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中的目是什么意思(欲穷千里目的目是什么意思啊)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870

欲穷千里目,目是什么意思

目释义:眼界。

欲穷千里目中的目是什么意思(欲穷千里目的目是什么意思啊)

拼音:mù、四角码:60101

部首:目、总笔画:5、部首外:0

98五笔:hhhh、86五笔:hhhh、郑码:la

统一码:76EE、仓颉:bu、笔顺:25111

释义:眼睛。

笔画

组词

1、头目:[tóumù]

某些集团中为首的人(多含贬义):大~。小~。

2、目的:[mùdì]

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地。~是想探索问题的由来。

3、目送:[mùsòng]

眼睛注视着离去的人或载人的车、船等:~亲人远去。

4、耳目:[ěrmù]

耳朵和眼睛:掩人~(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5、题目:[tímù]

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

在欲穷千里目的目字是什么意思

目:在这里是看到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

基本字义:

目(拼音:m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目的古字形像人的眼睛,外边轮廓像眼眶,里面像瞳孔。本义指眼睛,引申表示看,用作动词。由眼睛又引申为孔眼。目也指从大项分出来的小项,或按顺序开列的目录、名目,又指事物的名称。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题目[tímù]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

2、目的[mùdì]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地。~是想探索问题的由来。

3、目送[mùsòng]眼睛注视着离去的人或载人的车、船等:~亲人远去。

4、耳目[ěrmù]耳朵和眼睛:掩人~(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5、头目[tóumù]某些集团中为首的人(多含贬义):大~。小~。

欲穷千里目中的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1、“欲穷千里目”中的“千里目”的意思是——目力所及的最远处。即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欲穷千里目”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附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