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下句是什么
下句是: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子罕篇》。
原文节选: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白话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子罕》,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还有翻译为“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
扩展资料:
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然而,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参考资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国学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哪首诗里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篇》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奔流不息。”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间就像是河水一去不复返!日夜不停。”
后毛泽东引用,故诗曰:
【水调歌头】·游泳(1956.06)作者: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