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疫苗接种常识)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15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预防接种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和疫苗接种常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

预防接种知识(疫苗接种常识)

1、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或医院接种登记卡。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等,如果患有心脏病、肝肾疾患、过敏史等,一定要如实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或暂缓接种。

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等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登记时都告诉医生。

4、要给孩子洗净手臂。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既便于挽袖子打针,也不会磨擦针眼处皮肤。

5、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空腹和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内容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内容如下:

一、告知事项

在为受种者接种时,需告知以下事项:

1、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疫苗的禁忌、不良反应。

2、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

3、现场留观注意事项。

4、疫苗免疫周期预计半年以上。

二、7类人群禁止接种

1、对疫苗已知成分过敏,包括辅料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严重过敏反映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史者。

4、患急性疾病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

5、正在发热者。

6、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7、疫苗说明书规定的其他禁忌人群。

三、慎重接种人群

1、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

2、免疫缺陷疾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3、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4、医生认为应当慎用的人员。

四、接种流程。

1、接种对象18-59岁。

2、接种途径上臂三角肌外侧,肌肉注射。

3、剂次与间隔时间国内投入使用的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一般至少间隔14天。

4、两剂次只能接种同一厂家统一规格疫苗。

5、注意如已接种其他灭活疫苗的,应间隔14天以上,接种减毒活疫苗的,应间隔28天以上;接种新冠疫苗后,如需接种其他疫苗的,要求同上。

疫苗接种常识

1.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1)工作单位通风差的员工应注意接种:公交、商业等公众服务行业和在人员相对集中且通风条件欠佳环境的工作人员应该接种疫苗。

(2)流感疫苗的重点接种人群包括:6〜35个月婴幼儿;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患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3)推荐人群有: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4)9月开始直至11月为接种疫苗黄金期,原则上流感疫苗最好赶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接种,9〜11月是接种的黄金时间。流感高发期一般从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

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接种后最好能观察20分钟。(5)少数接种者有反应局部红肿还发低热,有10%左右的接种者在接种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有1%左右的人会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7。

5°C),但这些均属于流感疫苗的正常副作用,一般在24〜48小时之后消失。(6)老人孩子感染流感易引发心肌炎肺炎,要注意家庭中的孩子、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

这部分人群在感染流感后期容易引发诸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甚缉危及生命。(7)孕妇及发热病人最好别接种疫苗,对鸡蛋过敏或有慢性病正在急性发作期的人,急性传染病患者,有精神病、严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的人以及孕妇和正在发热的病人最好不要注射。

婴儿注射需要先经过医生的判断;严重过敏体质者不要接种;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2.宝宝预防接种基本常识有哪些

预防接种是国家为有计划地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对保障宝宝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各位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有关预防接种的基本常识,避免在宝宝生活过程中有所遗漏,给各种传染病以可乘之机。简单介绍一下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预防接种所谓预防接种,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把已灭活或减毒的无致病性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制成各种对人体无伤害力的免疫制剂,也就是各类疫苗、菌苗或类毒素,注射到健康的婴幼儿体内。

当人体第一次接触这些免疫制剂后,自身免疫系统会由于这些***,分泌一定的活性物质,当再次被这些致病菌侵扰时,这些活性物质会阻止它们对人体的继续侵害,避免感染,使小儿增强对该种传染病相应的抗病能力。2、为什么要预防接种宝宝出生以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其他器官一样,显得很稚嫩且漏洞百出,要经过逐步发育才能健全完善。

宝宝对各种致病菌的抵抗力很低,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很容易受到侵扰而感染疾病。尤其现在,乙型肝炎、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都是很凶险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甚至死亡率都比较高,对宝宝的健康存在构成严重威胁。

只有给宝宝进行相应的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接种,才能促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抵抗致病菌感染或中和相应毒素,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为宝宝健康存在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保障。因此,每个宝宝都要进行正规的预防接种。

3.宝宝接种疫苗的小常识有哪些

我们知道宝宝刚降生时从妈妈体内带来了一定的抗体以抵御外界的侵扰。

可是这些抗体在宝宝体内存在的时间很短,一般停留6个月左右就会逐渐消失,宝宝就要自己逐渐产生抗体对抗微生物的侵袭。这时要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疫苗接种是防止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保护手段。1。

预防接种的种类目前我们使用的疫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规划(EPI)的疫苗,这类疫苗是根据中国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来制定的。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宝宝进行预防接种(见表3)。这类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

另一类是非扩大免疫规划疫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更多更好的新疫苗供宝宝使用。

这些疫苗属于自费疫苗类,他们都是根据疾病容易侵袭的年龄、流行的高峰季节,地区或接触的动物等制定的。妈妈可以根据疾病流行的特点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选择接种。

2。疫苗的类型疫苗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没有活性的,因此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也比较温和,除了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以外,不会让接种疫苗的宝宝感染上病毒或细菌而引起疾病,即使有轻微免疫缺陷的宝宝也可以使用。但灭活疫苗一般第一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无法达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水平,只有在第二、第三次接种以后,抗体量才逐渐达到所需要的免疫保护水平。

此外,接种灭活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而消失,需要定期加强接种,以增加或大幅度推升抗体浓度。3。

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1)几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如果不可以,要间隔多长时间?可以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但需要接种在不同部位。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同时,可以在一侧手臂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另一侧手臂注射7价肺炎疫苗。

不过,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将无从判断是哪种疫苗所导致。因此,同时接种一般只在宝宝未及时接种疫苗,需要尽快完成时才采用。

为了保证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每次接种疫苗都应该至少间隔4周,特别是在接种活疫苗后,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接种另一种疫苗。(2)为什么有的疫苗需要加强接种?为什么加强针的反应更厉害?疫苗需要加强接种,通常有几种情况。

一是宝宝在1岁以内完成了规定接种程序后,为保证疫苗接种的有效性,需要在18个月左右加强接种。另一种情况是,接种灭活疫苗,体内抗体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因此,所有的灭活疫苗都需要加强,时间一般在孩子4岁左右(如果孩子对某种疫苗曾经发生过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不要再接种加强疫苗)。

接种减毒活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存留比较长的时间,但必要时也需要再次加强接种。加强接种之所以反应更厉害,是因为人体已经对这种疫苗有了抗体和免疫记忆,加强接种后,免疫系统的反应就会比以前更强烈。

不过这些反应主要是局部或全身反应,并且大多在正常范围内,而接种疫苗时最严重的反应——过敏反应,在打加强针时发生的几率反而会下降。(3)什么情况下疫苗需要重新接种?有些宝宝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而妈妈又不能提供准确的记录,为保护宝宝健康,就要重新全程接种。

少部分宝宝在完成接种某种疫苗后,未能在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也可以重新全程接种。(4)需要分几次接种的疫苗,中间有一次需要暂缓接种,暂缓的时间有要求吗?少接种一次还有保护作用吗?在有些情况下,宝宝接种疫苗的整个过程需要全部暂时推迟。

比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在体重达到2。5千克以前,几乎所有疫苗的接种都需要顺延。

宝宝有不明原因的肛周脓肿、严重湿疹、牛奶过敏等免疫异常的情况时,也需要暂缓接种。有的宝宝是因腹泻、发烧等原因某次无法按时接种,过后要尽快补种,而且后面疫苗接种时间也需要顺延。

推迟接种或补种疫苗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只是对于那些需要连续接种几次疫苗的宝宝来说,在完成全程接种以前,体内没有产生足够的、真正能保护机体的抗体。(5)孩子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还会得病?少数孩子在接种疫苗以后还会得病,主要原因有几种:①疫苗的有效率没有达到100%。

常规接种疫苗的有效率大约都在90%~98%之间,有少数的孩子接种疫苗以后还会得病,不过,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症状表现要轻得多。②灭活疫苗需要通过多次接种才能让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至少一个月以上才能真正起作用,这期间孩子接触了病原体,就可能会因体内抗体数量不足而得病。

③在极少数情况下,有可能是疫苗没有严格按照保存条件保存,使疫苗失效或活性受损失,造成接种以后所激发的免疫力不足。④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人为错误,如宝宝吐出部分脊灰疫苗糖丸,注射时有液体溢出,注射部位不正确等,都可能使疫苗的效果大大降低。

4。哪些情况需要就医预防接种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预防胜于治疗,一般不会有严重的反应。

但是因为疫苗毕竟是外来物质,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个别特异体质的孩子接种疫苗后,会有反应,当孩子出现以下问。

文章分享结束,预防接种知识和疫苗接种常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