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的传说故事简短?乞巧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0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390

乞巧节的传说 乞巧节故事有哪些

导语:乞巧节的传说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了,这一对夫妻的执着让天地都为之感动,因此有了七月七日在鹊桥详见的机会。在人们庆祝乞巧节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那么,乞巧节故事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乞巧节的传说故事。

乞巧节的传说故事简短?乞巧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0

乞巧节的传说乞巧节故事有哪些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后经历代的流传和加工完善,最终形成了妇孺皆知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

织女是传说中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天天机杼不停,为天上纺织云锦。牛郎为河南南阳人,名为灵儿。父母亡故后便同兄嫂度日。嫂子马氏很刁蛮,强迫灵儿单过,只分给他一条瘦弱的老牛。有一天老牛口吐人言,告诉牛郎夜晚藏到茶豆架下,就可以看到天上仙女在天河中沐浴。那个连续七夜偷看你的仙女,便是愿意与你成亲的妻子。就这样,牛郎乘着老牛拉的车,上天接回了织女。夫妻两人男耕女织,生活美满,三年内,织女生下了一双儿女,男的取名金哥,女的取名玉妹。不料,七月七日这天,王母娘娘发现织女下凡并成了亲,勃然大怒,便率天兵天将把织女强行捉回天庭。牛郎挑起一付罗筐,将金哥玉妹提起,穿上已经死去的老牛的皮制的鞋,腾空而起,紧迫不舍。王母娘娘望见此景,便拔下一根金簪,往身后一划。顿时,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织女人隔两岸,只能遥遥相望,无法团聚。后来,玉皇大帝闻知消息,可怜一家人不能团圆,就特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相会一次:届时,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他们—家就在桥上相会: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世人广为传唱、北宋词人秦观《鹊桥仙》哀婉的唱词使牛郎织女的故事更为世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纤云弄巧,飞星流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寸,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煜七夕赋诗招祸的故事

南唐后主李煜因七夕时节赋诗,竟招来杀身之祸。

开宝八年,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及家人以俘虏的身份被押往汁京,名义上被宋太祖封为左千牛卫将军、违命侯,实际上从此以后,李煜过着寄人篱下艰难屈辱的日子。宋太祖经常把他召到身边,让他与宋朝的文人比试作词。由于李煜的词作水平非常高,北宋学者无人能及。这使得宋太祖十分恼火,便经常讽刺他说:“再会做诗,也只是亡国之君。”这时的李煜总是倍感屈辱。不仅如此,李煜在北宋生活期间,虽然随身携带了一些钱财,但是他心地善良,南唐以前的许多臣子找他借钱,他都非常慷慨地赠与他们,渐渐地,他从南唐带来的钱花光了,为了养活家人,李煜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宋太祖借。宋太祖最开始还施舍给他一些生活费,后来次数多了,宋太祖就不再那么慷慨了,只是象征性地施舍给他一些,这使得李煜的生活举步维艰。而更让李煜难以忍受的是,继承太祖之位的宋太宗赵光义觊觎小周后的美色,经常叫小周后到自己寝宫侍寝。每次回来,小周后都会在李煜面前泪流满面。面对着伤心的爱人,李煜为自己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悲哀——身为一国之君,他不能保住一国的人民;身为一个男人,他连自己心爱的人也保护不了。李煜的内心将是多么的凄凉和悲愤!

978年,南唐旧臣徐铱奉宋太宗之命去探望李煜。李煜见到了自己的旧臣,不禁感慨自己寄人篱下的生活。这话被徐铉禀报给宋太宗,宋太宗闻后十分生气,心想:“好你个李煜,我对你不薄了,不仅没有下令杀了你,而且还供养着你的全家,你还不知足,还一再抱怨。”当年七月七日李煜生日那天,李煜将跟随自己到北宋的宫女们都叫到一起相聚,聚会上他含泪吟诵自己的绝笔—《虞美人》。

七夕的诗句《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扰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宋太宗的耳中,宋太宗非常恼怒,于是便赐李煜牵机毒酒一杯,差徐铱送去。李煜服后,全身抽搐,状极痛苦,不久便带着巨大的悲痛和懊悔离开了人世。

七月七拜床母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书生郭华,在进京赶考途中与一姑娘一见钟情,不料郭华暴病而逝,姑娘将其埋在自己床下。十个月后,姑娘为其生下一子,为告慰郭华在天之灵,姑娘常于床头焚香祭拜。人间其故,姑娘告曰拜床母,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人们纷纷效仿,遂有七月七拜床母习俗流传。每逢此时,家家都携孩子祭拜床母。日落时,孩童们在自己的床上供奉肉、饭、酒、糖果等供品,燃香磕头,祈愿床母庇佑赐福。

关于乞巧节的传说故事

1、关于乞巧节的传说故事。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在很早以前,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牛郎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做了牛郎的妻子。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把他们拆散了。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2、乞巧节要吃的食物。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乞巧节的传说是什么

“乞巧节”也被称为七夕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传说,而后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也是我国最具浪漫色调的传统佳节,更被喻为“中国情人节”。在这一天,大家有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传统习俗。

乞巧节习俗:拜织女

拜织女即拜七姐,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乞巧节习俗: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同样是比较常见过节习俗。在七夕的晚上,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乞巧节习俗:吃巧果

说到节日习俗自然少不了美食,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乞巧节习俗: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