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审题立意怎么写(范文)
高考作文题目一直都是每年高考的热门关注点,以下是黑龙江高考作文题目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黑龙江2020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黑龙江历年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青春中国凯歌前行,******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斗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二、黑龙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评分标准1、构思时要想想如何超越平时的训练,超越“程式化”思维;不要轻车熟路,用做练习的习惯去写作文,不要照搬平时准备的框架、论点或素材。现今的高考作文训练往往都是“程式化”的,大家都这样去构思,甚至一种素材有几种用法都预先设计好了,只有超越,才能显示你的水平和创意,也才有好的成绩。阅卷时看10篇作文,9篇都大同小异,有1篇有点超越和创意,它和其他9篇的分差就拉开了。http://Www.CreDitSaiLing.Com
2、要把时间安排好。一般都是先做完其他部分的题再写作文,那么留给作文的时间就要有具体的安排。审题构思的时间要给够。提纲出来后要想想,写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有多少。修改润色也要留出时间;不要没有时间观念,写到哪里算哪里。容易出现的毛病往往是开头用了很多时间,越到后来时间越不够用,只好匆忙收笔,结果虎头蛇尾。
3、要尽量做到文通字顺,表达真切得体;不要一味堆砌辞藻,动不动就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些年高考作文常见那种华丽空洞的“文艺腔”,已经引起普遍的反感,再这样去写,容易失分。写完后读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再适当加上某些润色。
4、要注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考场的作文,有它的规定性;不要过分追求个性化表达,更不能剑走偏锋。考场作文和平时写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规定性不等于扼杀个性。前些年有的考生用古文来写作文,虽然写得不错,但有点冒险。还有的观点怪异,自以为个性凸显,其实也容易失误。
杜甫很忙作文:挺立的信仰
杜甫很忙作文:挺立的信仰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15)班龙欣懿
早上醒来,满世界都是杜甫。2012年距杜甫诞辰整整1300年,可引入视野的“杜甫们”并不全是为了“纪念”,而是恶搞。瞧瞧,杜甫扛着枪,杜甫打着篮球——不变的只是他脸上悲怆的表情,可是这更平添了几分搞笑的趣味。“杜甫很忙”像是一场风暴,席卷了各大网络平台,全民大联欢,转载图片,更可以自己创作,硬生生把杜甫推向了所谓的时代潮流,成为一个卡通人物。
这一场风暴,势必引发一场大讨论。不必说,会有专家指出:这场风暴表现出,恶搞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在节奏加快的时代下,抒发压力的一种途径。也会有学者表示愤慨:杜甫是一个严肃的历史人物,中国民族的脊梁,怎么能对其进行没有原则的恶搞呢?还会有网友调侃:拜托!恶搞而已,玩玩而已,何必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认真你就输了!
且不说杜甫很忙,杜甫之后的人们更忙。人们在实践之后纷纷思考:“杜甫很忙”到底蕴涵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杜甫很忙”——不过又是一场炒作而已。
中青报的一篇社论《“杜甫很忙”风靡互联网:一场快闪式网络狂欢》,从网络传播的角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文章说:“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而事后证实,这场网络风潮的背后是专业的公关团队策划,国内著名的营销人士薛永昱便是策划者。薛永昱坦言,“杜甫很忙”这组图片大部分都是出自团队成员之手:“这是我们帮一个博物馆做的策划,想引起更多人对那家博物馆的关注。”
尘埃落定,显然杜甫在1300年后的突然蹿红,绝不是因为某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由于一个专业团队的“良苦用心”。面对各方的质疑,薛永昱觉得“不必上纲上线,让大家回忆一下学生时代,没什么不好”。这是一种颇为轻松的态度,因为作为一个商业团体,他想要吸引人眼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我们确实忘记了那个站在历史舞台上已千年,渐渐被时代的浮华掩盖了的杜甫。杜甫是谁?这个问题没有人不会回答。可是细细咀嚼这个名字,你又会感受到一股陌生的味道袭来。1300年,杜甫离我们太远了!
杜甫生活在唐朝,杜甫更生活在小学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我们背诵杜甫,但从不体味他的情感、他的思想,流利的背诵不代表我们熟知,这只是一种教育压力下的条件反射。杜甫存在于老师的教案里,却消失在我们日常的谈论中;杜甫的形象不再让我们肃然起敬,却让我们拿起圆珠笔,涂涂画画。炒作团队恰恰就是利用人们对杜甫的这种别样的“陌生”心理,炮制了这场网络闹剧。
我们根本不认识我们画笔下的杜甫。
一场关于杜甫的闹剧的确应该敲响我们的警钟。这关乎教育方式、道德标准,更关乎于我们自己。从小到大,课本总是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浓缩成课文教给我们,但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由于对现实的厌烦,往往会轻易地将其否定。这种否定,就是用戏谑的方式涂抹历史本来的面目。
娱乐至死。随着代代累积,年华流逝,我们失掉了精神支柱,忘记了作为一个人的根本。人应该靠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也许现实的重压之下,人们更倾向于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可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更应该在内心保有一份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是严肃认真的信仰与原则。世界需要颠覆与重建,但人的精神需要永恒的支柱挺立。
(指导教师:郑可菜)
高中多则古诗立意写作文范文
1.高中作文能用到的古诗词
能用的很多很多,重点是审对题并从你背的古诗词里找到符合立意的来用,下面推荐几个比较好用的:
1、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
适用主题:坚持不懈,工匠精神,慢生活等主题。如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2年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好评如潮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给我们介绍了一位位默默无闻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故宫男神”王师傅,耗费200多天的时间,只为修好一个文物表。他们耐住了寂寞,沉下心,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地修复一件件国宝。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依旧呼唤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适用主题:拒绝诱惑、坚持信念,爱国精神等主题。语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晚年王夫之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他坚守旧朝遗臣的身份,拒不接受清朝的接济,他的回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表现了他崇高的气节。示例:如今,越来越多走出国门进行深造的学子选择回归祖国的怀抱,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他们婉拒的是更丰厚的待遇,但收获的是一颗爱国心。
3、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杜牧
适用主题:适用于青春的时光悄然而逝,勿虚度光阴等作文立意,比如2011年安徽卷《时间在流逝》。原句语出自杜牧的《汴河阻冻》,以冰底之水比喻浮生,说此事人不知,意在言人生匆匆而过,难以察觉。《南方人物周刊》在年度总结中写道:“有的人在这一年经历了人生重大变故,也有的人一如既往地平淡活过,杜牧有诗云:‘浮生却似水底冰,日夜东流人不知。’我们希望能在时间冰封之前,记录时代洪流下的那些暗涌。”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适用主题:摒弃贪念,知足常乐的作文立意。语出曾国藩《家书》:“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特质/欲望,欲望越多,则快乐越少,苦恼随之而来;欲望少了,得到的利益可能也不如他人,但心却是快乐的。天地之大,我们总要有闲逸淡泊之心才可知其广阔;当我们汲汲于利欲,眼界、胸怀自然也被局限,又谈何多得?
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
适用主题:关于读书方法、戒除浮躁、减少功利心、提倡深阅读等作文立意。例如2016全国卷II《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虽然完成了大量阅读任务,可实际上,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这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重视甚至不会品味文本的语言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只求囫囵吞枣地整体感知,而忽视了对语言的揣摩品味。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作文纸条APP,希望对你有帮助(●'◡'●)
2.高中作文能用到的古诗词能用的很多很多,重点是审对题并从你背的古诗词里找到符合立意的来用,下面推荐几个比较好用的:1、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杜甫适用主题:坚持不懈,工匠精神,慢生活等主题。如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2年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
好评如潮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给我们介绍了一位位默默无闻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故宫男神”王师傅,耗费200多天的时间,只为修好一个文物表。
他们耐住了寂寞,沉下心,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地修复一件件国宝。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依旧呼唤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适用主题:拒绝诱惑、坚持信念,爱国精神等主题。
语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晚年王夫之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他坚守旧朝遗臣的身份,拒不接受清朝的接济,他的回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表现了他崇高的气节。示例:如今,越来越多走出国门进行深造的学子选择回归祖国的怀抱,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他们婉拒的是更丰厚的待遇,但收获的是一颗爱国心。3、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杜牧适用主题:适用于青春的时光悄然而逝,勿虚度光阴等作文立意,比如2011年安徽卷《时间在流逝》。原句语出自杜牧的《汴河阻冻》,以冰底之水比喻浮生,说此事人不知,意在言人生匆匆而过,难以察觉。
《南方人物周刊》在年度总结中写道:“有的人在这一年经历了人生重大变故,也有的人一如既往地平淡活过,杜牧有诗云:‘浮生却似水底冰,日夜东流人不知。’我们希望能在时间冰封之前,记录时代洪流下的那些暗涌。”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适用主题:摒弃贪念,知足常乐的作文立意。
语出曾国藩《家书》:“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特质/欲望,欲望越多,则快乐越少,苦恼随之而来;欲望少了,得到的利益可能也不如他人,但心却是快乐的。天地之大,我们总要有闲逸淡泊之心才可知其广阔;当我们汲汲于利欲,眼界、胸怀自然也被局限,又谈何多得?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适用主题:关于读书方法、戒除浮躁、减少功利心、提倡深阅读等作文立意。例如2016全国卷II《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虽然完成了大量阅读任务,可实际上,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这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重视甚至不会品味文本的语言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只求囫囵吞枣地整体感知,而忽视了对语言的揣摩品味。以上内容全部来自作文纸条APP,希望对你有帮助(●'◡'●)。
3.高三作文立意(请写出所给作文材料的立意)坚守善良的本性(56分)
“人之初,性本善”,中华文明悠悠五千载,善良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在漫长的传承之途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坚守善良的本性,便是坚守为人的道德准线。
本着“佛救苍生于水火乃天性”的原则,老僧两次被蝎子刺伤,仍毫不犹豫地把它从急流中救起,这既是对佛家施救本能的最好展示,也是对博爱胸襟的极力褒扬。
坚守善良的本性,不因危急艰险的形势而退缩。
马路上,一妇女因遭遇车祸而昏迷,路过的刁娜和丈夫立刻停车相助。路过的人怕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施手把伤者抬到路边。刁娜和丈夫便义无反顾地护在伤者身前指挥车辆绕行。天色渐暗,一辆飞驰的轿车不慎撞倒了刁娜,致使她双腿严重骨折。刁娜却为自己拯救了另一个生命而欣慰。
车辆无情人有情!即使冒着生命危险,勇敢的刁娜依然坚守着善的本性,在车水马龙中上演生死相助的大爱传奇。
坚守善良的本性,不因金钱与安逸的侵蚀而褪色。
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用诗句怎么表达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例1: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第一步,明确话题。
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第二步:抓关键词。
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第三步:理清关系。
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
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例2: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第二步:抓关键词。
光明和阴影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第四步:准确立意。
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同类练习:1、中国长安集团的总裁,在接受《东方之子》采访的时候说,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
做企业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却不容易,第三第四次更难,原因是不能归零。正如一部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
但重新开始,一切归零,对于成功者尤其不易。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
例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
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
例4: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第三步:求异法。
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
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类练习: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
5.高中古诗鉴赏作文范文大全谁知道txt型的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谥号“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自号少陵野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孟浩然(689~740),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维(701-761),字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岑参(céncān)(约715—770)唐代诗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贾岛(779~843)唐代诗人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之一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之一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6.求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已解决问题收藏转载到QQ空间求一篇关于诗歌的作文有的速度啊50[标签:诗歌,作文,速度]有的速度急需!!!o(∩_∩)o↘回答:6人气:37解决时间:2008-10-0517:01满意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五千多年。从西周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开始,诗歌就伴随历史朝我们一路走来。
翻开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从兴盛到变化发展至今,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时期。诗歌的地位从“文学中的文学”一落千丈,跌入低谷。
高考拒绝,其他的各种有关语文考试排斥,媒体副刊冷眼对待,诗歌刊物的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方向,受到冷淡,依然坚持的诗歌刊物所剩无几。诗歌到了该拯救还是消亡的关键时刻,诗歌兴旺,匹夫有责。
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诗歌的命运何去何从,如何发展,这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关注的。尤其是一年又一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给他们一个探索发展的一个机会。
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回答是我们的生活太需要诗歌,否则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到高中课本,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精选了那么多范文,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格律诗和现代诗,既然无用武之地,这些诗还有必要存在吗?没有运用又何必学习它呢?我们不能忽略诗歌写作。中国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诗歌的国度,诗歌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有想像力和表情性,有优美深远的意境和韵律感,为什么不让那些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学生,在考场上创作诗歌呢?拒绝诗歌,这不仅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着实令人遗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且最负盛名的是荷马史诗,也是诗歌。中西方的诗都讲究一个韵,而韵,就是一种和谐的节奏或音乐感。
中西方文化虽不同,但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如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都有个大致相似的阶段。诗歌以外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都是后来衍生出来又逐渐发展壮大的。
人类诗歌精神走过古代的纯洁,和代变革的发展,从束缚走向更加舒服的空间,一直到步入现代的虚无和迷失。在西方很多国家的选拔考试中,诗歌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并没有像我国的高考那样,全面拒绝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又怎能再登大雅之堂。
作诗歌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对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歌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考生写诗呢?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舒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应该简单拒绝。就考生而言,写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是其本意,恰好诗歌也不例外。
缘何要把诗歌除外呢?不同的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时,他选择表达作文主题的方式不尽相同。某些作文题目在考生看来,诗歌更能表达这个作文主题呢?例如今年的有个高考题目叫《提篮春光看妈妈》,如果允许写诗歌,应该有不少学生写出令人同样感动的作文出来。
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是考生心灵迸发出的自由火花,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任由驰骋。是考生创造和创新精神的自由表达。
高考作文简单地拒绝诗歌,等于拒绝了一些考生在诗歌方面的特长,让他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无疑是一种损失。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诗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利于考核和选拔人才。
有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允许学生写诗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显然如此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的。
评分的标准和方法,是人研究与制定出来的。语文阅卷队伍不能评判,难道社会各界就无鉴赏诗歌的高手?而高考作文评分所带来的困难,也应在摸索实践中解决克服。
有人说诗歌的自由度很宽泛,那你可以适当画一个圈,比如写14行诗,要有意境等等的硬性指标。况且,这些阅卷老师多数都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精英,自己也学过,而且还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过诗歌,也有如何评分的标准。
如此简单地拒绝诗歌,对于我国教师队伍的教学也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既然高考拒绝写诗,势必对平常诗歌的教学就有些轻视,也就草草地带着学生“欣赏”一番走过场,把诗歌教学当成形式。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我国诗歌的再度繁荣发展是很不利的。
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够取消体裁的限制,给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