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嗥鸣(háo)迭起(dié)彭湃(bài)义愤填膺(yīng)
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
C.凹凼(dàng)涎水(dián)徘徊(huái)烟雾缭绕(rào)
D.校注(xiào)弄堂(nóng)倔强(jué)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慷慨淋漓哺育狂澜屏障山巅
B、目不窥园霍霍溯气懊悔赚钱
C、历尽心血机杼策勋怪诞田垄
D、锲而不舍蚱蜢红装阻抑祈祷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防止H7N9疫情流行,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迎接空前绝后的上海世博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做好准备。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
A.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和午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7N9流感防控。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3分)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B.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D.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5、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①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再次跨越了惊涛拍岸的海峡,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纪元。
②读书要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才会化作生命的基础。
③5月29日时,累计运抵四川地震灾区的消杀药品1942吨。
A、开辟坚定截止B.开辟坚实截至
C.开拓坚实截止D.开拓坚定截至
6、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B)(3分)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四道小题。(7分)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____A_____。
①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炽(chì)痛qiè(锲)而不舍鲜(xiǎn)为人知
②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斓__”,应改为“__澜___”。(2分)
③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
(2分)
8、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
(1)补写诗文上下句。
①深林人不知,_明月来相照_。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此夜曲中闻折,何人不起故园情。
(2)按照提示默写《木兰诗》诗句。(4分)
①通过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②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描写战斗激烈,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综合性学习。(7分)
9、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大英中学七年级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示例:①回望历史,立志报国;②铭记历史励志报国;③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2分)
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2分)
(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分)
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3分)三、阅读理解(48分)
10、(一)古诗鉴赏(6分)《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夸耀___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打发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随便、随意_⑷见舟而畏之畏__畏惧、害怕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5-20题。(13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5、老师为什么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2)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16、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怯兰西万岁!”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心的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体现。
17、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3分)
答: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国土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德语要代替法语。
18、“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答:表明他面对国土被占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19、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小弗朗士。
20、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把字母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
(2)“散学了,你们走吧。”(C)
(四)课外阅读阅读《剥豆》完成21-26题(16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21、对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B.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22、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2分)
(儿子竞赛时这种自信和大气)
23、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4分)
(1)慢下来的原因是:(“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自然就慢起来了)。
(2)快起来的原因是:(想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经历,以增强他心理的承受能力,并想让他明白在社会上生存靠的就是实力)。
24、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3分)
25、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的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自信)和(大度、豁达)。(2分)
2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分)
(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温室中的花草,要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经历,会让他明白在社会上生存是要靠实力的,这样会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四、作文(60分)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0分)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使你终生受益。
(一)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关山度若飞。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春潮带雨晚来急,。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6、深林人不知,。
7、,思君不见下渝州。
8、此夜曲中闻折柳,。
9、鸟向檐上飞,。
10、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丰富的词汇将使你犹鱼得水。(15分)
1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1)这是荒园,rénjìhǎn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鞠躬尽瘁,sǐérhòuyǐ”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2、在下面空格处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4分)
气冲斗关门打革裹尸守株待
13、你能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二对反义词吗?(2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和和
14、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5分)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15、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根据提示,给信息标出标点。(2分)
(1)李科长生气了
(2)张局长生气了
你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相信你在下一关会更加出色。请你一鼓作气,继续努力吧!
二、阅读探究,展示你的创造能力(40分)
(一)(1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8、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多写加1分。(2分)
例如:拔何首乌、、、
20、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你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2分)
21、有人认为百草园中泥墙根一带景色最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二)天使心(8分)
①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②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喜悦的心。”
③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利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接着她又心安理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华美的旗袍。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区送去文明的信息。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她的爱无所不及,因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④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22、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代的是,“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是。(4分)
23、第一段中加画线的“躺”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24、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请你说出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写在横线上(2分)
(三)(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5、解释文中画线加粗的词(5分)
父异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7、请说说“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分)
(四)(10分)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8、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答案写在括号内。(4分)
者()其()之()遂()
2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30、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2分)
31、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2分)
你真棒!已经顺利通过两关,胜利的红旗在向你招手,请你再加油!
三、奇思妙想,展示你的文学才华(30分)
32、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恭喜你顺利闯过三关!可别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老师请你在交卷之前再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漏做,答错。请记住:老师不喜欢马大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老师们,这份试题许多处没有所谓“标准答案”,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好恶去评价学生。要饱含爱生之情,细心琢磨学生的答题思路,认真揣摩学生的答题结论,善于发现学生答题思维过程中的亮点,一句话,要求不要太高,要让学生有信心,要让家长满意。
一、(30分)
(一)、书写(满分5分)。
此题根据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楷字、行楷字均可。
一等5分: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
二等3-4分: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功好。
三等2分及以下:书写不规范,卷面欠整洁,基本功较差。
(二)(10分)
1、万里赴戎机2、凭君传语报平安3、野渡无人舟自横4、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明月来相照7、夜发清溪向三峡8、何人不起故园情9、云从窗里出10、奔流到海不复回
(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三)(15分)
11、(2分)(1)人迹罕至(2)死而后已
12、(4分)牛、狗、马、兔
13、(2分)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
14、(5分)(1)批评小林没礼貌(2分)(2)示例:老大爷,请问到白云湖怎么走?离这儿还有多远?(3分)
15、(2分)(1)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2)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
二、(40分)
(一)(13分)
16、春夏秋三个季节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3分)
17、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2分)
18、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2分)
19、翻断砖、按斑蝥、摘覆盆子(2分)
20、示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肥胖”用得妙,惟妙惟肖写出了黄蜂的形态。(2分)
21、不同意,应该是泥墙根一带景色最差。举个例子来说,不必说你比不过班长,也不必说你比不过学习委员,单是小组长你也比不上。这三人中肯定小组长最差。若答同意,能自圆其说也算对。(2分)
(二)(8分)
22、将自己变成壁虎躺在墙角为人们默默地吃掉蚊子(2分);她的喜怒哀乐并不和名利连在一起(2分)。
23、“躺”字生动地刻画了小女孩幼稚纯真的形象,用得好(2分)。
答成不好能言之成理也可(只答“用得好或不好”不得分)
24、示例:天真、纯洁、无私、乐于奉献(2分)
(三)(9分)
25、感到诧异完成以为……奇渐渐有的人(5分)
26、仲永五岁那年,还未曾认识书写工具,但忽然哭着寻求书工具。(2分)
27、神童最终也会“泯然众人”。(2分)
(四)(10分)
28、的人他的代酒就(4分)
29、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2分)
30、画蛇添足(2分)
31、告戒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2分)
三、作文(满分30分)
32、参照中考评分办法,切不可按照中考要求
学校:班别:姓名:
座位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答题卷一、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0分)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使你终生受益。
(一)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2、
3、4、
5、6、7、
8、9、10、
(三)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丰富的词汇将使你犹鱼得水。(15分)
11、(1)(2)
12、
、
、
、
13、
和
和和14、(1)
(2)
15、(1)
(2)
你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相信你在下一关会更加出色。请你一鼓作气,继续努力吧!
二、阅读探究,展示你的创造能力(40分)
(一)16、
17、
18、
19、
20、
21、
(二)22、
23、
24、
(三)25、
26、
27、
(四)28、
29、
30、
31、三、奇思妙想,展示你的文学才华(30分)
32、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恭喜你顺利闯过三关!可别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老师请你在交卷之前再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漏做,答错。请记住:老师不喜欢马大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木兰诗》中的“,”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它huāngcǎoqīqī(),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2)一切都是shùnxī(),一切都将会过去。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ídǎo()的钟声也响了。
(4)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jìnxīnxuè()。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的庙会,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B.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C.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D.《好人好报》专栏是借助新闻媒体去寻找、宣传、学习好人,让好人好事鲜为人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好人的命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提示。(删掉“不”)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删掉“能否”)
C.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事迹”改为“形象”)
D.2016年的“读书活动月”,我校开展了“硬笔书法大赛”、“手操报”和“温馨家园”评选等。(“开展”改为“举办”)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口技》,完成题。(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选出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好的)B.妇抚儿乳(喂奶)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D.两股战战(屁股)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8、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
B.文章开头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的简单,是为了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二)(9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9.解释下面划线的词。(3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释:
(2)咨其风土咨:
(3)必无所疑乃已已:
10.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2分)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1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4分)
(三)温暖心窝的话语(包利民)(15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2.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6.13.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17.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8.15.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什么作用?并结合全文,分析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6.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7.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4分)
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
18.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9.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5分)
三、作文(50分)
有这样一个人,他(她)会在你失望时给你鼓励,扬起你自信的风帆;有这样一个人,他(她)会在你高兴时给你祝福,分享你成功喜悦……正是因为有了他(她),我们的生活才充满色彩,我们的心中才盛满感动。在人生的路上,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人?
请以“有这样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独坐幽篁里(2)散入春风满洛城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深邃崎岖鞠躬尽瘁锲而不舍(每词1分每词错漏一个字扣1分扣完该题分为止)
3、B
4、D
5、略(从句义、句式两方面给分)
6、B
7、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很像.(2分)凡事应该有的,没有一样没有的(凡是应该有的,全都具有)(2分)
8、D
9、放下询问停止(每词1分)
10、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划对一处1分,划多或划少一处扣1分)
11、(“自少至老手不释书”说明顾炎武读书勤奋;“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说明顾炎武治学严谨;“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说明顾炎武读书非常专注。)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严谨、专注的特点。(没少写一点扣1分,括号内的文字不要求写)
12、(4分)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13、(4分)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14、(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这些温暖心窝的话语比作永不凋零的花朵,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15、(4分)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2分)
16、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一个要点2分)16.挑种种地种下瘪种(一个要点2分)
17.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2分)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2分)18.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2分)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3分)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