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电大中专一年制详情咨询+报名入口
招生
电大中专究竟是一所什么学校?
电大中专全称“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并依托国家开放大学设置的中专学校,学校具有颁发国民教育系列中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的资格。
电大中专最主要的优势在以下几点:
报名条件门槛低:年满18周岁即可报名一年制、两年制
免试入学:随时报名,全年可报
网络授课:学习方便,可学可不学
线上考试:考试简单,开卷考试,边考边查答案
毕业周期短:一年制毕业,最快10-12月毕业拿证
电大中专在哪里报名?
电大中专是不接受学生个人前去报名的,因为电大中专是国家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属于行政单位,是不直接对外进行招生的,学校的招生统一交给由学校授函的教学中心全权负责,学校与学员之间就通过教学中心沟通,并且教学中心还会有专门的教务老师陪同协助你们完成学业和考试,并且组建同届班级群。
报名到毕业的流程·提交报名资料:身份证正反照+二寸蓝底电子照+毕业证照(有则提交,没有则不提交)
·等待注册学籍:每月3-4次注册学籍批次,一般7-10天出来
·学习账号绑定:学籍注册好后2-3周生成学习账号,绑定手机号码
·网络视频课程:总课时105课时,可以自己看,也可以全程委托教务老师协助完成
·人脸识别考试:第6-8个月找一台有摄像头的电脑就能考试,开卷考试,考试非常简单
·采集毕业信息:第10个月登录学校官网采集毕业信息,申请毕业。
·审核毕业通过:第10-12个月学校审核通过后,纸质毕业证邮寄到家。
电大中专学信网能否查到?不可以,2019年5月1日起学信网不再受理中专、中职、技校等学历认证。之前是可以的。但是学籍、毕业证可在学校官网查询并打印验证报告。所以对于你提升学历是没有影响的。
电大中专毕业主要用途主要两大用途:1.用于提升学历;2用于报考各行业资格证书。
学历提升·1.对于参加工作的人群,竞争岗位有硬性学历要求的同学,可作为学历依据;
·2.电大中专可以继续提升学历,比如普通高考、高职扩招、高职单招、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等报名考试
报考各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习电大中专的相关专业可以报考相关的资格证书,比如:·可用于报考二建;
·可用于报考初级会计师;
·可用于报考建造九大员资格证书;
·可用于报考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考试;
·可用于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
·可用于报考二级注册建筑师;
·可用于计算机等级资格证考试;
·可用于报考银行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
·可用于报考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可用于报考水利五大员;
·可用于某些特种行业作业证考试;
·可用于报考土建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可用于报考二级注册计量师;
·可用于报考C级和D级注册验船师;
·可用于报考房地产估价师等。
·
毕业保障服务
学习中心有毕业保障服务,每一批次注册好学籍的学员都会组建同期学员毕业群,群里有10多位教务老师协助大家完成毕业,不是一个人服务您,是整个教学中心协助您完成毕业,所以不会因为某一位教务老师因为有其他事情或者离职从而影响到您。
招生
对电大中专/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https://www.87dh.com/xlzz/
河南三门峡电大中专一年制报名入口
一、电大中专介绍以及电大中专毕业证正规性中央广播电视中等职业学校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依托国家开放大学设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发展体系内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评估和监督,通过国家发展系统和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初中及以上毕业生和在职青年,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资格颁发一系列国民教育中等教育毕业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可以搜到往期相关回答,承认电大中专毕业的学历证书,所以电大中专毕业证绝对正规可靠。
二、为什么要报考电大中专?电大中专毕业证有什么用?主要两大用处:1.用于提升学历;2用于报考各行业资格证书。
1.用于提升学历:
对于那些参与工作的人,对竞争性职位有严格学术要求的学生可以作为学历的基础;
全日制统招:夏季高考、高职扩招、高职单招,可作为前置学历依据。
作为成人高考的前置学历依据。
2.报考各行业资格证书
可用于报考二建;
可用于报考初级会计师;
可用于报考建造九大员资格证书;
可用于报考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考试;
可用于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
可用于报考二级注册建筑师;
可用于计算机等级资格证考试;
可用于报考银行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
可用于报考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可用于报考水利五大员;
可用于某些特种行业作业证考试;
可用于报考土建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可用于报考二级注册计量师;
可用于报考C级和D级注册验船师;
可用于报考房地产估价师等。
考取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可能具体条件各有差异,但是都需要中专及以上的前置学历,而电大中专毕业证就能解决你学历不够或专业不符之类的问题。
三、电大中专在哪里报名?官网怎么没有报名窗口?电大中专不接受学生的个人注册,因为电大中专学校直接隶属于教育部,属于行政单位。并且每年报名人数很多,他们不直接招生。学校招生统一移交学校授权的教学中心进行招生。学校通过教学中心与学生沟通,教学中心将由教务老师陪同,帮助您完成学业和考试。
所以报名需要找教学中心进行报名,学校官网是没有报名窗口的。
四、电大中专报名需要什么材料?报名有什么条件?报名材料:身份证正反照、二寸蓝底电子照。初中或高中及以上学历毕业证(有则提供,没有可不提供)、手机号码、政治面貌(党员或群众,报考公务员必须报名两年制并提交初中毕业证)
报名条件:年满18周岁的应往届初(二年制)高(一年制)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在职人员都可以报名。
五、没有初高中毕业或毕业证找不到了能报考电大中专吗?电大中专报考一年制原则上需要提供高中以上学历证书才能报名,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校审核没有限制。高中的默认起点是18岁,可以报考一年制。目前,全国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初高中文凭,已经成功地获得了电大中专一年制毕业证。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你未来如果有申请公务员或当兵的计划。建议申请两年制(因为政治考试严格检查学历背景),对其他目的没有影响。
六、我在四川可以到湖北的教学中心报名吗?电大中专都是网络教学,线上考试,你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报名和考试。
七、电大中专什么时候能报名?具体流程什么样?需要去学校吗?电大中专采取全年滚动招生的方式,每个月都有3-4次学籍注册的机会,所以随时可以报名。
具体流程:提交报名资料→7到10天注册学籍→2到3周生成学习账号并绑定手机→刷网络教学课时(共105课时)→完成学业后6到8个月找一台有摄像头的电脑申请考试→第10个月采集毕业信息并申请毕业→第10到12个月等待学校审核通过,纸质毕业证邮寄到家。整个流程下来一年拿证。
全程网上授课,线上考试,所以不需要到校。
八、需要自己学习吗?共105学时(视频课程,视频观看时间可自由选择)。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委托教务老师全程协助。
九、考试难不难?能考过吗?考试非常简单。考试分为视频作业和线上考试两个部分,视频作业可以委托教务老师全程完成,线上考试也有教务老师协助完成,只需要找一台有摄像头的电脑进行考试,都是选择题,并且开卷考试,总分100分,60分及格。通过率几乎百分之百。
十、电大中专怎么选择一个靠谱的教学中心?首先,可以提供营业执照和对公转账号,并且对公转账号的抬头和营业执照上名称是一致的,就可确定资金安全。千万不要转给私人账号或者私人微信。
其次,有些正规的学习中心也会玩套路,比如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隐瞒或者欺骗:从报名到拿毕业证一般是一年,他给你说六个月半八个月之类的,先骗你报名交钱再说;招生条件需要18周岁,未满18周岁,告诉你可以报名的,先让你交钱拖到时候再报名等等大家都要小心
最后,是否有服务保障计划,比如平时会不会有教务老师跟进自己的学业,帮助完成学业,协助考试,万一招你的老师离职或者其他原因失去联系,后续的学业怎么办,能顺利拿证吗?咱们报名的最终目的是顺利拿证。怎么保障这些问题呢?
教学中心有毕业保障服务,每一批次注册好学籍的学员都会组建同期学员毕业群,群里有10多位教务老师协助大家完成毕业,不是一个人服务您,是整个教学中心协助您完成毕业,所以不会因为某一位教务老师因为有其他事情或者离职从而影响到您。
对电大中专/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https://www.87dh.com/xlzz/
三门峡台球桌
你好,三门峡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一般省会城市卖台球桌的比较多,所以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1]
三门峡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万(2012年),辖1区湖滨区、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代管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中国一艘054护卫舰命名为三门峡号。
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
三门峡双龙湾
三门峡双龙湾
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也是沿黄城市中距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1]
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
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
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
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
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
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
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三门峡属洛阳专员公署所辖。
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按照当时规划,这里将发展为洛阳和西安两大古都间又一中型工业城市。
60年代初期,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经济的暂时困难,三门峡市的建设规划被迫作了调整,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现辖湖滨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灵宝市、卢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
三门峡市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位于灵宝市的小秦岭老鸦岔是河南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三门峡市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之称。[5]
气候
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8℃
市区图
市区图(17张)
,年平均日照2261.7小时,无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580-680毫米。由于地貌特征复杂,形成了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5]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矿藏66种,发现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31处。其中探明储量的50种,已上国家储量平衡表的33种,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保有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种。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34种,已开发利用的37种,其中黄(黄金)、白(铝)、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锌、锑等15种矿产为全省之冠;钼、铀、铅等9种矿产居全省第二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基地。[5]
电力资源
三门峡市共有15家发电企业,装机总容量为326.55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5%。其中火电283万千瓦,水电41万千瓦,风电2.55万千瓦。2010年,三门峡市发电量135.77亿千瓦时,为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5]
水资源
三门峡市共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分属黄河、
三门峡
三门峡
长江两大水系。三门峡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亿立方米(不含黄河入境水),黄河干流年均过境水量420亿立方米,三门峡水库容量达96亿立方米,年调蓄量18-20亿立方米。陕县矿温泉,属于钙钠型优质高温矿泉水,内含锂、钒、碘等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矿泉水。[5]
5人口民族
2010年三门峡市出生20870人,出生率9.36‰;净增人口9255人,自然增长率4.15‰。2010年三门峡市总人口223.4万人,其中男114.8万人,女108.6万人,已婚育龄妇女44.7万人。6个县(市、区)中,2个国家、4个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在全省率先全部跨入先进行列。2000年以来连续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据省人口计生委通报,“十一五”期间,三门峡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独生子女父母领证率、一孩率、双女户结扎率等主要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十一五”期间,三门峡市共出生9.86万人,平均人口出生率9.13‰,比规划平均目标11.91‰低2.78个千分点,少出生3.23万人。[4]
辖区共生活有汉、回、满等3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4%。[4]
6经济概况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5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亿元,增长22.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增长2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8亿元,增长19.2%。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6元,分别实际增长6.4%和10.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07个,完成投资822.5亿元,创历年新高。中金黄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义煤综能公司1000万标方煤制气及综合利用一期等132个项目建成。大通关方面,三门峡海关投入运行,国家铝质检中心一次性通过“三合一”认证和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国家果品与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大交通方面,完成投资70亿元,占年计划的125%。三淅高速灵卢段、郑卢高速洛卢段建成通车。蒙西铁路开工在即,渑垣高速、运宝高速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大商贸方面,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建成开业,华创国际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稳步推进。第二届特博会成效提升,签订贸易购销合同79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21亿元,成为三门峡会展经济的“金字招牌”。大旅游方面,旅游“双十”工程完成投资21.8亿元,增长34.4%,双龙湾景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4A级景区初验。第八届中博会(三门峡分会场)和第19届旅游节暨投洽会盛况空前,旅游区域合作和市场开拓实现新突破。接待国内外游客2054万人次,增长16.9%,旅游总收入176.5亿元,增长17.6%。高新产业方面,实施重大项目66个,完成投资84.6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高新产业完成增加值55.4亿元,增长23.7%。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稳增长,调结构,工业经济平稳向好。深入实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积极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增速逐季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0.4%。围绕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2个,完成投资160亿元,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工业投资428.8亿元,增长35.4%。三门峡产业集聚区跨入省级高新区行列,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
全年粮食总产6.2亿公斤,继续保持稳定。果品总产20.8亿公斤;合同种植烟叶26.7万亩,收购70万担,均居全省第一。食用菌出口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0倍,成为全市第一大出口农产品。缘份果业等6个产业化集群进入省名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2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8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60家。成功举办2013中国苹果年会和三门峡苹果财富大会,三门峡果品知名度显著提升。在全国第三家建成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雏鹰黑猪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62个乡镇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全省首家实现全覆盖。[6]
2012年三门峡市生产总值1148.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5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88.19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70.03亿元,增长9.4%。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在食品类中,鲜菜价格上涨18.7%,粮食上涨2.4%,肉禽及制品上涨2.3%。[7]
农业
2012年粮食产量66万吨,比2011年增长5.5%;烤烟产量3.91万吨,比2011年增长9.4%;棉花产量1186吨,比2011年减产34.8%;油料产量3.79万吨,增长17.4%;肉类总产量9.27万吨,增长14.5%;禽蛋产量5.05万吨,增长4.4%;牛奶产量4.18万吨,增长4.5%。
2012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3.5万千瓦,比20112012年年末增长2.1%;农用拖拉机4.7万台,增长6.8%。2012年农村用电量3.52亿千瓦小时,增长3.1%。[7]
工业
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6.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7%,增速比2011年减缓1.2个百分点。
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6个行业大类中,2012年增加值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及其增速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76.39亿元,增长16.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4.21亿元,增长3.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1.96亿元,增长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27亿元,增长2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2.87亿元,增长37.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4.20亿元,下降5.6%;非金属矿采选业21.59亿元,增长16.8%;专用设备制造业15.77亿元,增长16.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2.15亿元,增长59.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9.85亿元,增长12.0%。
三门峡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731万吨,比2011年增长3.3%;黄金增长17.2%;氧化铝520.79万吨,增长12.1%;铜(电解铜)6.3万吨,增长36.1%;汽车配件337万件,增长28.5%;水泥665.56万吨,增长20.3%;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量)15.7万吨,增长8.8%。发电量129.63亿千瓦小时,下降11.5%。铝(电解铝)25.89万吨,下降19.6%;铝材11.81万吨,下降17.7%。
2012年年末三门峡市共有产业集聚区7个。2012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0.30亿元,比2011年增长7.1%,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4.9%,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对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7.7%。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3.28亿元,下降29.1%。[7]
固定投资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7.74亿元,比2011年增长23.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925.54亿元,增长23.6%;农户投资12.19亿元,增长7.7%。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316.80亿元,比2011年增长34.8%;民间投资604.32亿元,增长23.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9.67亿元,增长15.4%;第二产业投资523.58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投资342.29亿元,增长14.8%。
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4.78亿元,比2011年增长20.3%,其中住宅投资41.32亿元,增长6.1%。商品房施工面积735.42万平方米,增长27.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5.78万平方米,增长30.7%。商品房竣工面积102.53万平方米,增长80.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0.01万平方米,增长65.9%。商品房销售面积99.47万平方米,增长5.5%,商品房销售额29.47亿元,增长24.0%。
2012年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59亿元,比2011增长43.6%,占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2.0%,比2011提高5.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2%。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316.70亿元,增长47.2%。[7]
对外贸易
2012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3062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6.6%。其中,出口总额19368万美元,增长20.0%;进口总额3694万美元,增长1.5%。2012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4个。合同利用外资79027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36.1%;实际利用外资74672万美元,增长18.2%。[7]
服务业
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36亿元,比2011年增长6.3%。
2012年邮电业务总量13.98亿元,比2011年增长6.1%。其中,邮政业务1.52亿元,增长15.1%;电信业务12.46亿元,增长5.1%。2012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8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2.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88.15万户,普及率为83.3部/百人,比2011年增加2.5部/百人。
财政
2012年三门峡市财政总收入105.5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62亿元,增长19.1%,其中税收收入47.04亿元,增长11.1%,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6%。2012年三门峡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7.13亿元,增长15.6%。[7]
旅游业
2012年年末三门峡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54家,比2011年增加1家;旅游景区(点)26处,比2011年增加2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点)13处,4A级以上景区6处;旅游星级饭店25家。2012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57.3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2896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7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1亿元。[8]
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灵宝西坡遗址被列为全国首选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2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处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门峡市共有文物遗址713余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6处,省级38处,市级28处,县级641处;馆(库)藏文物7万多件,其中一级203件,二级681件,三级6801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宝轮寺塔、北阳平遗址、虢国墓地遗址、鸿庆寺石窟。
[3]
7社会事业
教育
2010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77所(含民办教育学校,不含成人教育学校),在校生436862人;教职工29948人,其中专任教师25583人;占地总面积88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8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9339.4万元,教学仪器设备23817万元。其中普通高中23所、普通初中115所、小学508所、幼儿园205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职业高中7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机构)921所、办性质学校161所。[9]
文化
2010年全市共建有文化馆7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大型文化广场15个,62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站(文化中心),1362个行政村中有1281个建立了文化大院,城镇社区96%以上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6个、乡镇基层点23个、村级基层点1265个,农家书屋414个;陕县、渑池县和灵宝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湖滨区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文化先进县。[10]
新闻出版
2010年全市共有《三门峡日报》等公开报刊4种,《明珠》等连续性内部资料19种。有印刷企业208家,印刷企业从业人员3700余人,年产值1.7亿元。全市现有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272个,报刊发行量1302万份(册)。发行系统从业人员1078人,年销售总额8463.8万元。[10]
8交通运输
“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38.5
三门峡交通
三门峡交通
6亿元,改建干线公路504公里、农村公路4560公里、县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0个、农村渡口15道等。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34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8.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6公里,平均拥挤度为0.52;普通干线公路1027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44.9%,观测路段的平均路网拥挤度为0.48;农村公路通车里程815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68.0%,铺装路面里程达到60.3%。拥有国家铁路2条;市、县级汽车客运站9个,旅游汽车站1个,乡镇汽车客运站63个,农村招呼站350个;海事码头(渡口)19个。[11]
铁路,三门峡境内铁路全长343公里,其中郑西高铁长154公里,陇海铁路长189公里。三门峡市拥有湖大铁路、渑杨铁路、渑张铁路3条地方铁路,与陇海铁路相接,连通各厂、矿区,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干支相连的铁路网系统。[11]
高速公路,全市拥有1条国家高速公路,即连霍高速公路横穿全境。[11]
普通干线公路,全市干线公路拥有2条国道、9条省道和1条专用公路(三门峡至大坝公路),管养里程达1026.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1.8公里,二级公路438.9公里,三级公路365.3公里,四级公路200.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十五“期末增长238公里。[11]
农村公路,”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共完成投资16.2亿元,建设通村公路2855公里、县乡公路1705公里,改造危桥3017延米,2007年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砼)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