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四年级50字
1.数学知识小故事四年级
数学知识小故事四年级1.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故事40字大全
1、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2、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3、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4、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癫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5、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
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2.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
..+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3.数学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4.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就好了
智斗猪八戒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与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收割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卖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
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什么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领,师傅恐怕连西天都去不了,更别说取经了。
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徒弟,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于是八戒就开始张落起这件事来,没几天就召收了9个徒弟,他给他们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
按理说,现在八戒应该潜心修炼,专心教导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恶习不改,经常带着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
老百姓想着他们曾经为大家做的好事,谁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里告状。就这样,八戒们更是有恃无恐,大开吃戒,一顿要吃掉五、六百个馒头,老百姓被他们吃得快揭不开锅了。
邻村有个叫灵芝的姑娘,她聪明伶俐,为人善良,经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恶人。她听了这件事后,决定惩治一下八戒们。
她来到郭家村,开了一个饭铺,八戒们闻讯赶来,灵芝姑娘假装惊喜地说:“悟能师傅,你能到我的饭铺,真是太荣幸了。以后你们就到我这儿来吃饭,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
她停了一下说:“这儿有张圆桌,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们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费提供你们饭菜。但在此之前,你们每吃一顿饭,都必须为村里的一户村民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八戒们一听这诱人的建议,兴奋得不得了,连声说好。
于是他们每次都按约定的条件来吃饭,并记下入座次序。这样过了几年,新的次序仍然层出不穷,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请教。
悟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呆子,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还想去沾便宜,你们是永远也吃不到这顿免费饭菜的。”“难道我们吃二、三十年,还吃不到吗?”悟空说:“那我就给你算算这笔帐吧。
我们先从简单的数算起。假设是三个人吃饭,我们先给他们编上1、2、3的序号,排列的次序就有6种,即123,132,213,231,312,321。
如果是四个人吃钣,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其他三个人的座位就要变换六次,当四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种。按就样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个人去吃饭,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种……10个人去吃钣就会有3628800种不同的排列次序。
因为每天要吃3顿钣,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数:1209600天,也就是将近3320年。你们想想,你们能吃到这顿免费钣菜吗?”经悟空这么一算,八戒顿时明白了灵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万分。
从此以后,八戒经常带着徙弟们帮村民们干活。他们又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喜欢。
取胜的对策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下面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分析:因为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所以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个数,使此数与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规则,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
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
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这样,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lai)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5.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数字趣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沿着俄国和波兰的边界,有一条长长的布格河。这条河流经俄国的古城康尼斯堡——它就是今天俄罗斯西北边界城市加里宁格勒。
布格河横贯康尼斯堡城区,它有两条支流,一条称新河,另一条叫旧河,两河在城中心会合后,成为一条主流,叫做大河。在新旧两河与大河之间,夹着一块岛形地带,这里是城市的繁华地区。
全城分为北、东、南、岛四个区,各区之间共有七座桥梁联系着。人们长期生活在河畔、岛上,来往于七桥之间。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一次走遍所有的七座桥,而每座桥只准经过一次?问题提出后,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纷纷进行试验,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未能解决。最后,人们只好把这个问题向俄国科学院院士欧拉提出,请他帮助解决。
公元1737年,欧拉接到了“七桥问题”,当时他三十岁。他心里想:先试试看吧。
他从中间的岛区出发,经过一号桥到达北区,又从二号桥回到岛区,过四号桥进入东区,再经五号桥到达南区,然后过六号桥回到岛区。现在,只剩下三号和七号两座桥没有通过了。
显然,从岛区要过三号桥,只有先过一号、二号或四号桥,但这三座桥都走过了。这种走法宣告失败。
欧拉又换了一种走法:岛东北岛南岛北这种走法还是不行,因为五号桥还没有走过。欧拉连试了好几种走法都不行,这问题可真不简单!他算了一下,走法很多,共有7*6*5*4*3*2*1=5040(种)。
好家伙,这样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试下去,要试到哪一天,才能得出答案呢?他想:不能这样呆笨地试下去,得想别的方法。聪明的欧拉终于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用A代表岛区、B、C、D分别代表北、东、西三区,并用曲线弧或直线段表示七座桥,这样一来,七座桥的问题,就转变为数学分支“图论”中的一个一笔画问题,即能不能一笔头不重复地画出上面的这个图形。欧拉集中精力研究了这个图形,发现中间每经过一点,总有画到那一点的一条线和从那一点画出来的一条线。
这就是说,除起点和终点以外,经过中间各点的线必然是偶数。像上面这个图,因为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因此,经过所有点的线都必须是偶数才行。
而这个图中,经过A点的线有五条,经过B、C、D三点的线都是三条,没有一个是偶数,从而说明,无论从那一点出发,最后总有一条线没有画到,也就是有一座桥没有走到。欧拉终于证明了,要想一次不重复地走完七座桥,那是不可能的。
天才的欧拉只用了一步证明,就概括了5040种不同的走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威力多么大呀!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
6.有关于数学的趣味故事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2、故事:猴子捞帽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7.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三百字5篇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
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数学四年级趣味小故事20字
1.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5038,这四个连续自然数分别是(),(),()。
2.一个口袋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10个,要一次摸出相同颜色的小球,一次至少要摸出()个球。
3.有下面两组数:
甲组:1、3、5、7、9、11、13、15、17、19
乙组:2、4、6、8、10、12、14、16、18、20
每次分别从甲、乙两组中各去一个数相加求和,不同的结果有()个。
4.一个服装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6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
问题补充:5、小王有三本集邮册,全部邮票的五分之一在第一本上,N除以8(N为非零自然数)在第二本上,剩余的39张在第三本上。小王有多少张邮票?
6.小明看着自己的成绩表预测:如果下次数学考试100分,那么总平均分是91分,如果下次考80分,那么数学总平均成绩是86分,小明数学统计表是已经有几次考试?
7.一个数乘以三分之四,粗心的小明把三分之四看成了四分之三。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小李和小王到书店买各同一本书,可是他们带的钱都不够,小李差4.5元,小王差0.6元,两人就决定和买一本,钱刚好够,这本书多少钱?
A组:
1.兄弟俩轮流数数,兄每次数单数,第一次数1,接着数3、5、7、9、11、13、15。弟每次数双数,第一次数2,接着数4、6、8、10、12、14、16。请快点回答,兄数的8个数的和比弟数的8个数的和少几?
2.相邻两个双数分别与某数相乘,所得的两个积相差100。问某数是多少?
3.在1至100这一百个数中,两个数相除商是2的有()对,其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最小的一对是()和(),被除数和除数都最大的是()和几?
4.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5.妈妈对小琴说:“我给你9角钱,你到邮局去买邮票,只要3分、4分、8分这三种,每种张数一样多。”问小琴最多能买回多少张邮票?
6.从8、9、16、19、23和27这六个数中选出5个数,使其中3个数的和是另外两个数的和的2倍。应该怎么选?
7.某数乘以4的积比它乘以40的积少900,这个数是多少?
8.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与丙数的和大3,丙数与乙数相差多少?
B组:
9.把100分成12个数的和,使每个数中都有数字“3”。怎么分?
10.口袋中有9个球,每个球上标有一个数字,分别是1、2、3、4、5、6、7、8、9。A、B、C、D四个人每人从口袋中取出两个球,A取的两球数字和是10,B取的两球数字之差是1,C取的两球数字之积是24,D取的两球之商是3。请问,口袋中剩下的一个球标有一个什么数字?
11.马戏团里有22只常见的森林动物,22只动物共有40只脚,2只脚的动物是4只脚动物的2倍。问两只脚的动物有几只?(注:还有没有脚的蛇)
12.哥五个各有一些糖块,大的比小的多。老大把自己的分给大家一些,谁有多少块再分给谁多少块;然后老二把现有的块数分给大家一些,谁现在有多少再分给多少,老三、老四、老五也照此方法办;最后五个人每人都有32块糖。请问原来各有多少块糖?
C组:
13.小牛对人说:“昨天,我跟两位象棋高手下棋。我面前摆着两副棋盘,我一个人走两盘棋,同时跟这两位高手比赛。你们猜,谁胜谁负?”“准是你两盘都输了。”人们知道小牛刚学下象棋,连马步怎么走都记不住。“不对。头一回,两盘都是和棋。第二回,我输一盘,赢一盘。无论再下多少回,我也不会同时输两盘棋。”“你吹牛。”
两位象棋高手出来证明:小牛没有吹牛,我们也没有让棋。是他采取巧妙的办法来和我们下棋的。小牛用的是什么巧妙办法。
14.我准备2元钱去买东西,只要不超过2元,不论买的东西是多少钱,都能拿出正合适的数目,不需要售货员找钱。
可是我不希望带很多零钱,要求只带最少的硬币和纸币。那么,硬币最少带几个?纸币最少带几张?
15.1×2×3×…×48×49×50=?1到50的五十个数相乘,乘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用笔算很困难,用电子计算机算,很快就算出这是一个65位的数。这个65位的数,尾部有好多个零。现在请你巧算一下,到底有几个零?(注:不是10个零)
答案:
A组:1.8;2.50;3.50对,2和1,100和50;4.5段;5.90÷(3+4+8)=6,6×3=18张;6.(8+19+23)÷(9+16)=2(倍);7.900÷(40-4)=25;8.乙数比丙数大3。
B组:9.100=30+30+13+3+3+3+3+3+3+3+3+3;10.7;11.由题目可知,2只脚动物与4只脚动物的脚的只数相同,40÷2=20(只脚),20×2=19(只);12.用还原法分析,80、41、21、11、6块。
C组:13.为了方便说明,不妨给两位棋手取两个名字:一位是高明,一位是毕胜。小牛和高明下的那盘棋,让高明先走;另一盘棋让毕胜后走。然后,小牛看看高明怎么走,就照搬过来对毕胜,再看毕胜走哪一步,又搬回来对高明。这样,表面上是小牛同时下两盘棋,实际上是高明和毕胜对下。高明和毕胜不可能同时赢,小牛就不会两盘都输。14.硬币:1分1个,2分2个,5分1个共4个;纸币:1角2张,2角1张,5角1张,1元1张共5张。15.在1到50这五十个数中,末尾有0的数有10、20、30、40、50五个,相乘的积末尾有6个零;末尾有5的数有5、15、25、35、45五个,与末尾没有0的偶数相乘,积的末尾有6个零,因此,这个65位的数尾部有12个零。(注意:50=5×10,25=5×5
A组:
1.兄弟俩轮流数数,兄每次数单数,第一次数1,接着数3、5、7、9、11、13、15。弟每次数双数,第一次数2,接着数4、6、8、10、12、14、16。请快点回答,兄数的8个数的和比弟数的8个数的和少几?
2.相邻两个双数分别与某数相乘,所得的两个积相差100。问某数是多少?
3.在1至100这一百个数中,两个数相除商是2的有()对,其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最小的一对是()和(),被除数和除数都最大的是()和几?
4.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5.妈妈对小琴说:“我给你9角钱,你到邮局去买邮票,只要3分、4分、8分这三种,每种张数一样多。”问小琴最多能买回多少张邮票?
6.从8、9、16、19、23和27这六个数中选出5个数,使其中3个数的和是另外两个数的和的2倍。应该怎么选?
7.某数乘以4的积比它乘以40的积少900,这个数是多少?
8.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与丙数的和大3,丙数与乙数相差多少?
B组:
9.把100分成12个数的和,使每个数中都有数字“3”。怎么分?
10.口袋中有9个球,每个球上标有一个数字,分别是1、2、3、4、5、6、7、8、9。A、B、C、D四个人每人从口袋中取出两个球,A取的两球数字和是10,B取的两球数字之差是1,C取的两球数字之积是24,D取的两球之商是3。请问,口袋中剩下的一个球标有一个什么数字?
11.马戏团里有22只常见的森林动物,22只动物共有40只脚,2只脚的动物是4只脚动物的2倍。问两只脚的动物有几只?(注:还有没有脚的蛇)
12.哥五个各有一些糖块,大的比小的多。老大把自己的分给大家一些,谁有多少块再分给谁多少块;然后老二把现有的块数分给大家一些,谁现在有多少再分给多少,老三、老四、老五也照此方法办;最后五个人每人都有32块糖。请问原来各有多少块糖?
C组:
13.小牛对人说:“昨天,我跟两位象棋高手下棋。我面前摆着两副棋盘,我一个人走两盘棋,同时跟这两位高手比赛。你们猜,谁胜谁负?”“准是你两盘都输了。”人们知道小牛刚学下象棋,连马步怎么走都记不住。“不对。头一回,两盘都是和棋。第二回,我输一盘,赢一盘。无论再下多少回,我也不会同时输两盘棋。”“你吹牛。”
两位象棋高手出来证明:小牛没有吹牛,我们也没有让棋。是他采取巧妙的办法来和我们下棋的。小牛用的是什么巧妙办法。
14.我准备2元钱去买东西,只要不超过2元,不论买的东西是多少钱,都能拿出正合适的数目,不需要售货员找钱。
可是我不希望带很多零钱,要求只带最少的硬币和纸币。那么,硬币最少带几个?纸币最少带几张?
15.1×2×3×…×48×49×50=?1到50的五十个数相乘,乘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用笔算很困难,用电子计算机算,很快就算出这是一个65位的数。这个65位的数,尾部有好多个零。现在请你巧算一下,到底有几个零?(注:不是10个零)
答案:
A组:1.8;2.50;3.50对,2和1,100和50;4.5段;5.90÷(3+4+8)=6,6×3=18张;6.(8+19+23)÷(9+16)=2(倍);7.900÷(40-4)=25;8.乙数比丙数大3。
B组:9.100=30+30+13+3+3+3+3+3+3+3+3+3;10.7;11.由题目可知,2只脚动物与4只脚动物的脚的只数相同,40÷2=20(只脚),20×2=19(只);12.用还原法分析,80、41、21、11、6块。
C组:13.为了方便说明,不妨给两位棋手取两个名字:一位是高明,一位是毕胜。小牛和高明下的那盘棋,让高明先走;另一盘棋让毕胜后走。然后,小牛看看高明怎么走,就照搬过来对毕胜,再看毕胜走哪一步,又搬回来对高明。这样,表面上是小牛同时下两盘棋,实际上是高明和毕胜对下。高明和毕胜不可能同时赢,小牛就不会两盘都输。14.硬币:1分1个,2分2个,5分1个共4个;纸币:1角2张,2角1张,5角1张,1元1张共5张。15.在1到50这五十个数中,末尾有0的数有10、20、30、40、50五个,相乘的积末尾有6个零;末尾有5的数有5、15、25、35、45五个,与末尾没有0的偶数相乘,积的末尾有6个零,因此,这个65位的数尾部有12个零。(注意:50=5×10,25=5×5)
数学小故事20字四年级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