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篇因为有人写错别字闹笑话的故事
写作思路:写错别字会让句子的意思大相径庭,因此可能闹出笑话,以这个为中心写出一个故事。
正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人写错别字,这些错别字可能会闹出笑话哦!这不,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湖南省新华书店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妈妈带着我去参加了那个活动。历经“千辛万苦”,我终于要上场了。我被安排在了小学组第二小组。终于,轮到我上台了。
我坐上选手椅,真是又激动又紧张。主持人开始报词:“梧桐。”什么?梧桐?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心想:怎么办?梧桐是什么呀?老师没有教过,这里又不能写拼音。我抬起头用稚嫩的声音对主持人说:“姐姐,我们老师没教过这两个字啊!”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
当时的我有点傻了,一脸茫然地看了看主持人,又看了看观众,最后把目光落到妈妈身上,妈妈有一点着急但也在偷偷地笑。
这时主持人轻声地说:“小朋友,我给你一点提示,梧桐是一种树木的名字。”哦,原来是这样,我茅塞顿开,写下了两个木字旁,在前面一个木字旁后面写上了东吴的吴,在后面一个木字旁写上了同学的同。“时间到,小朋友们把题板亮出来吧!”主持人说。
信心满满的我把题板一亮,裁判说我的梧字写错了,就这样,我被淘汰了。妈妈安慰我:“我们回去好好学习汉字,下次再来。”妈妈的朋友送给我两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书,他目光坚定地说:“童话,这些字都记住,你下次来肯定是第一名。”
那次经历激发我更加努力地了解汉字、学习汉字的决心。我知道了,中国语言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力量,博大精深的汉字需要我们这些新一代学子去探索、去发现,我一定要紧紧握住接力棒。
认错字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1、儿子不认识“葩”字,就请教父亲。
父亲也不认识,但是为了不失去面子,端详了一番,教训儿子说:“这都不认识?念‘疤’。”
儿子指着报上题为“文学史上的一朵新葩——班主任”的文章问父亲:“爸爸,说班主任是一朵新葩,什么意思?”
父亲微笑了,轻轻刮了儿子一下鼻子:“傻孩子,什么意思?这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既是伤痕,就有伤疤,刚发表,当然是新疤!”
2、李秀才去拜访张县令,县令出门了,他的儿子出来答对。
秀才问:“令丈(你父亲)在哪儿?”县令的儿子答道:“令杖收起来了,因为怕用它打死人。”县令归来,儿子把客人来时的问答告诉了父亲。
父亲生气地说:“他问的‘令丈’便是你爹!”儿子说:“原来是我爹,那就更不该打了,为啥这人还‘令’我‘杖’(打)你呢?”
3、明明的爸爸是个酒鬼。有一天,父子俩看完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回来,明明问:“爸爸,电影里的人常说要到九泉之下会面,这九泉是什么地方啊?”
爸爸说:“酒泉,在甘肃。那是个好地方啊,泉里尽是老酒。古人都爱喝酒,所以相会必须到酒泉去。等有空,爸爸领你去玩玩。”
4、一次我逛书店,我听见一个小孩朝柜台里面脆生生地喊:“阿姨,我要那本杀猪神话。”
我很惊悚地朝那个阿姨看,那个阿姨一脸茫然地顺着小孩的手指在架子上寻找。终于,我们都看到了那本《希腊神话》。
5、夫妻俩正在屋里洗衣服,有人喊丈夫出去有事。丈夫临走时对妻子说:“今天风大,衣服洗完了,你把它穿起来晒!”
妻子把衣服洗完后,就把湿淋淋的衣服穿在身上,站在太阳底下晒。丈夫回来一看,问她:“怎么把湿衣服穿在身上呢?”
妻子说:“你不是叫我穿起来晒吗?”
6、一对男女青年到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乡民政助理:“你们是近亲,按《婚姻法》规定,近亲不准结婚,不予办理。”
男青年:“不,我和姑表妹家相距一百多里呢。”
7、有一个人,识字不多,常搭船出外做生意。这天船停泊在江心寺,他就和同伴一起下船到寺中闲逛,看到寺院墙壁上写着“江心赋”字,他慌忙扭头就跑,并轻声叫着:
“了不得,此处有江心贼,不可久留!”
他的同伴忙劝阻道:“不要慌,这是赋,不是贼!”
他摇摇头答道:“富了还是贼样子!”
8、丁铁匠不识字,从小打铁,没有名字。先生在地上画了个“酉”字,说:“你是酉年生的,取名丁西吧。”
丁铁匠横竖端详了一会,一拍大腿叫起来:“中!中!这个‘酉’字竖看像铁墩,横看像风箱,足够我用一辈子!”
9、有一天,申先生写信给他的朋友熊先生,写信封时把“熊”字下面四点忘了,写成“能先生”。熊先生一看,又气又恼,提起笔来写了一封回信,故意把申先生写成“由先生”,还说:
“你削掉我四个蹄子,我也斩掉你的尾巴。”
10、艾子嗜酒如命,每次喝酒不喝醉是不会罢休的,他的仆人想劝艾子戒酒,但又没有好办法。
一天,艾子喝醉后吐了起来。他的仆人就把他吐出来的东西装到一根猪肠子里,然后对艾子说:
“你看,你的五脏已吐出一脏了,再不戒酒,就难活命了。”艾子说:“唐三藏只有三脏(藏)都能活,难道我有四脏还怕不能活命吗?”
11、一电视女播音员很少出差错,但有一次去苏联访问期间却出了一个洋相。
“您对于俄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一位遇见她的记者问。
“完全没有。”她自信地答道。
师友们创作辛苦,讲几个小笑话以飨一路陪伴的和新认识的师友。
一、我的同事老梁住我的楼下,他的女儿叫梁隽。一天老师点名,点到梁隽的时候,老师喊凉鞋(把隽读成携),全班同学都抿嘴笑,知道是在叫梁隽。老师喊了多声,没有人答应,最后梁隽站起来说,我叫梁隽不叫凉鞋。
二、有一个小孩子名字叫白月坡,由于三个字间隔写的不准确,,老师,把白月坡念成了白肚皮,引得全班同学大笑不止。从此以后,白月坡名字就变成了白肚皮。
三、儿子结婚已经好几年了,盼望抱孙子的婆婆很着急,一天婆婆就问儿媳妇儿,“你和我儿子不啊”?儿媳妇回答“我们不不啊”,婆婆接着问“你们不不啊,怎么不呢”?
四、姓王和姓张两家想结娃娃亲,王家向张家说,儿子已满两岁。王家说,女儿刚刚一岁。然后王家说,我儿子两岁,你女儿一岁,差一半啊!张家也说,那差一倍的年龄,你儿子20的时候,我我女儿刚十岁,不行啊!
五、一个农村老汉坐长途汽车走亲戚要去高潮村。买好车票以后告诉女售票员,说我第一次出门没有去过,到高潮时喊我,售票员答应行。老汉坐下左等右等过了好长时间,有点儿着急了,就冲着售票员喊,到高潮了没有?怎么不喊?
讲个笑话逗大家开心一下吧!
1:一天傍晚,小张带着他老婆一起去他单位。
他老婆猛抬头一看房门上方有个木牌,上面写着“冯军民”三个字。
老婆在农村老家有个亲家叫李军民。
老婆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喜地笑着对小张说:
“噫!你单位还有个马军民呢!”
小张一听“卟”地一声笑了:
“那不是马!是个冯字!比马多了两滴眼泪呢!”
2:那天下班回到家,刚走进客厅,老婆正在看电视,她高兴地对我说:
“快快看,电视美的很,好看得很!”
“啥电视吗?”
“大王!”
我坐在沙发上开始看了起来,原来正上演着一部抗战剧。
一只犬帮助抗日战士追赶日本鬼子的故事。
看着看着,我猛发现电视右边有两个字“犬王!”
“你咋能把犬王认作大王呢?”
笑得我眼泪都流了出来了。老婆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讥笑她,还直报怨我笑话她呢!
3:一次,我拿手机拍了个照片,拍的不好不想要。
这时,村子里一个小伙子看见围了过来,他给我指点说:
“册除册除!”
我一听稀里糊涂地不知啥意思?
好在脑子反应快,好家伙,他原来把“删除”念成册除。
认了半个字。
1、我差不多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吧,刚认识几个大字,就很爱显摆。
有一次爷爷带着我坐公交车,车子停下来等红绿灯,我看到路边有块广告牌,就指着上面的字很大声的念出来:“香港汇丰银行在厦门没有分行”。
话音未落,全车的人哄堂大笑。
爷爷定睛朝车窗外一看,广告牌上写的是“香港汇丰银行在厦门设有分行”[捂脸]
……
2、还是我小时候。
有一次的农历羊年新年,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挂着喜气洋洋的春联。
而我,就在妈妈带着我逛人头攒动的商场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大声的把“三羊开泰”念成了“三羊开秦”。
果不其然,又是引起大家捧腹大笑的一刻[我想静静]
……
3、说说我外婆吧。
老人家挺关心国家国际大事的,经常在手机上看新闻,还会念出来给家里人听。
但是,老人家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也闹出过不少笑话,比如说,她能把“钓鱼台国宾馆”念成了“钩鱼台国宾馆”,把“临沂”念成“临祈”……等等。
有时候听外婆念新闻,是我们全家人快乐的源泉[送心]
因错别字闹出的笑话,400字!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它特定的读音、意思和笔画。如果把汉字写错了不但会玷污祖国文字的纯洁,还会使人疑惑不解,啼笑皆非。
记得那件糗事发生在三年级暑假时的一天……
那天万里无云,我刚做完了作业,便想给表哥写封信。信写好后,我本想在信封上写个“勿折”,可却稀里糊涂的写成了“勿拆”。信寄过去后,我便满心欢喜的等待着表哥的回信。
回信里的内容让我和妈妈她们都疑惑不解:表弟,我们一月未见,没想到你的语文水平大大衰退啊!如果不是我了解你,谁也不敢去动你那封信啊!我连忙打电话问表哥是怎么一回事,而表哥只是笑笑就挂了电话。又过了几天,我又接到了表哥的一封信,我打开信一看,里面装着我寄给表哥的信封。那信封上两个醒目的大字——“勿拆”让妈妈她们笑的前俯后仰,我的的脸也变得滚烫。“笑的我肚子都痛了,哈哈哈!”
“哎呀,不要笑了嘛!”
“是你自己创造了这个笑话,不笑不行啊!”
我无语……
这次的经历让我懂得了汉字是我们祖国神圣的文字,我们要学好语文,必须正确使用、书写汉字,争取不让错别字出现,不然就会闹出笑话,给自己找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