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太宗昭陵,以及唐太宗的昭陵为什么不发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昭陵,茂陵,乾陵分别是哪些皇帝的陵墓
1、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2、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镇茂陵村。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茂陵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3、乾陵: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在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7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唐太宗的昭陵为什么不发掘
昭陵的地面建筑被破坏了,但是相信地下的未曾破坏。不发掘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的考古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成熟,发掘出的文物保存方法不先进,很棘手,比如一些文物,刚发掘的时候很有色彩,但是保存不久就锈迹斑斑,还不如保存在地下,等到科技足够进步了,再做打算。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对昭陵的地下结构,构造等等还不清楚,就像我们对秦始皇陵墓不清楚一样,发掘这样的帝王陵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开展工作,很复杂,需要长远来看。
唐太宗昭陵的陵墓在哪里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被封为秦王,他为建立统一强大的唐王朝跃马征战,屡建战功。后来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用武力逼迫高祖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李世民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他当政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冶”,为盛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生前选定陕西礼泉县的一座海拔1180米的山峰作为自己的陵墓。他想借自然山势,体现大唐君主豪雄非凡的精神气宇。此山“孤耸回绝”有“龙盘凤翁之势”,经著名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使陵墓与山合一。他极力宣扬薄葬,目的是为了使“歼盗息心”,免得像汉朝诸陵一样被偷盗得尸骨无存。但事实上,昭陵的建制非常奢华,整个陵园方圆几十公里,气势壮观雄伟,是以往的帝王陵园所无法比拟的。墓室内部也非常华丽,传说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
昭陵的玄武门外有一个梯形的祭坛,祭坛陈列着十四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唐太宗生前平定突厥,与吐蕃和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太宗死时,突厥阿史那社尔请求殉葬,于是高宗派人打制了这十四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立在昭陵前。可惜它们在清代乾隆以后大多被毁了。
祭坛的东西庑殿中陈列着世界闻名的浮雕石刻六骏。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当年统一全国,南征北战所骑的六匹战马: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是唯一旁边伴有人像的。传说,李世民在一次作战中与随从失散了,敌方的骑兵一箭射中了飒露紫,丘行恭拼死护驾。李世民后来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把这段情形刻在了石屏上。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侍立,丘行恭果断拔箭,这种救护之情,实在是人马难分,情感真挚。唐太宗特命阎立本为六匹战马绘写图形,钦选名匠将他们雕刻成六块浮雕。在每块浮雕的右上角,还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上唐太宗自撰的赞词。唐太宗以此既是纪念“六骏”,也是彰扬自己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
陵园内昭陵居高临下,一百六十多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分布在两侧,其中有魏征、房玄龄、温彦博、李靖、尉迟恭等人的坟墓。
关于唐太宗昭陵和唐太宗的昭陵为什么不发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