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伟人的故事
1、对句受邀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一次和同学肖子升出外游学,了解民间疾苦,看天下沧桑巨变。当他们走到安化县城,想去拜谒学识渊博的前清老宿儒夏默庵。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到了夏默庵的府邸,但门人说,夏老先生不见。他们二人一连多次恳求,都被拒之门外。
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他们的头上,他们饥渴难耐。毛泽东实在熬不住,又向门人通报,说;“晚辈远道求教先生,务请夏老先生忙里偷闲,赐教一二,烦请先生再行通报。”
门人“哼”了一声,“嘭”地关上大门。肖子升想离开。但毛泽东说再坚持一会。这时,大门洞开,门人递出一幅夏老先生新写的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门人说,叫二位对。对上了,夏老就接见。
毛泽东略一思索,顺口吟出: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毛泽东的这一对句,受到夏老先生的高度称赞。夏老亲邀二位进府邸攀谈,他们受到夏老热情款待。
2、锤炼意志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与同学蔡和森、肖子升等畅游湘江,还发出气壮山河的誓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游岳麓山,吃干硬的玉米粒,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肠胃功能。夜晚睡在岳麓书院的亭子间,用荷叶来遮盖自己的腹部,看看谁的耐寒能力强。
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怀着那种“腰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革命情怀,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与蔡和森、肖子升徒步出游,身上不带一文钱,游学历经两个月,走遍了长沙附近五个县城,考察了洞庭湖周围农村。
他们住废旧的破房,有时甚至露宿野外。虽然多次陷入困境,却一次次获得解脱,从而学到大量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生存本领和社会交际能力。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譬如长沙城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里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忍耐力。
青年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还常常在岳麓山上面对着一片片松树林,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有时一演讲就是几个小时。声如洪钟,口若悬河,到疲倦至极,饥饿至极方止。
3、读书抄书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青年时代他在湖南图书馆自修,他每天几乎是第一个走进图书馆,最后一个走出图书馆,中午也不离开,只买几个烧饼充饥。在长沙图书馆,毛泽东坚持自修了有近两年,带着二十多个笔记本离开。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功底。
在战争岁月,红军每攻下一座城镇,毛泽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收集报刊杂志。毛泽东读书绝非浅尝辄止,有些书他一读再读,眉批写得密密麻麻。一部百万字的《资治通鉴》,他前后竟读了八遍。他的聪明才智很大一部分来自孜孜不倦的读书。直至晚年也还读书不辍,建国初期他的寓所还取名“菊香书屋”。
4、两块银元脱险
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的张家坊召开军事会议后,便由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护送,直奔铜鼓县城。毛泽东特意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
然而,就在他们由浏阳进入江西铜鼓,到达边界的一个小山村时,被一伙团防队员抓住并扣留。当然,敌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只作为一般嫌疑分子押往铜鼓县城。
当走到铜鼓一个叫排埠的小山村时,毛泽东急中生智,从衣袋里拿出两块银圆,对他身边的团防队员说:“老总,我是一个小生意人,这里有点小意思给兄弟打点酒喝。”那团防队员见到毛泽东手中的银圆,就用眼睛示意毛泽东可以往旁边的山上跑。毛泽东明白了那团丁的意图,把银圆往团丁手里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
毛泽东明白了那团丁的意图,把银圆往团丁手里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一直见毛泽东已跑进树林子了,那团丁才喊:“站住,往哪里跑?”并和两个团丁追了上去。毛泽东见山涧一个拐弯处有一条小水沟,便跳进水沟中,用茅草、灌木盖住自己。几个团丁草草搜了一会儿,见没有人,便下山向长官报告去了。毛泽东见敌人走远了,才从水沟里爬了出来。
他碰到一个好心的樵夫,把毛泽东接到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带路把毛泽东送到铜鼓县城。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秋收起义。
5、撕碎自己的画像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而此时,彭德怀正率领第一野战军的几十万官兵浩浩荡荡向新疆挺进。他感慨地对同志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能居功自傲、贪图享受,不能摆谱做老爷。
新疆和平解放后,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乌鲁木齐)市。激动的人群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彭德怀一行。
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挡住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就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
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
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著名的名人故事:
1、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最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
2、玄奖就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最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礼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司马光就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就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然而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4、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然而每一天都带着自我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一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就是死字,王羲之很就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然而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中国的伟人的事迹有哪些
1、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2、杨靖宇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4、黄继光
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我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5、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