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润笔指的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古代润笔指的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润笔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润笔
1、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2、时至今日,润笔之风犹存。收藏字画的,想方设法要得到一些大家的作品;有雅兴的,也要托人找名家写几个字挂在厅堂之上赏玩的;若能得到一副高官的手迹挂在经营之所,那更是满堂生辉,值得炫耀的了。
“润笔”到底是什么意思文人为何要用润笔这个词
润笔最开始是指用水将毛笔泡开,这样蘸墨书写会有更加圆润的感觉,后逐渐演变为情人书写、作文、作画的报酬,是古人的一种雅称。
润笔一词最早见于《隋书·郑译传》,有人说戏说郑译为皇帝写诏书的时候笔干了,郑译回答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意思说就是做这个工作不赚钱,怎么能够笔势圆润,后来人们逐渐用润笔来代指请人书写的报酬,渐渐引申到书法、画作领域。
古人之所以将报酬称作润笔,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论语·里人》中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孟子将这一概念深化变为“君子不言利而利自来”,被后世儒学者断章取义为“君子不言利”,其实孔子和孟子从不摒弃利益,而是强调不能利令智昏,后人曲解颇多。
儒学者不言利,要保持清高的形象,所以卖字画就得有一个文雅的称谓,“润笔”一词就被广泛应用,甚至书写官方文书也是如此。自唐朝以后,文人售卖字画、替人撰写碑文都已经称谓常态,润笔之资颇为丰厚,尤其是那些在文坛扬名立万的人,一字千金也不算虚言。
润笔除了文雅之外,还能够表现出求书画作品之人的一些尊敬姿态,毕竟古代士农工商中,文人列第一位,其他人都要放低姿态,如果上门直接谈钱,穷酸书生或许会忍耐,其他文人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直接赶人也不为过。
除了正常的书写字画之外,润笔还成为官场行贿的一种手段,古人做官都需要经过科考扬名,书画诗文都在考核的范围内,所以这些官员一本文学素养都算不错,甚至被人追捧成为文坛巨擘,攀附的人就借用这一点,请高官书画,给予巨额的润笔费,其实就是变相的行贿,但是有了润笔的外衣就成了一件文坛雅事。
我们常说的润笔是什么
在古代最早时期“润笔”是指文人用毛笔蘸水的动作,在写作的时候他们都会使用毛笔,在使用毛笔前通常是需要用水浸泡,使毛笔毛浸湿变软,这样毛笔更容易吸收墨水,书写时感觉会更加圆润,在那个时候人们把这个蘸水的动作称为“润笔”。
《隋书·郑译传》中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就说他的笔干了,需要润笔,郑译就答到: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来人们就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以至于“润笔”就变了,一般是指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其实“润笔”这个名字出现在晋宋时期,唐人将这样的行为称之为“义取”,说明白点就是通过自己的文采所取得的报酬,而明人称之为“利市”,在当时很多文人家境其实都不算很好,有的甚至是亦不裹食,同时很多平民也不认识文字,所以“润笔”收取报酬可以说是双方得利的,也利于集市的发展。
到了宋朝的时候,“润笔”之风就愈演愈烈了,为了奖励宫廷的诗人,宋太宗还专门设立了“润笔钱”,并且还为此降圣旨,刻石舍人院,当时的宋朝官俸较薄,宋太宗设立了此项,同时也让天下文人皆受益,也宋朝“润笔”之风也是引起了一股热潮,很多文人也多了一项收入来源。
在隋朝以后的唐宋时期,润笔成为了一种默认的规定,无论是在朝堂上面还是在民间都是如此。比如翰林院有人写公文或书信,就会获得润笔。在民间,那些受人委托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都会得到润笔。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委托别人给你写文章,画图,作诗等等,都需要给一点报酬,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唐代大诗人几乎都取了润笔。
其实不止古代如此,就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中,如果你请别人帮忙也是需要给一定的报酬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关于润笔指的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