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张治中将军的问题,以及和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张治中将军是怎么死的
张治中将军1969年4月6日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69年在北京病逝。
扩展资料:
张治中在政治上的贡献
1、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2、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
3、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
4、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5、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6、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参考资料:张治中—百度百科
张治中将军建国后任什么职务
张治中将军在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辛亥革命后,张治中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1917年加入北洋倪嗣冲的安武军,同年南下参加护法战役,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政府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日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
扩展资料:
张治中将军对我当做出的贡献
1、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2、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
3、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
4、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5、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6、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治中
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张自忠和张治中,虽然读起来都差不多,但这是两个不同的人;而且都是咱们近代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
大家一定要分得清楚,认识和记住他们!
首先张自忠将军,是民族英雄、是抗日烈士,是需要我们铭记且不容抹黑的历史人物。
张自忠将军字荩忱,1891年出生在山东临清一个官宦家庭,家境还算不错。
1911年张自忠考入北洋法政学堂,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了革命党。
当然,他真正发迹还是在西北军!
1916年,他在同乡车震的介绍下,跟了冯玉祥。张自忠在冯玉祥麾下,从一个小排长做起,一路摸爬滚打,经历了包括直奉大战、中原大战等多次军阀混战,一步步成长为西北军的主要将领。
31年整编之后,张自忠在29军任师长!
29军咱们都熟悉,当年在宋哲元将军的率领下,一直都是抗日的先锋,大刀队更是威震天下。所以张自忠将军算得上是与日军交手最早的那一批军人。
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揭开序幕,张自忠将军作为29军代表和日军在谈判。结果咱们都知道,谈判没成功,平津失陷,佟阁将军与赵登禹将军殉国,谈判的张自忠将军成了众矢之的,一度被舆论误解为“汉奸”。
离开北平之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先后参与了临沂战役和随枣会战,战果颇丰,他也因此被任命为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率领第33集团军参战,他以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亲临前线,并率领部队上战场。要知道他这个级别完全是在后方坐镇,可是他没有。
最终张自忠将军被日军包围,面临绝境!
可是就算是这种时候,张自忠将军他没有选择突围撤退,而是坚守!
最终全军覆没,张自忠将军也以身殉国。
张自忠将军是战死的,他在最后一刻,子弹都打光了,却依然还端着步枪与日军搏斗。据检验,张自忠将军身上功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可想而知,他在战场上是何等经历。
许多人说张自忠将军这一次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去的,他要用鲜血来洗刷当年那扣在他头上的污名,他要用他的死,来激励国人。
张自忠将军死后,日本方面对其也是极其敬佩,对其尸首也是小心收殓,没有一丝损坏。后来将军尸首被夺回,其在被运回重庆途中,日军停止了空袭,以便将军忠魂能够顺利到达重庆,更防止伤害到将军的遗体。
当时将军灵柩要经宜昌上船,由水路运往重庆。当天在江岸,十万军民恭送之,期间日军飞机三度飞临,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而到重庆之后,政府高层悉数到朝天门码头迎接,1940年11月16日,张自忠被以国葬之礼葬于重庆梅花山(其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也葬于此),至今烈士陵园仍在,供后人祭奠瞻仰。
张自忠将军是二战盟军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是民族英雄,是真正的军人。
然后咱们说说张治中将军,他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不过他是中央军出身,属于黄埔系高层。抗日战争前期他担任过一年多的湖南主席,后因“11·13长沙大火”被革职,此后一直是担任文职较多,并没有直接参与对日战争。
解放战争后,他加入了新中国!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