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37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五年级语文教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3篇

五年级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你会写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对每个五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许多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⑶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在品读关键语句中,深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教育学生要自强、自立、自信。

⑶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

2.难点:通过语句的品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刻画的人物特点。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重点难点

l.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你们喜欢体育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静读课文。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⑵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具体描述这节体育课的段落,再读一读。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读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教师强调。

字音:“洛、饶”。

字形:“膝、臂、饶”。

⑵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憋气

⑶开火车读,读中积累词语。

⑷理解词语。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4.教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节体育课的内容呢?(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5.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那么,除去这部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6.集体反馈。

第一至五自然段:写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第十四至十五自然段:写妈妈来接涅利,了解到体育课上涅利的表现,感到很快乐。

7.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课文所述内容的不同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8.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十阴至十五自然段。

9.教师:那么,在这节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呢?(涅利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爬上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三、再读,了解概况

1.教师导读:老师说了,这是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一起去感受这份爱和感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的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得洛西和科勒提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了上去。”

“就连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尽管他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儿碍手碍脚。”

“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

4.教师: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5.教师:你们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爬横木有些困难,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比较轻松和简单的,而对于涅利来说却非常的困难。)

6.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语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反馈)

7.教师抓住关键语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涅利身体瘦弱,爬上横木顶这项体育活动又是那么的困难,可涅利做到了,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bāxūshēnɡshuānɡbìɡēbozhǒu

()()()()

wòshǒubiēqìxīɡàijīnfàbìyǎn

()()()()

4.比一比,组成词。

洛()饶()膝()臂()憋()

落()绕()漆()避()蔽()

5.补充词语。

七()八()风()日()气喘()()

君()天下旁()无人小菜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总结全文,给予学生启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摘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爬上横木顶”)

2.教师:涅利是一个瘦弱的孩子,但他也爬上了横木顶。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突破重难点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⑴思考并交流:涅利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⑵谈谈你对涅利的认识。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读读。

2.教师指名反馈:爬上横木顶困难大,涅利是那么的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因为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

3.教师追问: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关心、鼓励涅利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表达大家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5.集体反馈。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

“老师对他喊:‘下来吧’!”

“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我们又鼓起掌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7.教师小结: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下,涅利战胜了自身身体瘦弱的缺陷,终于爬到了横木顶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的。(教师再次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而的我们。”

8.教师启发学生再读语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这些语句的朗读,感受到了涅利爬上横木顶的艰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9.集体反馈: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信、坚强、努力、自立)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涅利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战胜了自身身体的缺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爬横木这项艰难的体育活动。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三、总结,深化文章主题

1.教师:涅利爬上了横木顶,同学们是怎样赞扬他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

“他很棒!”

“他跟我们一样爬到顶上了。”

“他是很勇敢的,您知道。”

“他很能干!”

“他并不比别人差。”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5.教师:同学们当着涅利母亲的面说了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母亲和涅利感受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指名反馈。(快乐、激动、自豪)

7.教师: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反馈:母亲对涅利的爱,她“握了握几个男孩的手”、“拍拍加伦的肩”是对他们给予涅利的鼓励和赞扬的感激。)

8.教师:同学们,文中还有几处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

9.集体反馈。

“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读感悟,理解什么是“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度过一天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阅读思考:佩佳是怎么失去这一天的?

三、细读感悟

1、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板书: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

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失去的一天

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鲸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最后的辉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读懂课文,弄清“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三:一件运动衫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2.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4.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最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最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四、课堂作业。

5.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大概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的道理。

教育学生认识到只要乐与助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拥有快乐,拥有朋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顾自家的自私心理。

2、懂得“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复习词语

(始终茂密白发苍苍暗自高兴再三叮嘱岂有此理无价之宝)

指名读词语

出示顾自家

你们看还记得他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顾自家,你知道他最想得到什么?顾自家为什么想得到它?

师:看来没有朋友确实是一件很不快乐的事,就让我们跟随着顾自家一起去寻找快乐的泉水吧!

二、再现情景,学习课文

师述:为了寻找泉水,顾自家走呀走呀,走了好几天,他在森林里遇到了谁呢?

CAI白发苍苍的老人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白发苍苍指名读词

鹤发童颜的老人对顾自家说了些什么?请同位分角色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准他们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读三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你看这位顾自家听到老人可以帮他找到泉水高兴吗?怎么高兴?

指名说,理解:暗自高兴

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指名说一说心理的想法)

师述:顾自家看到了希望,多么高兴呀,你再读读看。

指导读句子。

老人对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指名读一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老人提出的要求,顾自家很情愿答应了吗?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1、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答应了。

2、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只好答应了。

学生进行对比读。你从“只好”中知道了什么?

3、CAI出示图师述故事:顾自家照老人指引的方向走了好几天,终于在翻过一座大山后,他找到了仙泉洞,呀!他看见了谁?

哦,原来正是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4、出示老人说的话,师引读,生跟读。

老人对顾自家很不放心,把这句话说了好多遍,我们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呢?

强调词语:再三叮嘱指导读词。

这位神仙老人,你也来叮嘱一下顾自家吧!

顾自家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泉水。

如果你得到泉水,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说一说。

5、看到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是不是就得到了快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他捧着泉水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

小声的把顾自家的想法读一读吧!

重点指导学生读的语气

读了之后,你认为顾自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岂有此理

顾自家愿意把快乐的泉水和别人分享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无价之宝

现在他的心情怎么样?(很生气,不高兴)

你再试着读一读。

6、多么自私的人,多么自私的想法呀!顾自家回到家,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

①我把这段话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他做了些什么。

②现在请大家在小组进行表演读,一定要注意他的神态和动作。

③指名表演读。

我们可以从哪看出顾自家的自私?

引导学生说(关上门窗叫到跟前千万)

他为什么要关上门窗?(让学生体会顾自家自私的心理)

他把妻子叫到跟前干什么?

全班同学一起做动作读。

师述:顾自家没有按照老人的叮嘱去做,却自私的想独占泉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指名说一说

7、看到这你想对顾自家说点什么?

师述:是呀,这正是老人留给他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齐读句子

师: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拿出真心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你不仅拥有

了朋友,更拥有了快乐。

三、联系实际学习生字

1、看到大家这么快乐,你们的生字朋友也等不及要来参加快乐的学习了。

CAI:件容易孙

能不能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的?

在书写是,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范写:件

2、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很高兴,谢谢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快乐,现在请你们把小手拿出来,随着音乐拍一拍,把你们的快乐送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

(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快乐的泉水

只顾自己快乐的人,

永远得不到快乐。

五年级语文教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部编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