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以及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国有哪些资源型城市
煤炭城市(63)
唐山、邯郸、唐山 邯郸 邢台 武安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古交 霍州 孝义 介休世亏 高平 原平 乌海 赤峰 满洲里 鄂尔多斯 霍林郭勒 抚顺 阜新 铁法 北票 辽源 鸡西 鹤岗 双鸭山 七台河 淮南 淮北 永安 萍乡 丰城 乐平 高安 枣庄 新泰 龙行御口 滕州 邹城 肥城 平顶山 鹤壁 焦作 义马 汝州 登封 耒阳 资兴 涟源 合山 广元 华蓥 达州 绵竹 六盘水 宣威 开远 铜川韩城 石嘴山 哈密
森工城市(21)
牙克石 根河 阿尔山 白山 敦化 珲春 桦甸 蛟河 松原 舒兰 临江 和龙 伊春 黑河 五大连池 铁力 尚志 海林、宁安 穆棱 虎林
石油城市(9)
锡林浩特 大庆 盘锦 东营 濮阳 潜江 玉门 克拉玛依 库尔勒
有色冶金(12)
葫芦岛 铜陵 德兴 冷水江 乐昌 凭祥 东川 个旧 白银 金昌 阿勒泰 阜康
黑色冶金(8)搜带神
迁安 本溪 马鞍山 漳平 大冶 郴州 攀枝花 临湘
其他城市(5)
莱州 招远 灵宝 云浮 福泉
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关闭时间
2022年10月岁简18日。东慧配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根据查询乎碧裤东北煤炭资源信息得知,枯竭关闭时间为2022年10月18日。
中国当下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有你家乡吗
近年,美国曾辉煌一时的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由于资源枯竭或产业衰退,中国十大辉煌城市正逐步走向衰落。
近年,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
一、 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 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
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桥唤哗,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 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该县煤炭探明储量500多亿吨,几年时间,神木先后成为陕西十强县、中国百强县。
同样患有煤炭资源"依赖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场低迷,资金链短缺背景下,出现大额非法集资案件。而且,多年对煤炭的过度开发使用,也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尽管当地官员一再否认政府财政危机,但根据《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县99处地方煤矿停产了42处,另外尚有50处在做基建,实际也未开工,真正正常生产的只有7处,煤炭行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而依附煤炭行业的物流、商业、煤炭机械等大规模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吃紧。
面对资源的枯竭,结构单一的产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神木县也开始寻求产业转型和升级。当地政府筹备慈善公益基金,却饱受种种质疑;资源相应的产业得不到带动;上下游的技术创新与农业创新说多敏行做少,实业艰难,未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3、 甘肃玉门: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间,石油产量占同期全国总量的90%以上,奠定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玉门输送大量人才和技术。这里繁华兴盛,拥有近11万人口,经济发达。
然而,过度的开采,石油产量开始下滑,环境破坏严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万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此时,这里人口已不足三万,经济萧条。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到了地方税源的缩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业部分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链森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和高劳动素质人才流出,迁入的却是贫困群体和低素质农业人口,消费能力和生产动力严重缺乏。
新玉门转向开发风电资源,成为全国第五大风电基地和甘肃第一大风电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城。但其石化产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该市主导产业,"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还将难以改变。
4、 湖北黄石:矿竭城衰
另一个拥有丰富矿源,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是湖北黄石。据公开资料显示,黄石的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一,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江南聚宝盆"黄石市里,企业大多有"恋矿情结"--"反正我们有矿,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
这座资源城市,试图依靠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减少资源开发产值,提高制造业和农业的比重,完成经济转型。可是,第三产业的落后,技术生产能力不足,对资源的依赖性,城市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隐患。
5、 云南东川:"天南铜都"的困境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上还有云南的东川。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毕竟经过上千年的开采,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加上东川以铜资源采选为主,其他产业服务于铜矿开采。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让东川经济发展后继无力,一损俱损。另外中国泥石流六大分布区的川滇山区的地理位置,也让它饱受泥石流灾害的困扰,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七成以上。
近年来,据新闻媒体报道,东川产业开始利用龙东格公路,串联各工业节点,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以特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再就业特区的成立有效促进再就业,截至今年8月,东川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下降至11.54%。东川的转型之路越走有顺畅,有望摆脱资源型城市困境。
二、单一结构城市的产业升级之路
6、 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镇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作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作为历代官窑所在,景德镇陶瓷在解放后曾一度占据全国产量的20%,并且成为好质量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一提到中国陶瓷,不少人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地理名词,仍然是"景德镇"。而在中国,能以一个地方作为整个产业品牌的,并不多。
然而,靠一种产业支撑的景德镇,在销售渠道的分崩离析,南方企业激烈竞争下,已经走上衰落之路。而仅做高仿产品,缺乏创新,"全市有几千个一样的作坊,做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一个压价的好机会。"目前,景德镇主要依靠展销和外销欧洲市场方式销售瓷器,可是,缺乏资本,规模生产能力,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没落。
单一产业结构,小作坊生产模式阻碍着景德镇"重振雄风"。其实,凭借千年积淀的工艺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打开销售渠道,景德镇还是能走出困境,再次享誉国内外。
7、 长春:中国的底特律
汽车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70%的中国汽车城长春,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一直试图复制底特律的辉煌。
金融危机让这个"一业独大"的汽车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长背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等种种问题。据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累计生产汽车数量增长率同比回落17.2个百分点,其中轿车库存高达9万辆,库存增长2.6倍。同时,关于长春汽车企业停产或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捷达减产,新宝来、迈腾、速腾停产,老宝来、开迪生产线关停……
幸运的是,长春拥有东北三省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身发达的交通轨道运输产业。面对底特律危机,长春拉长农产品加工业、轨道客车制造,提高创新能力,降低对汽车工业的依赖性。
8、广州:汽车制造负增长
汽车制造业是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州汽车产业以日系为主导,许多日本汽车品牌选择广州为它们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据中新社报道,自去年中日钓鱼岛问题爆发以来,以日系汽车为主的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受到很大影响呈现明显下降。广州市经贸委主任王旭东透露,“2012年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车产值减少300亿人民币、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减少450亿元,拉低广州工业税收约3%,全市税收减少1%。”
继日系车销售"滑铁卢",广州实施的汽车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车销售总量锐减一半。另外,广州还遭遇汽车产值的增长困境。自去年8月起,广州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已连续七个月当月负增长。
《南方日报》分析,城市居民对汽车的需求最近5到10年增长迅速,对汽车的消费快接近一个平台期,尽管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也应该提前考虑新的龙头产业。"如果广州不未雨绸缪的话,主导产业会出现断层,经济滑坡是必然的。"
广州把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南方日报》数据显示,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40亿专项资金扶持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每年投入20亿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升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产业3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群,培育突破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3个百亿元级新兴产业群。
9、 温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绝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借助廉价的劳动力,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眼镜、制笔、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业。这些产业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获得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温州现有工业的核心部分。近10年来,温州本地现有工业企业和整体外迁企业对外累计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服装、鞋业、塑料制品等行业。
企业借贷资金链断缺,企业主选择仓惶出逃,温州危机震惊全国。这次危机折射出温州制造业和商贸业结构的单一,调整缓慢,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低。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不到50家,缺乏产业主导企业的有效带动。
"十一五"时期,温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后列,其中后三年均居全省末位。另外,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区域内工业企业资本回报递减,企业利润无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温州企业向外转移现象突出。这些企业在外投资项目的规模、技术都远远超过本地。
仅仅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温州经济发展走向衰落。这种产业模式缺乏核心技术,利润率较低,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冲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加快,货币政策的紧缩,种种因素的叠加最终压垮了这些本来就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即使货币政策不紧缩,这些中小企业同样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威胁,危机迟早会到来,等待他们的命运在这种模式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转型迫在眉睫,这不仅靠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合。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借贷,为转型提供必要资金支持。
10、 海口:房地产泡沫破灭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现一股淘金热潮1992年,网易《中国制造》中数据显示,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这一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高达83%,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自房地产业。
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口市地价由1991年的几十万元/亩,一路狂飙至六百多万元/亩。无数的房地产公司开始击鼓传花式地炒卖这个岛屿上的地皮和房产。高峰时期,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商在银行大量贷款,把甚至仅仅是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收获倒卖地皮所得资金。
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出台。《意见》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公开资料显示,全省1.3万所房地产公司中95%陷入倒闭,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
占全国总人口数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积压商品房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0%。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 "天涯,海角,烂尾楼"一时间成为海南的三大景观。海南省花了7年时间,才基本完成对积压房地产的处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地23353.87公顷,处置积压商品房面积高达444.82万平方米。
凭借房地产发迹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产在海南税收、固定投资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仅靠房地产业的支撑,海口有可能会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经济。
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同时借助国家政策和市场的自发力。政府不断完善市场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放松行业准入限制,让企业自发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总而言之,对于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有哪些?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罩银外20分奖励。3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最新消息称,国务院日前确定了包括枣庄、黄石、淮北、铜陵、抚顺、景德镇等在内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现有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尘肢城市。
据悉,2008年3月,国务院曾确定了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包括盘锦、白银、大兴安岭、个旧、焦作、萍乡等城市。此次,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这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派闷世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最新通知指出,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通知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将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
国务院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强调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国务院要求资源枯竭城市要抓紧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用好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为保增长、促协调,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关于2022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和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