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乔布斯的励志故事
名人乔布斯的励志故事
一提到苹果手机,我们就会联想到乔布斯,是的乔布斯是个传奇,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名人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学习!
1955年2月24日,一个叫斯蒂夫.乔布斯的男婴在美国旧金山降生,他的犹太裔父母在儿子出生不到一周,就冷峻地宣告了对他的遗弃。
此时的乔布斯对未来还毫无规划,他体内生长的只是对死亡的知觉。这一年,他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读大学一年级。只读了一个学期,因为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他辍学了。
33年后,身为苹果公司CEO的乔布斯,出席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时,忆及他的17岁。此时距离他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已有两年。乔布斯的病情牵动着全球人的神经,他对死亡似乎也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权。生命不是一个被死亡剥夺的过程,而是被死亡赋予的过程。"谨记我随时可能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这是避开使你失去一切的陷阱的最好方法。"
成长
从1976年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开始,除去中间不在位的10年,他执掌苹果公司仍然长达25年。
他声称在苹果公司干活不是为了钱,所以他领着1美元的年薪。
在NeXT公司被收购时,他将所获的价值150万美元的股票以最低价出售,只留下象征性的一股。
"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挣钱,我们的目标是做尽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更伟大的事情。"这样的口号如果不是公司的公关标语,听上去倒更像是暴君卡利古拉发出的低吼。
1982年,长发过耳、蓄着一抹雅皮士唇髭的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公司5年后,身价"一夜暴涨"至1。59亿美元,从而首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财富的急剧膨胀并未让这个青年产生心理倾斜,他对自己的扮相滞后于身份还懵然无知。
直到创立苹果公司前夕,乔布斯还延续着学生时代的邋遢作风。他在Atari公司工作期间,因为身上异味太重,被安排去上夜班。这个工作起来连眼皮也不抬一下的年轻人,似乎对周遭的变化表现得很无所谓。
但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着装逐渐形成定式,黑上衣、天蓝色牛仔裤和灰色运动鞋成了他的"标准配置"。
功绩
"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最近这3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超越了诺基亚,之前用iPod超越索尼,再回过身来用iPad撼动微软和英特尔。"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如此评说乔布斯的见招拆招。
但是,乔布斯式的以自我为中心并非自我膨胀,他的老搭档斯卡利就曾说:"就算你不是老大,但至少你必须装得像一个老大。"艾马尔.德维特也曾有此感觉:"采访乔布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他一直在努力保持强势。"
通过"用户体验"的认识论奠基,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乔布斯所扮演的"产品经理"角色,将个人意志传达到公司的每一个末梢。
在一手缔造了苹果神话后,乔布斯思索过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他看来,一家成功的公司的垄断权无非是两种力量交替作用的结果:要么是新产品的研发,要么是销售业务的拓展,而后者总会因为新产品的垄断而最终谢幕。
造神
实际上乔布斯已成为全球"苹果教"的神。
1971年,美国大部分高校爆发了激烈的校园运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催泪瓦斯弥漫着整个校园,暴乱的学生们四下逃窜。不过,在树下的一块草坪上,一个长头发、大胡子、身穿蓝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冷眼观望着这一切,并对身边同样外表邋遢而窘迫的朋友史蒂夫.沃兹尼克不屑地说道:"我们才是真正的革命家。"
说这话的人正是史蒂夫.乔布斯,那时没有人知道,这个长头发的嬉皮士日后竟引领着整个人类的数字生活。他的出生正赶上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婴儿潮,青少年时期正值美国"新左派"运动和"反主流文化"热潮。
"新左派"追求的是更为平等的社会秩序,而嬉皮士则玩世不恭,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这两股思潮汇集到一起,就是年轻的乔布斯价值观形成的源泉。他也想打破旧世界的陈规,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最为出名的一句话,从中不难看出他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这层理想主义在他年轻时就已形成。他是一个私生子,中学时他就知道自己的不幸身世,这导致了他内心的恐惧,却也形成了他惊人的意志力。11岁时,他就已能说服养父母搬家,只因为他不喜欢当时的居住环境。在报考大学时,他又说服养父母拿出大量金钱供其去学费昂贵的里德学院读书。
从没有办不到的'事,这让乔布斯养成了心高气傲的脾性;而被抛弃的事实,又让他感到无助。他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嘲弄,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特殊环境,为他开启了理想。在这三重因素的影响下,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正是他的狠劲,以至于他在管理公司时,总是显得强权、刻薄而专横。他总是辱骂员工是"蠢蛋",就是要让员工怕他;他会不顾一切地赶走胆敢挡他道的人,就算是吉尔.阿米里奥这样对他有恩、让他得以重回苹果的人,他也能痛下狠手--因为他要掌控一切。
独裁
从某种程度上说,乔布斯就是一个独裁者。事实上,他与阿道夫.希特勒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两人都喜欢吃素,都喜欢过简朴的生活--乔布斯常年穿着他的李维斯牛仔裤,希特勒的白色衬衣经常打着补丁。两人又都极其擅长在公众面前进行激情演讲,都能掌控大众的欲望,都对"美"极其有研究--希特勒在欧洲油画的鉴赏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乔布斯更不用说,对"美"的理解力几乎与生俱来。
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下属对自己保持绝对的忠诚,并且都极具完美主义倾向。幸好乔布斯对政治并不感兴趣。
乔布斯的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而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风潮开始在硅谷出现,于是乔布斯的精力自然完全投放到IT世界中。
但这并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构建改变世界的蓝图,反而他的坚持,从一开始就让苹果有了一种超越平凡的魅力。他顽固地坚持设计要唯美,以及用户体验至上,所以,不难理解苹果的产品为何总是如此精致。
然而这种精益求精的精英意识,在二十世纪80年代却并不是最有效的,当时,个人计算机乃至其他IT产品,都在走向大众市场。此时人们对标准和规模的追求,远远胜过了对个性和精致的要求。因此,就算乔布斯在1985年没有被迫离开苹果公司,他依然无法同代表了大众意识和规模经济的微软相抗衡。
乔布斯成为"神",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金融危机,"两房"破产,雷曼兄弟破产,通用公司也申请了破产重组,这些传统大公司的权威被打垮了。美国人自己也在思考,价廉物美的消费主义是否真的对整个社会有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精品和新权威。
此时,乔布斯的顽固反而赢得了大众的崇拜。苹果坚持的精品策略,让人们觉得苹果的产品不会贬值,虽然价格昂贵,但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抛弃。就这样,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为一个电子产品--iPhone而排队,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从那时起,乔布斯就成为全球大众顶礼膜拜的权威,所以就算2/3的人根本不知道iPad的用途,但这个平板产品依然上市仅两个月就卖出了200万台。
相信他的故事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实现自己想要获得的梦想、去不断地超越自己,也许暂时没有回报,但我们在这之中的成长会让我们收获更多,加油!
;励志故事: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
励志故事: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
她不仅用漫画画出自己的恋爱故事,还开发出了“快看漫画”APP,让所有的漫画完美适配手机屏幕。她,一个年轻的姑娘,《安妮和王小明》的作者——陈安妮。
不愿放弃的百分之一的梦想
陈安妮从小就喜欢漫画,兴致来了,自己也画上几笔。因为没有机会得到专业的指导,她就买漫画书、动漫杂志,学着别人画。“这些书都是我从零花钱里省下来偷偷买的,有时候妈妈问起来,我只敢说是向同学借的。”渐渐地,这些动漫书籍在书桌上已经堆了厚厚的一摞。10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在课堂上画她的小故事,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把她的画本扔到地上,说:“你画得太烂了,我告诉你,你成为漫画家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陈安妮噙着眼泪收拾好自己的画本,百分之一的希望,太渺茫了。
注:陈安妮漫画《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
2010年,陈安妮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二那年,她的父亲在外出打工的路上出了车祸,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陈安妮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找到她,想让她给一本图书画些漫画,每张30元钱。陈安妮这些年来一直深深埋藏在心里的那个梦想一下子清晰了起来,她接下并完成了朋友的任务。朋友看着她画的那些形象生动的漫画,说:“安妮,你真的应该画漫画,你是天才啊。”
陈安妮又动心了,她买了许多绘本,还一咬牙买下一个手写板。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伏在案前画她的故事。她把自己和男友王小明从相识到相爱的青春故事,通过一页页漫画表现了出来。
2012年,这部名为《安妮和王小明》的漫画在她的微博上连载之后,短短几天时间,竟被转发了近40万次,在连载期间有12.7亿次的阅读量和153.1万的讨论量。
漫画中,呆萌可爱的女主角和腹黑冷静的男主角之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回忆起校园中的暧昧情愫,漫画幽默搞笑,也十分温馨感人。
注:青春校园漫画《安妮和王小明》
2012年11月,她的第一本绘本《妮玛!这就是大学!》出版。2013年8月,陈安妮在广州举办了一次签售会,第一天就有3000多名粉丝来到现场,对于20多岁的陈安妮而言,这样的场面很难想象。2013年9月,《安妮和王小明》获得了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幽默漫画金奖。
一个“网红”也能胜任CEO
无数读者的支持,让安妮意识到,最初那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漫画梦,已经变为美好的现实。大学马上就要毕业了,陈安妮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北京漫画人才相对集中,行业交流机会比较多,特别是各大网络媒体云集,对将来产品的宣传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她决定去北京创业。家人首先反对,说:“你一个小姑娘,什么也没有,就想去创业?你就待在我们身边,画你自己喜欢的漫画,靠已经很成熟的漫画品牌赚点钱。”朋友更是反对:“你只是一个作者,一个很感性的人,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一个创业者,别说到北京发展,就是存活下来的'概率都特别小。”
这些反对的声音阻挡不了她。2014年6月,安妮找到几个和她一样怀揣漫画梦想的年轻人,成立了“梦当然(Dreamforgranted)”工作室。陈安妮说:“我一直梦想着中国喜欢画漫画的人可以靠漫画为生,读者可以看到更多好看的漫画。”
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网上看漫画的人越来越多,但所有的漫画软件都有着让人抓狂的缺点:速度慢;一些功能需要按钮、菜单才能实现;不能自动选择最优化配置;图片要不断地手动缩小和放大;有时漫画出现复杂的屏幕区域划分,更是让人如坠云里雾里。
陈安妮想,能不能设计一种看漫画的APP,傻瓜式的,让人只用手指点击,就能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速度快、操控如意。
安妮租了几间相对便宜的民房,12个员工4个人一间房,上下铺,客厅改装成办公区。安妮每天外出找投资,却一无所获,正在她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个相知多年的朋友表示愿意投资他们的团队。钱的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难题出现了:找不到做APP的技术人才。陈安妮用了最笨的办法,上QQ搜索技术群,在群里找到一个人就狂聊,聊完再约出来见面,然后又逼着他介绍另外一个人给她认识,就这样慢慢打开了局面。
在这间不到4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陈安妮常常会说些笑话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现在大家严肃起来听我说,我有一个伟大的计划。首先,我们要创作一个史诗级别的漫画故事,以我本人为原型,讲述一个仙女下凡的故事,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股仙气?”这群每天工作17小时的伙伴们回答:“没有,只闻到了床单和鞋子的臭气。”
陈安妮一直记得当年来北京时朋友的话,太感性的人不适合创业。所以从工作室建立那天起,她就变得非常严谨,员工上下班要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所有的工作都经过详细的规划,每天晚上还要进行工作汇报和总结。
创新者的行业突围
距离工作室成立已经有5个月了,陈安妮的团队把当初的产品设想变成了现实。因为现在是个快速阅读的时代,陈安妮把这个产品命名为“快看漫画”。玩家进入简洁的APP界面后,可以看到“每日推荐”栏目以照片流的形式推荐的当天最新收录的漫画或者作品合集。陈安妮还想到了一句广告语:快看漫画,想要快乐一分钟都不用。
如何快速地让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呢?陈安妮的团队想到召集媒体召开产品发布会,但巨额的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
2014年12月31日那天,陈安妮躺在床上浑身无力,多日的奔波让她心力交瘁。她想到了她的梦想,想到了来北京创业的艰辛,想到曾经的迷茫和现在清晰的目标,想到了她的团队和凝聚众人心血的产品,她的泪无声地流了下来。晚上9点26分,陈安妮把她的创业故事配上几幅漫画,取名《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哪怕梦想还有1%的光芒,我也要捡起它,把黑夜的整个天空照亮。”这个催泪的励志微博,充满了正能量,一下子就在网上热传起来,被很多“大V”转发,并附上“励志”“不容易”“支持”等点评。
这幅漫画贴出来当天,“快看漫画”就增加了30万用户,以后几天该APP一直以每天20万用户的速度增长,并且连续3天冲到了APPleStore免费榜榜单第一位。同时,质疑声也铺天盖地涌现出来:“感觉就像我不支持一下她的APP,就变成了嘲笑她、欺凌她、打击她、鄙视她伟大理想的坏人一样。”“理想在她那里变成了营销的手段!”更严重的是,有人质疑“快看漫画”的版权问题,还有人评论陈安妮画功差等。
天性敏感的安妮几乎要崩溃了,她想到了退出。但她看到她的伙伴们,十几个人坐在那里,很失落的样子,她知道眼泪不能掉下来。
慢慢地,安妮学会用沉默回应攻击。尽管不屑的声音还有,但好的消息也不断传来。之前拒绝过她的投资人表示愿意投资,网站、广告商、游戏商要谈合作……有了投资,陈安妮马上开始了很多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给员工涨工资;启动“30万元正版计划”;正式签约APP上所有的漫画,并为这些漫画家支付稿费。
目前,“快看漫画”的用户已接近100万,用户增长的速度让陈安妮有点措手不及,因为一切都还没准备好。当初是在很匆忙的情况下上线的APP,现在有了这么多用户,内容做不好,功能不适用,留不住用户才是大灾难。所以,陈安妮现在把心思都放在了研发产品新功能上。
2015年1月3日,央视财经频道对她进行了专访。陈安妮说:“我想通过互联网搭建一个原创的动漫平台,在三年内支持超过500名漫画作者和300万读者同时在线互动。未来的‘快看漫画’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它会将自身的优质粉丝流量分享给更多的漫画作者,为漫画作者创造出一个足够优质的漫画分享平台。我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我会一如既往地付出我全部的努力,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还年轻,年轻就是任性,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陈景润励志故事,550字左右,快点谢谢
1、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定要经过无数次地考验,而经受不住考验的人,是绝对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
2、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3、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4、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5、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只有倒退的人与车,没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既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莫倒退。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宁静中奋进,也许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创造了奇迹!
6、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岖的。我坚信:在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人生啊,朋友啊!还等什么?奋斗吧!
7、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运的行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志不己,一路芳卉异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
8、只有真正体验了寂寞的人,才会更加珍视生活的温馨。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会拥有一份平淡如水的心境,将纷乱的生活作一番调整,更好地面对每一天,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脱俗、至善至真的内蕴。
9、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成功和失败交织起来的链条。患得患失,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行动的“目标”或“结果”上,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注重和体验,必然忧心忡忡。要学会顺利时不趾高气扬,挫败时不垂头丧气,即使竞争失利,人生遭遇灾祸,也想得开、看得破、顶得住、受得了,勇于面对,从容愉快地对待平常而重复的过程,过着洒脱的生活。
10、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垫高自己的基石。
11、耐得住寂寞,要有清静之心。寂寞和浮躁往往是孪生兄弟。浮躁的人最容易感到寂寞,也最难以耐得住寂寞。克服浮躁、耐得住寂寞,不是要甘于寂寞,沉沦于颓废,而是要远离心浮气燥、急功近利,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干事,厚积而薄发。
12、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想要讨好每个人的口味,那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去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地做人上面。自己兢兢业业做事,本本分分活人。改变别人的看法总是困难的,改变自己总是容易的。
13、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时一帆风顺,有时难免遇到坎坷。不管什么时候,你都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珍爱自己,相信自己。
14、耐得住寂寞,要有淡泊之心。必须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守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闹处不闹,躁处不躁。淡泊之心就是不为名利所累。
15、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没有韧性的把持、没有耐心的等待,那么自己就没有机会看到旖旎动人的彩虹。任何人如果总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那么休想获取机会的垂青与眷顾!只有默默无闻地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有一天终会功到自然成的,生命之舟将会水涨船高!
16、寂寞的时候,面对真实的自我,寂寞中有恬静,悲凉中有温馨,便有无穷的意味。即使人声喧嚣,也可以关上自己的心窗,给自己营造一片空间,独自感受生命的鲜活。寂寞的分分秒秒更可以和自己做倾心的交谈,细细内省一下自己,静静地抚慰自己、解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