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作者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大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诗名《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1、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二、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作者简介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邵康节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