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评facebook(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什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21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马化腾评facebook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马化腾评facebook的知识,包括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马化腾是好人吗

马化腾评facebook(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什么)

mahuateng创立的口口分为几个阶段可以这样认为;

自从他去年和360一事我就彻底灰心了,彻底放弃了tengxun,tengxun这个gouride的他mD不为民众着想,只为为着自己的利益着想。他失去了良知,360是一个创新性公司,他对中国网络业的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还有好多公司,例如,Baidu,xinlang,maopu,tianya,xunlei,等等这么多网络公司都能为大家免费服务,而且提供的是优质服务,像tengxun一样动不动搞个什么lv钻红钻lan钻zi钻什么的,什么口币,去你妈的就知道钱,别的网络公司也没像你这个样子。你他妈真是中国网络业的耻辱。没有360这样的公司能有你吗?正因为有了这些网络公司中国的网络业才有竞争,才有发展,才有未来。

1.他创立的口口并非为民服务,他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创立的,以上这点认为,他就是一个贪图小便宜,只为了自己的一丝小利而不顾民众的一些感受,

他把网络公司当做赚钱的一个摇钱树,她把自己的势力当成了自高自大的Wei人。他处处是为了钱而办公司的,从人道主意看,他没有人性,从社会角度看,他没有社会责任感。

我就说到这里吧,楼主觉得我说错了你可以不采纳我的答案,但是我说的是实话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心里话,是中国亿万网民的真心话。世界不是为了谁一个而存的。人民也不是只为马化腾一个来赚钱的。

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什么

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焦虑。

近日,马化腾在致全球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说,当前互联网正在由表及里地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这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当前发展的最优选择。“我们越来越需要关注整个互联网生态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万物互联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未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马化腾一直关注的事情。小马哥还曾在知乎上发布提问:“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危机感,才能够让马化腾带领腾讯不断前进,在互联网浪潮中保持领先。而如今的腾讯帝国也已经由最初的社交软件QQ,发展壮大为互联网生态企业。

马化腾焦虑什么?

互联网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马化腾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腾讯拥有近乎垄断的平台,庞大的人气,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一般的小问题对腾讯是构成不了威胁的。那么,小马哥还担心什么呢?

马化腾曾说,“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产品和用户需求变化之快,对研发技术能力的依赖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里没有侥幸,没有永远的第一,甚至也没有对错,只要用户没兴趣了,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从马化腾上述言论中,可以看出技术对于科技巨头的重要性——“我之所以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是因为我有战略眼光,或者说,我踩到了狗屎运,抓住了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拿微软来说,要不是那次伟大的空手套白狼,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拿下了IBM的操作系统外包合同,可能就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在一个时代,主流技术应用可以带来80%的商业利润,其他的边角料技术只能获得剩余的20%而已。这就是技术领域的二八法则。但技术不是静止不动的,不断有新的技术生长出来,在成千上万种技术中,有一种会长成参天大树,利润无比丰厚,取代原来的技术平台,成为新的主流趋势。

所以在今天,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开始大肆收购,花上百亿美元去买下新兴的技术,为的是什么?就是在押宝。

因为有太多的教训历历在目,好一点的像微软、英特尔、IBM还有一口饭吃,命运悲催的,像诺基亚、摩托罗拉、朗讯、3com、柯达、黑莓、AOL,就这么凄凄惨惨的要被人凭吊了。所以说,在下一次主流技术趋势明朗之前,这些科技巨头只怕每夜都要提心吊胆:

技术在不断向前升级,哪一个方向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呢?没有人知道。

历史上,一个公司能够押中一次宝就可以做成大公司,押中两次宝,就可以做成伟大的公司,押中三次宝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IBM。从制表机,到大型机,到个人计算机,IBM简直可以称之为“神算子”。

截至目前,在国内,押中两次宝的只有腾讯和阿里。阿里押中了淘宝和支付宝,腾讯押中了QQ和微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但是在下一个主流技术趋势到来的时候,还有这个好运气么?小马哥每天都在为这件事情而焦虑。

腾讯近年的布局

为了打消这种不安全感,马化腾带领腾讯从两处着手。他曾说:

一,如果你自己不理解用户喜欢什么,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让他到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

二,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

如今,腾讯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在不同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探索出了一种“多元化科技集团”模式,其触角遍布中国和全球的社交、电商、娱乐、出行、文化、企业服务等多个行业:

社交用微信、QQ,支付也用微信,出行用腾讯投资的滴滴打车、摩拜单车,购物用腾讯投资的京东,看电影用腾讯视频,听音乐用QQ音乐,看小说用其阅文集团,吃饭也要用其投资的美团、大众点评,就连站着排队也要玩一下王者荣耀……腾讯所投资的领域已渗透于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那么近几年,腾讯具体在哪些领域做了布局?

Mergermaket的报告显示,腾讯过去5年总并购投资额为625亿美元,其中2016年投资213亿美元,即1400亿人民币,相当于拿其当年总收入的97%做了投资。

VCSaas的数据显示,腾讯投资额最大的5个行业分别是:文化娱乐(870亿)、金融(302亿)、电商(114亿)、汽车交通、生活服务。

哪些领域是未来的方向

几天前,马化腾在一封给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提出了腾讯的“诗和远方”——“数字生态共同体”。

对腾讯而言,将经济和社会视为其所处的生态,而非仅仅局限于传统上狭义的腾讯生态。既是化解社会化压力的需要,又是公司下一阶段增长动力的来源:

“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产业和区域的生态之间,开始发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它们可能将不再羁于行业、地域等因素带来的条块分割,紧密地交错起来,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

这意味着,如今,巨头不但要自己足够强大,还必须让整个经济和社会变得更为强大,然后它们从增加的社会总价值中分得一部分。那么,未来哪些领域会是巨头看好的方向呢?

从技术角度来说,在今年,马化腾多次提及用云量这个词,其背后隐藏的含义是推动数字经济,这是“互联网+”之后,腾讯新造的趋势,也是腾讯在寻找下一个技术浪潮中所能“连接”的方向。

如果说腾讯依靠微信强大的社交功能实现了连接人与信息、那下一个环节人与服务要如何完成。中国的网民大约有7.4亿,中国有多少企业在网络上,在云端?

腾讯想要连接行业、企业,只不过这次,腾讯不是以一款超级应用去连接,而是以底层技术。承担这个功能的载体是腾讯云,以及腾讯优图、AILab等人工智能团队。

从行业角度来看,过去5年,腾讯和阿里不约而同重资布局了3个行业:文化娱乐、电商、金融。

其中,文化娱乐将是腾讯和阿里在接下来5年争夺最激烈的领地。原因很简单,数字内容同时处在腾讯和阿里两个公司核心业务的通路交叉口。腾讯的社交业务所带来的流量必须发展除了游戏以外的变现渠道;而阿里的交易平台从销售实体产品到销售数字商品也只有一线之隔。

在文化领域,腾讯和阿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近年来也在高速地对外进行投资。腾讯在2017年的前7个月投资了10家动漫公司;阿里在影视行业的投资包括了Amblin、博纳、光线、华谊等多个影业巨头。以上所提及的都是少数股权投资,不是并购(事实上,传言腾讯曾试图并购快看漫画)。所以,以上7个文化娱乐的子行业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现下一个准巨头。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动漫、影视和体育这三个行业将会出现高速增长的新兴公司,它们将获得来自腾讯和阿里的巨额资金以及资源支持,最终会成为股权高度分散的准巨头。

最重要的是,由于身处数字内容这一重要领域,这些新的准巨头产生的颠覆效应可能会比现有的滴滴、美团等企业更大。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发现,滴滴、美团这些线下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在BAT中任何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链条中,也没有对BAT的业务构成实质的威胁,它们的高速增长除了来源于消费互联网的在特定领域的普及外,更重要是,获得了来自BAT的资本和资源的助推。

而那些即将出现的新巨头可能不一样:它们处在腾讯和阿里主营业务的重要交叉口上,如果巨头允许它们在文化娱乐和数字内容领域进行颠覆(甚至通过注资加速这个过程),它们很可能会从深处动摇腾讯的业务根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看来他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马化腾的智商,做一道复杂的推理题,有多少人的4帅

如今阿里帝国与腾讯帝国,双双杀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你觉得马云和马化腾,谁更厉害?

可能大部分人都毫不犹豫地支持了马云。

你们啊,toosimpletooyoung,sometimesnative!

我一直在有意无意中思考一个问题:如今腾讯市值已经高达5000亿美金,而且跟谷歌和facebook一样,未来前途无量,其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马化腾智商高,其实马化腾的情商比智商还要高,他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高手,而这才是腾讯一直保持竞争力、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01

马化腾这样对待合作伙伴

有一次,腾讯召开一次重要的战略发布会,马化腾对这场发布极为重视,他邀请刘强东、姚劲波和王兴来站台。会议定在上午10点开始,马化腾9点30就到了贵宾室。按照惯例几位嘉宾都要早一点到和东家马化腾沟通一下,但是,到9点40了刘强东和王兴这哥俩都没有来,只有姚劲波到了。

此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开始着急起来,但是马化腾脸上并没有表现出着急的神态。

到了9点50了,刘强东和王兴还没有到,腾讯的工作人员已经坐不住了,不断和二人的助理联系。此时马化腾脸上还没有任何着急的表情,甚至都没有询问刘强东和王兴到什么地方了。

9点55,到了必须要进会场的时间了,可刘强东和王兴还没有到。助理告诉马化腾,刘强东和王兴说就不到贵宾室了,会直接进会场。马化腾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脸上仍然没有任何不快的表情。

其实企业一场重要的发布活动,这就像主人在家里请客,客人不到或者迟到,主人都会脸上无光,所以,大部分主人这个时候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紧张、焦虑甚至发脾气,因为这似乎表明,客人不给主人面子。

但是,这些马化腾都没有。

曾经有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国人有时太注重细节了,在和人相处上,要有大格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友,对合作伙伴要求太高就没有伙伴了。《矛盾论》也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把握事情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关注次要矛盾。对马化腾而言刘强东、王兴只要来了,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余都可以忽略不计。

马化腾很清楚和合作伙伴之间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企业愿意和腾讯产生链接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马化腾这样对待陌生人

很少有人知道,作为理工男的马化腾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高手。

马化腾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创业的想法,找了一份工作,因为很轻松就能胜任,于是在网络上兼职了一个站长职务。

站长是什么人,一定要是一个热心人,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马化腾作为第一代站长堪称称职,他对网友提出的问题都会认真解答。当然,有网友提出见面的要求,马化腾有时间也一定会去。

有一次,浙江宁波的一个网友提出了见面的要求,马化腾欣然同意,本来作为站长,马化腾是来帮助这个人,但是,没有想到这个人对马化腾影响巨大。

正是受到此人创业的影响,马化腾才决定辞职创业。前段时间《王者荣耀》游戏出尽了风头,腾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游戏产业绝对的霸主,而腾讯之所以会做游戏,也是马化腾受到此人的启发。

这个人就是网易的丁磊。

“助人者天助也”,还有同样都是帮助人,有些人帮的很勉强或者盛气凌人,让人感觉不像是帮忙,像是施舍,这种忙不如不帮。或者帮了别人就想让人以后回报他,本质也不是帮忙,是交易。

我倒是觉得聪明的人,往往应该是帮了别人的忙,还应该感谢别人给他帮忙的机会。都同样冒着风险帮助别人,但是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什么时候帮人家忙也很重要。在人家好的时候你去帮助别人,本质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在人家不好的时候帮忙。是雪中送炭真情可贵。事实上你们付出的代价是一样的,但是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03

马化腾这样给高管发工资

如果不是因为腾讯是上市公司,我们可能无法知道马化腾给高管发工资有多么慷慨。年报显示作为副总裁张小龙的年薪很有可能是2.74亿港元,注意!不是百万年薪,不是千万年薪,也不是亿万年薪,是将近3亿的年薪!试问中国的企业中有哪家的董事长会如此慷慨大方!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马化腾的年薪仅仅为3282.8万元,只是张小龙的九分之一。

为什么在企业里有人愿意做老大,因为大部分企业里面老大的工资是最高的,其他人依次递减。但是,马化腾颠覆了这个规律,这就是马化腾的大格局。

董事长如此慷慨,有哪一个高管不会士为知己者死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上行下效.马化腾这样给高管发工资,那么,高管又会怎么给员工发工资呢?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给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薪酬从不吝啬,腾讯的员工的获得感可以说是最强的,这也是为什么腾讯的员工忠诚度极高,流失度率极低的原因。

作为腾讯的员工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把本职工作做好,待遇福利根本不用去争取,都会向自来水一样流淌过来!

这样的企业的竞争力是可怕的!

04

马化腾这样对待个性强的员工

有人说没有张小龙就没有微信,我说没有马化腾就没有张小龙,张小龙的古怪脾气,换一个老板早就把他炒鱿鱼了。

张小龙性格孤僻,最不愿意和人打交道。腾讯总部每周都要召开例会,广州和深圳开车也不过2小时左右,但是,张小龙总是以“早上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参加会议。为了迁就他,马化腾就让自己的秘书一大早叫醒他。

但是,张小龙起是起来了,可是还不参加会议,理由是路上太堵,怕赶不上。本以为这样马化腾就放弃了,可是,张小龙想不到马化腾这么有耐心,以后每周开例会的时候,马化腾派的专车都会准时到楼下来接他。这下,张小龙再也没有任何借口不参加会议了。

可以说,张小龙是唯一一个在腾讯能如此“放肆”的人!但是,马化腾能容忍张小龙的一切。

格局决定一切迟忠波:有句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按照这个逻辑张小龙连公司最基本的劳动纪律都不遵守,怎么能成就大事。这就是认知格局的差别,马化腾知道,天才在某个方面就很弱,即使不能扫一屋,但是,也可以扫天下。而能做到这一点在认知格局上达不到一定段位是无法做到的!

05

动脑产生智慧,走心缔造文化

长假开工后的第一天,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有假期综合症,大家不愿意去上班,但是,腾讯的员工却一个比一个来的早。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见到马化腾,马化腾会给他见到的每一个员工送上祝福,而且还会有一个大大的开工红包。

腾讯员工排队领红包的情景,场面堪比可谓壮观,有人凌晨就来排队,早上9点,排队的员工达到几千人。

1998年腾讯创立之初,马化腾就确定要发开工红包,而且必须是自掏腰包,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是,却能体现出老板对于员工的一种尊重和祝福。

而微信红包最早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马化腾派发开工红包的企业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坚持,不仅把发红包变成了一个全民的狂欢,而且成功的和支付宝平分天下。

06

马化腾这样对待离职的员工

有的公司的老板认为离开的员工是不忠,所以,会采取很多手段去打压,而马化腾不会,反而会扶持。

有人觉得很奇怪,摩拜单车为什么会进入微信的九宫格,马化腾为什么会这么帮助胡玮炜。有人说这是因为腾讯投了摩拜,可腾讯为什么投摩拜而不投ofo。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秘密很少有人知道,胡玮炜曾经是马化腾的下属,她曾经在腾讯汽车频道工作过两年,后来离开。

腾讯可是说是互联网界创业的黄埔军校,以马化腾当下的格局,如果有人离开腾讯后创办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也会乐见其成。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马化腾投资摩拜不完全因为胡玮炜曾经是自己的员工,但是,马化腾能支持离职员工发展,这是格局,更是人品。

中国很多老的企业家都觉得自己最牛逼,员工离开自己会一事无成,在他眼里,员工离开都是背叛,不惜用尽一切办法打压。其实都是很傻逼的行为,忠诚的员工不能干,能干的员工不忠诚。越是能干的人越会自己去单干,只有不能干的人才去依附别人,能干的人在你这里学到了东西,出去做的事情往往跟你是一个行业,他们很大概率成为你的对手,如何避免竞争。

我经常告诉自己,有人离开你,你要敲锣打鼓送他离开,还要给点路费,年轻人是压制不住的,总会跑出来,与其打压结仇,不如给点路费结点善缘,或许还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07

马化腾这样对待自己的敌人

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只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敌人、仇人或者是伤害过他的人就知道了!

在2010年3Q大战期间,谁都知道马化腾和周鸿祎是水火不容的敌人。

这之后两个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七年后,在2017年3月20日,马化腾在自己的微信里发布了一条微信来评价腾讯制作的一档节目:意外爆款的自制网综,已经成为我看综艺节目首选。后面几期有进步,逐步被大咖认可及亲身参与。看了幕后故事才知道不容易。略不满意的是有的嘉宾要抬头看提词器影响效果(感觉所有嘉宾也能看到提词则笑起来会假),应该宁可看手卡还自然一些。

马化腾这条微信发出不久,周鸿祎和姚劲波就发表了评论:

周鸿祎:马总会去参加一下么?

马化腾:哈哈,槽点太多,估计一期不够

姚劲波“一脸坏笑”:你们两一块去,绝对槽点火爆。

周鸿祎:你去我就也敢去了。

曾经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如今在微信圈里能如此调侃。

很多人都知道,马化腾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是一个不记仇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有竞争对手,但是没有真正的敌人,因为他对敌人也保持着一种敬畏。

你可以打败他,但是,你不要毁灭他!

08

马化腾刷朋友圈,细节见人品

1、有个创业者在朋友圈贴了一个小程序的二维码出来。

马化腾试用了一下回复说:随便一试有几个碰钉子。一路随便写下来保存,提示时间不对;提示没有选提醒,再选;开始就提示要读地理位置,其实根据ip就能大致知道所在城市,一般日程安排地点都是自己填,比如在某咖啡厅某餐馆,根本无需IBS。

2、有一个上市公司CEO说:晚上12点加班开完会,还是要锻炼,决定跑步回家。

马化腾就问:你是换了衣服再背着背包跑吗?

那人说,办公室备了衣服,让司机把包送回家。

马化腾提建议:路上的人和车那么多,让司机送你到体育场或者室内跑,会更安全吧?

3、有一次腾讯请了很多媒体人在香港开发布会。那天一个知名的媒体人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是从酒店房间向外拍的景色,桌子上有一本马化腾(如果是马云)署名的书。

马化腾:你也来了?没人告诉我啊。

4、一个投资人发了一张自己和孩子在船上钓鱼的照片。

马化腾:孩子太小注意安全。

5、一个腾讯总监发了几张少年时的家庭照。

马化腾:你跟你妈好像,你的手好长。

6、自媒体发表对于行业和新闻人物的各种看法。

马化腾在下面会明确回复:“赞同”,或者是,“不同意”。

7、有赞的CEO在朋友圈晒公司开发的赞赏码。

马化腾:这个码还需要登录才能赞赏,用户的体验不够好,我们准备自己做了。

8、雷军发朋友圈:《三体》里说,智子锁死了地球科技。其具体实现机制是什么?是能量场吗?

马化腾:不是能量场,是智能控制能微观到基础粒子层面,干扰地球基础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而无从进一步发展基础科学。

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我说说这些回复给我的感觉。

第一、马化腾是一个一眼看到底的人。柳传志说能人分三种,自己能成事,能带一帮人成事,然后就是一眼看到底。对于一件事,马化腾脑袋里出现的不是片段,而是能一下子看到具体实现的整个过程,然后把容易出bug的地方,或者他不明白的地方戳出来。比如,他问那个跑步的CEO,你的衣裤,你的包怎么处理?你是不是会被路上的车打扰?

一眼看到底,能省下大量的时间。一眼看到底,来自于长期的刻意的足够丰富的训练。

第二、马化腾不会因为一个事情太小而不去做它。我常常惊讶于马化腾会抽出那么几秒钟的时间来做一个微乎其微的动作,比如看一眼腾讯几百个总监之一的老照片并且表达给自己留下印象的细节。或者完全作为一个过路人,回答一个离开很多年的前员工的关于科幻的问题。或者仔细使用一个小程序再把bug都写出来。可能马化腾认为,似乎可有可无的细节其实决定了很多事情。

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马化腾几乎到了“事来则应,事去则静”的境界。

第三、马化腾不回避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在朋友圈里,在公司外部。即使不适合或者没有时间做解释,他也会简短表明观点。

第四、马化腾是温情的。我不太想说,马化腾是看起来温情的,虽然这是一个更为保险的表达。我不觉得马化腾是一个做作的人。作为一个世俗的强者,当他想要表示温情的时候,我觉得他是认为温情很重要。或者换句话说,马化腾知道人们在意什么,而他也乐意真实的给予。

虽然他会明确的表示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他不情绪化,不偏激,不伤人。老子说的,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个度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表面上是度的把握,本质是视野的深入,还有心的稳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