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典语录为啥要被称作《论语》
《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那么,孔子的经典语录为啥要被称作《论语》?
一、论是“言论”的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文心雕龙·征圣》记载“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可见,这本书主要记录的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各种言论,既然是“言论”,娶主要的字,所以为“论”。而且,“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二、语是指“语录”“言行”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因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综上,将孔子的经典语录称作《论语》,以上纯属抛砖引玉,针对此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期待你的分享。
历史上孔子及弟子的语录被后人收入为什么
历史上孔子及弟子的语录被后人收入成为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录的孔子和其弟子的有关语录。
历史上孔子及弟子的语录被后人收录为什么
历史上孔子及弟子的语录被后人收录为《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孔子和弟子的语录被称为《论语》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名,其中包括曾子、颜回、子路等为大家所熟悉的弟子。孔子曾经带领他的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数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教育观念、伦理思想等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