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其实由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分泌的(身体器官哪些部位有解毒的功能)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74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胆汁其实由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分泌的,以及身体器官哪些部位有解毒的功能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管营养吸收的都有那些器官.

胆汁其实由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分泌的(身体器官哪些部位有解毒的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和吸收

参考资料: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1.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什么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

老年人消化道结构上有何特点,功能有何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道结构上发生了改变,功能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改变:

(1)运动功能的改变:老年人的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方面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肌肉及骨骼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退化,导致咀嚼功能减退,吞咽功能欠佳,食物不易嚼烂。因此,老年人在食物选择上受到限制,只能进软食、精食,结果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乃至相应营养素缺乏。另外,老年人食管、胃的蠕动及输送食物的功能均减弱,胃张力、排空速度亦减弱,小肠、大肠均萎缩,肌层变薄,收缩力降低,蠕动减退,直肠对内容物压力的感觉亦减退。上述胃肠运动的变化,均会致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等。

(2)吸收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吸收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小肠对木糖、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A、胡萝卜素、叶酸以及脂肪的吸收减少。造成老年人吸收功能减退的原因,除胃酸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外,与肠壁供血欠佳(老年人常有肠道血管粥样硬化或心脏疾患,使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肠壁粘膜萎缩、小肠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3)分泌机能的改变:老年人分泌机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胃酸、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量减少,其活性亦减低,从而导致老年人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机能减退,进而亦影响到吸收机能。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虽然老年人分泌机能较青年人差,但对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

(4)组织学上的改变:老年人消化道组织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过度角化,舌上味蕾数量减少、萎缩,牙齿脱落或磨损,牙周组织退行性变;食管、胃、肠的各种腺体均萎缩,平滑肌萎缩,粘膜、肌层均变薄,胃和结肠扩张,内脏易出现下垂,食管、小肠和结肠等处易发生憩室。老年人消化道组织学上的退行性变导致了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及吸收功能的减退。

小儿消化道有何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口腔:婴儿口腔粘膜细嫩,供血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后3~4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婴儿口腔较浅,又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因而表现为流涎现象,即所谓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新生儿及乳儿的食管缺乏腺体,食管壁肌肉发育未臻完善,再加之婴儿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层亦发育不全,且贲门较宽,括约肌不发达,其关闭作用不够强,故婴儿易发生呕吐和溢乳。

不同月龄的婴儿,胃的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儿胃容积为30~60毫升;3个月时为100毫升;1岁时约为250毫升。

小儿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水为1~1.5小时,母乳喂养2~3小时,牛乳喂养为3~4小时,因为牛乳乳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此外,由于人乳中富含脂肪酶,故人乳的脂肪较易消化。

(3)肠:小儿的肠管较长,总长度约为其身长的6倍(成人约为4倍)。肠粘膜发育较好,含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全部肠有发育良好的绒毛,由于婴儿的肠粘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较成人和年长人为高,故较易由此引起其他的全身性疾病。

肠的肌层发育不足。肠的运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钟摆式运动,它能促进肠内容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一种是蠕动式的运动,它可以推动食物向下运转。食糜的刺激可增强肠蠕动。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从12~36小时不等,人工喂养者可延长到48小时。

(4)小儿粪便: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开始排出胎便,呈黑绿或深绿色,粘稠状,无臭味。2~3天后逐渐过渡为普通婴儿粪便。人乳喂养的婴儿其大便次数较多,每日排便2~4次,质较软,呈糊状,偶或稀薄。1周岁以后,便次可一日一次。人工喂养儿的大便次数较人乳喂养者为少,约每日排便1~2次,有的隔日一次甚至便秘。其原因是牛、羊乳较人乳所含的蛋白质的比率为多,在胃中形成的乳块凝集较大,难于消化,加之小儿肠壁肌层发育不全,肠蠕动力量不够大,造成残糜在肠内停留时间加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较硬,难于排出。当然,小儿每天排便次数因人而异,多少不等。小儿排便是反射性,只要按时坐盆,在2岁前后即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孕妇消化道有何生理特点?

妇女在妊娠期,由于妊娠的影响,各个系统均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其消化道的生理改变如下:

(1)口腔变化:由于孕妇摄取钙不足或胎儿生长过快均可引起缺钙,而导致孕妇的牙齿松动;由于孕妇体内大量雌激素的影响,导致孕妇齿龈充血、齿龈软变和齿龈肿胀;由于孕妇的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孕妇唾液分泌量增多。以上诸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孕妇的进食,如进食量减少、喜进软食或进食过于精细等。

(2)胃肠变化:妊娠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择食等;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易返流于食道下端,产生烧心感;由于胎盘产生的孕激素的关系,使孕妇胃、肠平滑肌张力减退,活动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所以孕妇常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便秘等情况。

身体器官哪些部位有解毒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

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它分解由肠道吸收或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的有毒物质,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继而排出体外。

机理主要是: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某些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可以转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易于排泄的物质;但也有一些物质恰巧相反,毒性增强(如假神经递质形成),溶解度降低(如某些磺胺类药)。肝脏的生物转化方式很多,一般水溶性物质,常以原形从尿和胆汁排出;脂溶性物质则易在体内积聚,并影响细胞代谢,必须通过肝脏一系列酶系统作用将其灭活,或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再予排出。

肝脏乃五脏是首(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和肾),好好养护肝脏吧。

身体器官怎么知道你在睡觉

2008年,昔日风光无限赫赫有名的“排毒教父”林光常,因其推销的“排毒疗法”使数位癌症病人拒绝化疗,最终不幸死亡,随后遭到台湾司法部门的调查,并最终被法官判刑两年六个月。他的折戟沉沙一度使我天真的认为,像“排毒”这类为了某种商业目的硬生生捏造出来的概念也该寿终正寝了,可当我接到来自深圳卫视的邀请,要我去节目里跟观众们谈一个所谓的“人体排毒周期表”时,才如梦方醒,原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高兴早了。

我在谷歌上以“排毒”二字进行搜索,瞬间返回68,300,000条结果,我大致看了部分,这些内容上大同小异的玩意儿,几乎无一不是胡扯,与现代医学科学相去甚远,更遑论指导生活护卫健康了。我们不妨随便找来一个这样的周期表,让我这个外科医生以精细解剖的手法对这玩意儿来个抽丝剥茧剔骨穿心。

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2010年5月刊载的《人体排毒时间表》为例,这个表把人体的好多系统器官都给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时段,认为在该时段是该器官的排毒时间,事实上果真如此么?

平日里,我们经常听人说睡觉对女孩子来说可以美容,但你是否知道,我们的身体很神奇,也有自己的排毒功能,下面就罗列一下人体排毒时间表,看你是否也疏忽了自己的排毒时间,影响自身健康

——引自《人体排毒时间表》

——睡觉可以美容一说,由来已久,很多人不加思考地就信以为真,这大概跟既往的自身经验有关,比如熬夜会使人较为疲惫,神情憔悴,对于美人来说,此时的姿色当然会大打折扣,于是反向推出,睡觉可以美容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不过,这种因果关系的确立未免太过牵强,关于睡眠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个极复杂的问题,我们稍后再说,还是先看看这个排毒时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每天晚上9:00~11:00的时候,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免疫系统活跃起来,你应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使自己尽量的保持安静。这样免疫系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让你的免疫力增加。

——真相:作者可能连淋巴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为淋巴液,而组织液是血浆中的液体从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正常人每天生成2-4升淋巴液,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淋巴系统是时刻不停滴在循环的,全身的淋巴液最后经由全身的淋巴管收集,进入右淋巴管和胸导管,进入静脉。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在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防御和免疫功能。淋巴液在回流途中要经过多个淋巴结,在淋巴结中的淋巴窦内有大量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可以将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微粒清除掉。这个过程是一直在发生的,9:00~11:00这个时间段对淋巴系统来说,一点儿都不特殊。

晚上11:00~凌晨1:00,肝脏开始排毒。你就应该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时你不睡觉的话,你的肝脏就会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损的。

——真相: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不仅在糖蛋白质脂肪激素维生素的代谢方面与全身各组织器官密切相关,而且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的作用,肝脏的解毒功能便是一个生物转化过程,以酒精为例,酒精90%-98%经肝代谢(其余经肾和肺代谢)。代谢速度为100-200mg/h.kg,一个70kg体重的人,每小时代谢酒精的量为7-14g,这个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体有毒,如果想减少肝损害,不喝酒肯定有好处。就肝脏的解毒功能来说,其实它是个小时工,也就是你什么时候喝酒,它什么时候启动针对酒精的解毒功能,晚上11:00~凌晨1:00这个时段你要没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这回事了。

凌晨1:00~3:00,是胆排毒的时间。此时亦应继续熟睡,以便有利于肝胆的排毒。

——真相:很多人在对胆囊的认识问题上存在一个误区,想当然的认为胆汁是在胆囊产生的,其实胆汁由肝细胞连续分泌,在非消化期,胆汁生成后,经肝管流出,一部分进入十二指肠,一部分进入胆囊,浓缩贮存,在消化期胆囊收缩,胆汁排入小肠参与小肠内的消化。也就是说,胆囊排胆汁需要有食物的刺激,要是胆囊只在凌晨1:00~3:00这个时段排胆汁,那人的消化功能可真的要出问题了。

半夜到凌晨4:00,正是人的脊椎造血时段,必须要熟睡,千万不要熬夜啊!

——真相:胚胎期卵黄囊造血,其后肝脾造血,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到婴儿出生时,完全靠骨髓造血,成年人若出现骨髓外的造血,已无代偿意义,属于造血功能紊乱。脊椎造血?地球人不是这样的。估计该文章作者是个半吊子,把成年人脊椎髂骨肋骨胸骨颅骨长骨近端骨骺处有造血骨髓这个知识点记串笼子了,至于凌晨至4点?鬼扯。

凌晨3:00~5:00,人的肺开始排毒了。平时咳嗽的人,此时就会加重咳嗽,但是,却不应该立即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肺部废积物的迅速排出。

——真相:止咳药多数时候没用是对的,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呼吸系统某种疾病造成刺激的反应,需要对因治疗,比如如为细菌引起的肺炎,则需应用抗生素。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至于排毒……你故意吸进去一堆有毒废气试试就知道了,立刻会引起剧烈咳嗽,不管几点吸。

到了早晨5:00~7:00,就是人的大肠在排毒的时间了,此时就是你上厕所的最佳时机。假如你没有大便,就说明了你有不正常的地方了,很需要去医院看看了。检查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毛病。

——真相:什么时候有屎什么时候去拉,如果每天都4点半有便意,非要等到5点再去拉,这不是排便功能有问题,而是脑子被驴踢了。

早晨7:00~9:00,到了人的小肠开始大量吸收营养素的时间了。在这之前,你理应吃早餐。不然,你一天的营养就会匮乏。治疗疾病的人最好在6:30之前吃;养生的人可以在7:30前吃。奉劝那些不习惯吃早餐的朋友,务必养成每天吃早餐的好习惯,即便是拖到了9:00以后,也一定要吃。

——真相:小肠确系主要的吸收器官,包括水、无机盐、糖、脂肪、蛋白质、胆固醇,难道你晚上吃饭,小肠就不发挥吸收功能了?笑话!至于早餐时间,这个提法本来就是大部分人的进餐时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没有证据证明不在这个时间段吃有什么危害,治疗疾病的养生的更无需非在某个时间点进餐不可。这段的说法,纯属煞有介事危言耸听。

以上就是针对呼和浩特版的《人体排毒时间表》的破解,如果读者诸君觉得不过瘾,我还可以接着破解齐鲁晚报2011年6月的《身体最佳养生排毒时间表》,不过这种大同小异煞有介事的玩意儿,按理说只要想明白一个,就应该彻底抛弃“排毒”这种荒诞不经的概念了,但有的人的大脑结构似乎比较奇怪,接受科学的观念十分困难,对胡扯却全无免疫能力,无论哪种骗局人家都能冲上去抢先被骗。

跟第一个版本的排毒时间表类似,只不过呼和浩特版的时间表更多地强调了睡觉的意义,“胆、肝、肺的排毒都需要在良好的睡眠下进行,所以睡眠质量很重要。”这个说法其实是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并无大错的结论,裹夹的却是莫名其妙的私货。睡眠当然很重要,这不是废话么,你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试试看,但睡眠的重要性,犯得着用“排毒”的提法来佐证么?

其实,缺少睡眠的恶果,可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最明显的是,次日我们会感觉到无比困倦头昏脑胀,这当然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造成的,于所谓的“排毒”无半点关系。另外,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人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从而更容易罹患某些疾病,比如经常有些人在一段时间的繁忙之后,出现了感冒之类的情况,那么睡眠不足又是怎么导致这些情况的呢?

在现实生活中,睡眠经常会成为被我们普通人牺牲掉的生理活动,比如加班工作、加班学习,通常而言,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影响,毕竟没有人会连续几天几夜完全不睡觉,更常见的情况则是长积年累月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睡眠缺乏。目前确实有有限的实验证据证明,缺乏足够睡眠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但,这指的主要是睡眠时间,而非睡眠时段,几乎所有的排毒时间表中,都非常刻意地强调某个时段的睡眠多么多么重要,这种强调其实意义非常有限,一则多数人还是属于白天活动的哺乳动物,那些排毒表中提示应该睡觉的时候,他们确实在睡觉,也即人体的确存在昼夜节律,某些激素的分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睡眠和觉醒,情绪和工作效率等均在一天内有着高峰和低谷的周期性变化。只是那种排毒周期表的作者,怕是根本不懂这种节律,只是根据寻常经验搅拌上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理论”;二则偶尔需要熬夜的情况,通常对身体并无明显损害,也没有证据表明,同样的睡眠时间,在不同的时段却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不同的影响,这个问题,我们想一下时区也就释然了,假如他们提到的那个排毒时间表确实存在,那么哈尔滨人和乌鲁木齐人的器官究竟是按照东六区的时段排毒还是东八区呢?不过,缺乏睡眠对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已经比较清楚了,例如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和代谢改变、炎症反应增强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等等。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充足而规律的睡眠还是必不可少,可我们何必需要那个劳什子排毒时间表指导我们睡眠呢?且不说夜班人员根本无法每天都规律睡觉,就是别的工作人员也会有不尽相同的作息时间,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就好。

更为关键的是,人类这架精妙的“机器”其实早已进化出了一套完善的代谢、排泄及解毒的体系,根本无须刻意地去“排毒”,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水平衡、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在神经、内分泌以及多种器官的参与下保持良好,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紊乱和异常。这种调节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只是休息时较轻微,运动时较剧烈而已,并不会选择特殊的时间或钟点来进行。换句话说,真正需要“排毒”的并非傻乎乎的人类,而是精明的商家,因为这个子虚乌有的概念,衍生出来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与药物,而且价格不菲,难道我们居然退化到了连出汗拉屎撒尿都需要人协助的程度了么?假如这方面确实出现了问题,比如尿潴留,严重的便秘等等,这必须求助于专业的医院专业的医生,绝不是买什么排毒产品,接受什么排毒服务就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仅仅是在“排毒”的问题上让无良商家赚到了几个小钱,我们也不过就是有些经济损失,问题是这些产品还可能造成让人追悔不及的恶果,新华网2004年8月30日《假、劣药致人伤亡案件频发凸显用药安全危机》一文中提到,孔宪英女士吃了排毒养颜胶囊后,她的肚子就象煮开了锅,不断翻腾,连续上厕所不止,以为得了重病,当儿子回家以后,发现孔女士都快要脱水休克了,连忙将她送往医院急救,才救得一命。

你真的需要“排毒”么?也许是时候让这个每一个毛孔都弥散着混合铜臭与棺材板子气息的“排毒”一词见鬼去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胆汁其实由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分泌的和身体器官哪些部位有解毒的功能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