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群)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25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群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长株潭城市群以及长株潭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群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群)

全国有很多城市群,在中部地区有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过去这些城市群有谁当龙头的问题,中部地区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一个城市群来当龙头,应该是多元竞争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长株潭城市群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长株潭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后来发展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国家发改委已经批了,重工业与化学工业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这样的城市群。

第三,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基础比较好,联系比较紧密,三个城市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3+5”估计也就一个半小时能解决,而中西部地区过去招商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配套的问题,假如我们形成了“3+5”城市群的话,我们就能够在一个半小时构筑一个经济圈,这样就能够解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能够大规模的集聚产业、集聚要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武汉不一样,上次对话的时候就说过武汉中心力量很强,周边力量却比较薄弱。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优势。从这三个特点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可以打造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城市群典范,长株潭城市群应该可以成为三个典范:一是成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二是有条件打造成为全国区域科学发展典范;三是有能力打造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典范。

长株潭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群

目前在我国中部地区,主要有长株潭、环鄱阳湖、武汉、江淮、中原、太原六个城市群,虽然长株潭城市群不是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但却是率先基本成型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湖南省中东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范围只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三座城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各相距在20~30公里直接,结构相对紧凑,曾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

这个城市群比较特别,首先城市群成员只有3个,是全国城市数量最少的城市群,而且除了长沙外,株洲和湘潭经济总量在湖南省并不排名前列。2018年长沙GDP为11003.41亿元,高居全省第一;而株洲GDP已经排到全省第五,为2631.54亿元,低于岳阳、常德、衡阳三个省域副中心;湘潭GDP则位居全省第七,为2161.4亿元。不过由于长沙“一城独大”的缘故,整个城市群的GDP达到43.4%,比例不低。而且长株潭的发展水平也是全省最高的,湖南人均GDP最高的三个城市就是长沙、株洲和湘潭。

总之,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未来它将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之一。

长沙独自强大靠的可是全省之力,无论人流还是经济流向,统统指向了长沙。因为,他们觉得选择大于努力……房子上升空间很大……长沙对不起老二老三,同城这么久长株谭还是各搞各滴,长沙没有起到当老大效果……

放下芥蒂,齐心合力去做,应该比较强悍。时代变化不一定要沿海就能发展。

城市群,三个字分开,就是城市和群。长株潭三个独立的城市,取个名字叫城市群,就是靠的近一点而已。三市各有各的设想,各有各的规划,各自为政,劲怎么会往一处使呢?城市群是一个松散的概念,是不可能有一致的想法和统一的行动的,只能顺其自然,各自独大。

打着长株潭一体化的除了把电话号码统一了,其余都是集中株洲湘潭的力量发展长沙!

城市群,西到安化,南到郴州,东到江西,北边稍近,湘阴而已。

一体化的城市群一定要有充沛的水源,除发展要素外还要具有相对的战略安全。

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议颇早。

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

2006年,湖南省对长株潭城市群扩容,首次提出以长株潭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囊括环长株潭的另外5个城市,形成如今的“3+5”格局。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在原“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基础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2009年,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长沙+8、株洲+2、湘潭+5),成为全国唯一统一区号的城市群;由省领导挂帅的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协调委成立,开始制度的顶层设计;长株潭城际铁路动工;8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举行。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2011年,8市携手冲破昔日的行政条块束缚,宣布联合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十二五”,长株潭吹响号角,力争率先建设好“两型社会”,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7月16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70%,长株潭将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的形态出现,进而带动全省城市化进程。

“启动‘3+5’城市群建设,可以迅速提高湖南城市化水平。”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首席教授柳思维表示。而在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看来,城市群是解决大中小城市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最好空间尺度,“它可以提高城镇整体的发展能力”。

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曾表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探索符合湖南省情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有序的新型城市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4年,长株潭城市群极有问鼎“中国经济第五极”之势。

历史发端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40公里,湘潭与株洲20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春秋战国以初建的长沙城为治所的行政区管辖长株潭以及周边地区。如今的湘潭市区与湘潭县地与长沙分治于不同的行政区。但自唐朝始置的湘潭县,一直隶属于治所在长沙的州、路、府等二级行政区,直到1922年直辖于省。自唐朝起今株洲市区一直是湘潭县的一部分,直至1951年从湘潭县析置。

发展现状

如今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距离已进一步缩小,以各自实际建成区边缘来测量,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仅仅相距10公里。

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