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致爱丽丝钢琴曲教学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钢琴曲<致爱丽丝>的讲解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致爱丽丝钢琴曲教学和钢琴曲<致爱丽丝>的讲解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钢琴曲<致爱丽丝>的讲解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该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其中A部为回旋曲的主部(叠部),共出现了3次;B部和C部为与A部起强烈对比的两个插部。
扩展资料:
主流版本:
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3](ThereseMarfati)(有的翻译为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
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
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这首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钢琴弹奏技巧
1、第一插部由于音乐情绪变得活跃,音符相对密集,手指要求放松而又积极主动,左手的伴奏要轻,右手的旋律要出来,装饰音要弹得轻巧快速,后半部分的华彩乐句,更要轻盈而又注意力度的变化。
2、第二插部右手的和弦和双音,不但要求各手指弹出的音要同时出来,而且要突出旋律声部。这种在同一手要控制不同手指和不同力度是不容易做到的,左手固定式的同音反复伴奏音型,是加了连音线的跳音,这就要求手指不宜离键太远,跳音也不要过于短促,同时要把声音弹得踏实而富有穿透力。
3、《致爱丽丝》在速度与力度要求自由灵活。主体乐段旋律舒缓、优美如歌,富有叙述性,它结合乐曲形象与情绪,从人的情感接受过程和想象力来分析,乐曲一开始是应该由弱到强再到弱、由慢至快、渐逐平稳的过程。
《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该怎么踩踏板
《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以下是标注了详细踏板用法的《献给爱丽丝》钢琴曲谱,按谱子上的标注弹奏即可: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