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早教故事300个 婴儿早教故事300个免费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330

宝宝早教中心哪个比较好

随着宝宝长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宝宝早教的问题,都在寻找一些比较好的早教中心。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宝宝早教中心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婴儿早教故事300个 婴儿早教故事300个免费

宝宝早教中心介绍

我了解到的宝宝早教中心有3个,积木宝贝,美吉姆,金宝贝。按照顺序讲下吧,先说积木宝贝。积木宝贝是2011年在北京成立的,它提出“开创科学早教3.0时代”,以实际行动打造了科学早教体系,倡导宝宝“体能、智能、心理能力”平衡发展的三维平衡理论。积木宝贝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理论是中科院的博士开发的,开发了“四位一体教学法”,提倡父母在0-6岁阶段,应该读懂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享受最美好的亲子时光。不过,因为积木宝贝时间太短,目前的话门店数量也比较少,所以品牌知名度和一些教学经验还是有待观察。

接下来说说美吉姆,美吉姆其实在美国是主要帮助宝宝减肥的,在美国主要经营的是宝宝健身房,不过在我们国家早教做的还不错,主要是开发孩子的运动天赋,毕竟美吉姆的运动理念还是很有一套的。美吉姆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硬件设施很先进、新颖,利用其在宝宝早期教育、运动机能学、体育、舞蹈以及体操领域的专业经验,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孩子天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备,目的在通过每周一次的结构性课程,帮助孩子构建强健的体魄。所以如果你想从小锻炼孩子的体魄的话,美吉姆还是很适合你的。

最后说说金宝贝,金宝贝也是我个人喜欢的早教中心。金宝贝也是美国的,但是跟美吉姆不同,金宝贝在美国也是做早教的,而且历史很悠久,到目前为止有40年了,经验特别丰富,在全球4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早教中心,目前全世界应该有700多家连锁的金宝贝了。金宝贝是在2003年来到中国的,到现在已经在全国已经有300多家了,快占全世界金宝贝的一半了,可想而知,金宝贝在我们国家的知名度有多高,分布有多广。金宝贝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孩子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教育。分为3种课程,育乐,音乐,艺术。育乐是锻炼孩子的各种空间感,平衡感,社交能力等。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艺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与艺术的素养,所以这三种课程比美吉姆更能锻炼孩子的内涵。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比较喜欢金宝贝的原因。

对宝宝有效的早教方法

一、语言教育:宝宝需要学习语言

新生儿到这个世界上,最迫切的就是学习语言,当父母抱着他对他说话时,其实就是在教宝宝语言,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母语并不是什么问题。6周岁不到的孩子就要能运动母语应对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该学一门外语,首选就是英语,一个人的视野可以因为语言而提高一个上限。而且,语言越早学习,效果越好,对幼儿来讲,学习语言是一个游戏而不是一门功课。

二、知识教育:教孩子认识生活环境

孩子对所有接触的、新的人、事、物都好奇。一开始,孩子只能区这个人是爸爸、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爷爷、那个人是叔叔;这个是桌子、这个是椅子、这个是床、这个是汽车、这个是火车……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认识的环境更加多,比如每天陪我比较多时间的是妈妈,爸爸早上就出门,晚上才出现,偶尔会见到一些叔叔阿姨。孩子的好奇心很快膨胀,还没认识学校、家庭可能就要认识星星、月亮、宇宙了,还会好奇森林里的老虎、猴子等等。孩子对环境的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因此,家长有帮助宝宝有选择的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世界,让孩子进入成人世界时能更加自信。

三、创意教育:发展孩子的想象世界

小孩子自己玩玩具不寂寞,还会和玩具“对话”,因为在宝宝眼里,玩具时有生命的,是他的朋友,跟自己一样会哭、会饿、会冷、会笑。当孩子看童话故事或者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时,他们非常投入,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的人,对他们来说,童话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不是幻想。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在幻想里面,孩子能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因此,父母需要鼓励和刺激孩子幻想,多给孩子读童话故事,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长大后,孩子的创意将更加丰富。

四、品格教育:让孩子学习做事

做人就要懂得和他人相处、和自己相处、和环境相处;做事情就要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当人懂得做人做事时,他是快乐的,相反,不懂得做人做事,他会变得难过,连他人也难过。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让孩子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困扰自己。

五、气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能使人的心情恢复宁静,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道润滑剂,平抚自己的情绪,滋润人与人的关系。那么怎么让孩子有幽默感的气质呢?得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让幽默感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内化成孩子的气质。孩子形成自己的气质,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后,将一直延续下去,很难改变。

六、思想教育:培养孩子的智慧

智慧就是要能创造新的东西、新的观点,和语言能力一样,越早训练孩子的智慧越好。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做出和别人不同的发现,鼓励孩子推翻他人或自己的想法,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当孩子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时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有继续探索的动力。

七、生涯教育:让孩子认识人生

人都要能独立成说,让孩子认识人生可以从讲故事、看卡通、看电视剧、连环漫画开始,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认同和想要模仿的对象,体验想要的生活。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条路,每条路都有精彩动人之处,要努力自己的选择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有一个广泛的胸襟。

宝宝的护理要点

1、出牙

宝宝的第一颗乳牙在6~8个月的时候长出,一般先长下牙,但也可能提早到3~4个月,或延后到11~12个月才长牙,通常前牙会有前后6个月的差异,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一年。大约到了2岁半时才长满完整的20颗乳牙。乳牙长牙的顺序和大约时间如下,原则上是左右对称,其中上下颚的第一臼齿,和上下颚犬齿的萌芽时间大约相当。

2、趴着睡觉

这个月龄的婴儿有的喜欢趴着睡觉,这是婴儿的个人喜好,不是什么疾病。他只是在自由翻身后,感觉趴着睡觉更舒服才会选择这种睡觉方式的,而且一般这样的睡觉方式不会因为压迫胸部造成呼吸困难,因此家长不必担心。大多数婴儿过一段时期后都会变回原来的仰卧姿势。

3、不要给宝宝穿得太暖

孩子穿的衣服薄厚也应适宜,穿得太少,孩子的手、脚都发凉,容易生病;穿得太多,活动起来不方便,一动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再一受风就容易着凉了。俗话说,要想让孩子平安不生病,只需要吃七分饱,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过饱,穿得过多,反而容易生病。

4、不要给宝宝盖厚被子

如果孩子在夜间睡着之后总是踢被,家长应该注意不要给孩子盖得太多、太厚,特别是在孩子刚入睡时,更要少盖一点,等到夜里冷了再加盖。稍微盖薄一些,孩子不会冻坏,盖得太厚,孩子感觉燥热,踢掉了被子,反而容易着凉感冒。

5、宝宝打呼噜

宝宝打呼噜与上呼吸道的结构特征有关,可能是鼻子有问题,也可能是枕头不合适,有的是因为孩子睡觉时头和颈的位置不协调。建议用小米做一个枕头,中间弄一个窝,让孩子平卧。

还有可能是嗓子或者气管里面可能有痰,可以吃点消炎药。肥胖儿童的呼吸道周围被脂肪填塞,使呼吸无法顺畅,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一方面使婴儿吃奶不顺,另一个结果就是使气道不顺,造成婴儿睡眠时打呼噜。

6、用声音和动作表示大小便

在把宝宝大小便时大要发出志,如‘嘘’是小便,‘唔’是大便,经常反复练习后,宝宝除了打滚、发愣、停止活动等方式表示大小便之外,还会加上声音表示,便于大人照料。让宝宝学习自理,先要在便前作出表示,同时要自己控制等待大人的把再排泄。

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婴幼儿#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考网分享的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3.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赏析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的交代。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4.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乌衣巷

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5.简单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金缕衣

杜秋娘〔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一作:有花)

译文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两句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否定前者是为了肯定后者,似分实合,虚实相生,形成了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旋律和节奏轻盈舒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婴儿早教故事300个百度云

课程名称:小丸子儿童故事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Vq7UfkbKNL9Uuz3SvYWKQ?pwd=42ri提取码:42ri

简介:

小丸子儿童故事是由吴静儿导演,于静担纲主持的一档儿童故事早教类型的节目,适合3-10岁的儿童观看每周都会定期播出每期小丸子姐姐都会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