓厚,表达了作者无限的爱国情怀。中国的大江南北是广阔美丽的,他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坚强不屈的。我们爱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每一寸小溪,甚至是每一颗沙砾,它们都是我们所景仰和骄傲的。因此我们不能让那些残忍的侵略者剥夺它们,不能被他们所污秽。文章作者的爱国之情让我深深感到震撼,被作者的思乡之情所感动。读完之后,我发现我们祖国的领土是多名富饶,多么神圣,我爱我们的祖国,更爱“祖国”那刚强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