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抚州采茶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抚州采茶戏的演艺剧目都有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抚州采茶戏的演艺剧目都有什么
抚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成三种单台戏、小戏以及整本戏。单台戏今已查到有40余个,内容多无故事情节;小戏约有60余出,内容偏重于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爱情;整本戏,有连缀三角班小戏,而成整本戏的剧目,也有来自民坊刊印的“戏文”剧本,还有移植外来剧种或根据新闻故事临时编撰的幕表戏,剧目种类甚多。
近数十年来,挖掘、整理、改编的抚州采茶戏传统剧目有《错中缘》、《方卿戏姑》、《补背褡》、《小和尚锄茶》、《王妈妈骂鸡》、《卖花线》、《四姐下凡》等。
移植抚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有《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杨八姐游春》、《女先行》、《十五贯》、《秦香莲》、《白蛇传》、《追鱼》、《孟丽君》、《半把剪刀》、《刘三姐》、《春草闯堂》等。
创作的现代戏有《红松林》、《金湾战歌》、《秧》等。移植的现代戏有《人往高处走》、《李二嫂改嫁》、《妇女代表》、《井冈山人》、《志愿军的未婚妻》、《沙家浜》、《霓虹灯下的哨兵》、《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抚州采茶戏土生土长,健康质朴,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大量运用了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诙谐风趣。
抚州采茶戏发展到半班演出整本戏后,向宜黄、京剧等大型剧种学习了袍带戏的表演程式。后又从歌舞、话剧中汲取了营养,使之不仅能表演传统剧目,还能生动地表现现代生活。
抚州采茶戏的渊源
初期的抚州“三脚班”仅有一旦一丑,外加一个“坐堂”(锣鼓手),演唱单台戏和小戏。至康熙、乾隆年间,才增加了小生行当。清末民初,“三脚班”开始向“半班”过渡,人员由三个增至七、八个,并增加了花脸老生行当,生旦净末丑齐全,伴奏乐器也增加了二胡、三弦、笛子、唢呐等。1934年,崇仁县航埠采茶戏著名艺人张佑民组建抚州采茶戏的第一个职业半班“佑民堂”。尔后,职业半班相继成立。一些抚州傀儡戏的部分老艺人,也加入“半班”演出,并将本剧种的大量剧目、伴奏曲牌和一些唱腔带进了采茶戏。抗战胜利后,丰城、高安的丝弦班进入抚州,同抚州“半班”艺人汇合,又给采茶戏带来了“本调”、“小花调”等新腔,与本地单台调、会田调相结合,分别发展为抚州“本调”和“抚调”。
抚州采茶戏的风格
抚州采茶戏唱腔,大都来自江西省汉族民歌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传统的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后经发展创新,已出现大量板腔体唱腔。它的词格一般为上下对偶的五字句、七字句或者十字句乐段。旋律特征为字多腔少,简洁明快,每一唱段的行腔与地方语言的音调结合甚密,似吟似诉,颇具说唱音乐之风格。抚州采茶戏唱腔以纯正的抚州话为语言标准。演唱时分男女分腔都用本噪,特别要求吐字的清晰与运腔的圆润。总体唱腔可分为戏曲正调、戏曲杂调和民歌小调三类:戏曲正调──系扳腔体腔调,有本调、抚调、单台调、川调四种。本调是吸收丰城丝弦班的本调,掺合本地单台调等发展而成的。它是上下句结构的徵调式唱腔,男、女分腔,有正板(亦称“长韵”)、简板、叠板、快板、倒板、摇板、散板、清板、哭头等板式。抚调是由本地会母调掺合高安丝弦班的小花调发展而成。它是上下句结构的宫调式唱腔,有男腔、女腔和丑腔的区分,并和本调一样,具有丰富的板式。单台调是本剧种最老唱腔,不分男女腔,但有四句三韵和两韵,正弦(徵调式)和反弦(宫调式)的区别,还有简板。川调是由外来川调掺合单台调和双劝夫调的简板发展而成。它男女腔调略分,具有徵调式和宫调式两种收腔法,还有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简板。戏曲杂调──主要是三脚班小戏中的腔调,一般以戏名为曲名,如“三伢子放牛调”、“捡春菇调”、“卖樱桃调”、“卖花线调”、“双劝夫调”、“下南京调”、“王妈妈骂鸡调”、“补背褡调”等等。还有一部份则是三脚班后期吸收来的“南词”、“北词”、“信调”等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吟唱音调。民歌小调──除一部份单台戏用的小调,如“数天下图”、“打哩莲花”、“想郎”、“打彩”等以外,还有“十二月采茶”、“铜钱歌”、“十杯酒”、“照花台”等等。一般作戏中插曲用。
抚州采茶戏因脱胎于灯彩歌舞,故以反映短衣罗裙的小人物见长。其艺术特点是: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恢谐、通俗易懂;唱做朴实,亦歌亦舞,活泼风趣。其表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尤其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都从生活中提炼出来,既有淳朴的江西汉族民间艺术韵味,又有个性鲜明的表演特色。如小丑的矮子步,动作幽默有趣,形象逼真,而且变化很多,有“猴拳步”、“蛤蟆跳”、“涉水步”、“鸡公啄米”、“猴子跳圈”、“懒猫抓痒”等。又如小旦的手中功,运用大手帕,配合手眼身法步,或揉搓、或抛甩、或掩面、或飞转,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再如小生(小丑)的扇子功,既有单手打,又能双手双肩打,有时绕指而转,有时空中抛耍,左右开合,上下翻飞,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抚州采茶戏的许多表演动作和舞蹈,如小旦的梳妆挑帘、床前驱蚊、绣花纳底、缝补浆洗、摘茶采桑、开(关)门、云手、鹞子翻身等身段表演,小丑的挑担推磨、赶牛锄地、撑船推车等身段表演均十分细致逼真。在三角班小戏中,上述特点尤为突出。发展到“半班”演出大戏后,向古老剧种学习袍带戏的表演程式,同时也吸收了歌舞话剧的养料,使其既能演传统戏又能表现现代生活。抚州采茶戏讲究唱做并举。手势、眼神、身段、步法配合协调。旦角的基本步法有“云步”、“碎步”、“踮步”、“跪步”、“蹉步”、“小碎步”等;生角有“方步”、“蹉步”、“跪步”、“快蹉步”等;丑角有“矮步”、“跳步”等。丑角除矮子功外,有时还表演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种滚翻动作。生、旦有时也要表演“抢背”、“劈叉”、“卧云”、“乌龙绞柱”等地毯功。
关于抚州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的演艺剧目都有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