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成语故事,一字之师成语故事简短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090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

【成语】: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成语故事,一字之师成语故事简短

【拼音】:yīzìzhīshī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成语故事】: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历史典故的成语一字之师

历史典故的成语一字之师唐代僧人齐己,对诗文很有兴趣。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出自《唐诗纪事》

一字之师解析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押韵词】一望而知、高山仰之、蒲柳之姿、面如凝脂、游人如织、单相思、足茧手胝、装聋作痴、公尔忘私、休戚共之

一字之师造句

1、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2、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3、上世纪40年代,历史剧《屈原》中的渔翁的扮演者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仔细品味后,不仅欣然应允,而且写文章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4、老师说:“为人一事之师不易,为人一字之师更难。”

5、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6、学生感激不尽,您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呀!

7、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3:“杨诚斋与同舍谈及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8、我的作文经叔叔稍稍一改果然完美了好多,真是我的一字之师。

猜你喜欢:

1.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2.一字之师的典故来源是什么

3.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4.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称

5.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一字之师》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懂或体会了什么

《一字之师》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一个叫齐己的和尚,学识渊博,能诗善文。

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刚做完早课,一个小和尚喜形于色点跑进佛堂,连声喊道:“师父,后院的梅花开了,快去观赏!”

齐己一听,立即起身到后园去。进入后园,远远望去,确有几只梅花已傲然怒放。一首咏梅诗脱口而出:“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早梅》诗写好后,齐己把诗拿给一个叫郑谷的诗人看。

郑谷读了《早梅》一诗后,沉思片刻说:“一既为《早梅》,‘昨夜数枝开'这句,不足以点明'早’字,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的好。”齐己听了郑谷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佩服极了,便口称老师,跪下来虔诚地向郑谷行礼。

其他一些文人,觉得郑谷只替齐己的诗改换了一个字,全诗就显得确切、生动多了,便都说郑谷是齐己的“一字之师"。

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