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谋臣(历史上的曹魏五谋臣分别都是谁各自都有什么本事)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680

大家好,关于曹魏五谋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上的曹魏五谋臣分别都是谁各自都有什么本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历史上的曹魏五谋臣分别都是谁各自都有什么本事

曹魏五谋臣(历史上的曹魏五谋臣分别都是谁各自都有什么本事)

网络三国爱好者通常将三国志魏志十的荀彧,荀攸,贾诩和魏志十四的程昱,郭嘉统称为曹魏五谋臣。

或许是受到了三国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犹如演义中诸葛亮那般平时摇摇鹅毛扇,关键时刻出谋划策一下。其实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三国历史上,其实并没有专门的谋士职务,每个文臣武将其实都有出谋划策的时候。所谓的曹魏五谋臣士人在当时都有与自己官位对称的本职工作,出谋划策却并不是他们的本职。

荀彧,生前是和夏侯惇一起作为曹操的左膀右臂的存在。曾任和夏侯惇先后任曹操的司马,献帝都许以后,常年为侍中守尚书令。当时,尚书令是可以说是处理政务的第一行政长官,而侍中又是最亲近天子的官职之一。荀彧平时的本职工作就是处理政务,也有荀彧和钟繇,郗虑为献帝讲学的记载,当然,这是荀彧侍中这个官职的工作了。虽然三国志和后汉书荀彧传留下了大量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记载和各种战略规划。但是荀彧的本职工作还是侍中和尚书令。

荀攸,献帝都许以后被曹操短暂的征为汝南太守和尚书,然后长期担任军师。这个军师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理解的出谋划策的军师。军师在当时是一个官职,通典称“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焉。”,也就是说,荀攸任军师这个官职,在当时就是负责军国选举和刑狱法制。当然,军师这个官还有监军的意思在里面。就如同袁绍以卢植为军师一样,军师这个官的权柄之重,对名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贾诩,贾诩早年在董卓手下任过平津都尉和讨虏校尉,可以看做就是一个领兵的将军,可不是演义里文绉绉的那种样子。李郭之乱后,也短暂的当过长安朝廷的尚书来处理政务,后又被李傕表为宣义将军。贾诩投张绣之后,于张绣处任何职没有明确的表示,大概还是以宣义将军领兵。因为宛城之战,曹操痛失曹昂等人的关系,张绣投降后,贾诩在曹操处的官职并不显赫,可以说约略为闲职。唯一一点贾诩有职务参司空军事。也就是贾诩能参与曹操的军事事务,但军事事务不等于就是出谋。

程昱,自从程昱投曹以后,他的政治生涯大多都是领武职,而不是文职。可以说他很多时候就是一个领兵的将军。比如以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又当过奋武将军。曹操称王以后,程昱也是卫尉,其实也算武职。并不是简单的谋士,而可以称其为一个将军。

郭嘉,郭嘉从仕曹开始,十一年的政治生涯都是司空军祭酒。作为曹操的重要属吏,晋书称军师祭酒“参掌戎律”,则表明郭嘉的身份都是和军机事务有关。而军祭酒这个曹操属吏,也是很多曹魏名臣担任过的。甚至曹操称魏公的时候,当时多达董昭、薛洪、董蒙、王粲、傅巽、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共十一名军祭酒。

所谓的曹魏五谋臣,其实就是网络用语。这称呼并不能算准确。虽然这五个人在曹操时期非常活跃,但是其实也不止这五个人。比如钟繇,董昭,蒋济等人也在曹操那会有各种出谋划策,钟繇的身份也比贾诩,郭嘉来的重要。只不过作为为曹操打江山的臣属,这5人在演义和各种游戏里名气都相对较大而已。

曹操五大谋士是哪几个

曹操的五大谋士是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

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爱自秦汉,讫於周隋。“

1、荀彧(163-212年),字文若,汉末至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2、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军事谋略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3、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外号“毒士”。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4、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战术家。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5、郭嘉(170-207),字奉孝,外号“鬼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魏五谋臣

曹操的五大谋臣

1、战术大师荀攸

荀攸可以说是“挟天子令诸侯”的奠基人,曹操水淹下邳活捉吕布、声东击西斩颜良诛文丑、画策乌巢大败袁绍都是出自荀攸的奇谋,可谓计谋百出。曹操评价他说:“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2、鬼才郭嘉

郭嘉在战术层面的谋略与荀攸不相上下,但处事果断,能言善辩。郭嘉最神奇之处在于那惊人的预见性,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气势正盛,远在千里之外的郭嘉却预言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果不其然,孙策最终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史书评价他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3、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被称作“王佐之才”,曹操更称赞他是“吾之子房”。在战略上,荀彧为曹操谋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而在战术上,荀彧面对悍将吕布的叛乱仍能守住兖州三城,为曹操保全了根基,可谓是全才。而荀攸、郭嘉等谋士也都是荀彧所举荐,对曹操而言,荀彧可谓居功至伟。

4、勇略过人的程昱

程昱是的特点是胆略非常大,虽然是个谋士角色,却经常干出战将的事。他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带着一帮平民百姓跟黄巾军正面对抗,最后还追出城去,杀的黄巾军大败。官渡之战时,袁绍10万人马南渡,守城的程昱虽然只有700人,却拒绝曹操的增援。曹操也不得不佩服的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5、经权善变的贾诩

贾诩可谓是曹操手下更换门庭次数最多的谋士。早年贾诩投靠董卓,献计在梁东大败孙坚;董卓死后,贾诩又教唆李傕、郭汜攻陷长安,为董卓报仇;投靠张绣后,贾诩又助其击败曹操。成为曹操的谋士之后,贾诩最大功劳莫过于离间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扩展资料:

曹魏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成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所以,把他们叫做曹魏五谋臣。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爱自秦汉,讫於周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魏五谋士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