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评价为什么低,囧妈评价怎么样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810

《囧妈》:不是所有人都有妈妈,不是所有妈妈都无微不至

《囧妈》:妈妈并不完美,她却带着世上独一无二的爱在发光

囧妈评价为什么低,囧妈评价怎么样

大年初一在网络平台上上映的《囧妈》,不要钱也可以看的新年电影,在豆瓣上有40万人的评价,分数居然只有5.9,按理说这部剧在这个特殊情况下,追剧的人特别多,为何分数却这么低呢?

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基本都是以搞笑而出名,本以为《囧妈》也是一部喜剧,结果却是一出根本不知道如何定义的剧。

内容写的是徐峥饰演的徐伊万,40多岁,成功商人,正在闹离婚,意外陪妈妈去莫斯科,在火车上六天六夜的经历。

看完电影后,为什么没有引起共鸣?可能因为年纪不对,徐峥饰演的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讲的是一个快70岁的妈妈。而当下看这部剧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没有共鸣,get不得那个点,所以一头雾水。

讲到妈妈这个词,以及电影里妈妈给我的感受,我有如此以下几个观点。

一、每个妈妈都是有着极强控制欲的“怪兽”。

《囧妈》里的妈妈,在火车上与40多岁成功的儿子徐伊万的生活,妈妈精心准备了吃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事无巨细的控制着他。

比如一大碗红烧肉,先是心疼他,让他吃,他吃得意犹未尽时,妈妈却把盒子收了起来。她的理由是,你要懂得节制,不然你就要发胖了。

可是大部分的肉都吃了,还差这一块吗?但在妈妈眼里,那是不对的。她习惯性地想控制儿子,她觉得自己说的就是有道理的。

火车上来了一位俄罗斯美女,性感漂亮,热情奔放。和徐伊万多说了两句话,妈妈就旁敲侧击,让他不许跟她来往,说她是小偷,也暗示儿子不要花心。

可能这也是大部分妈妈的真实写照,好像自己啥都是对的,老是喜欢让孩子按照的意愿生活。

前几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潜意识里,父母老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应该让孩子听我们的,毕竟我们吃过的盐比他们吃过的米还多啊。可是孩子如果按照我们的意愿在成长,他会变成你想象的孩子,而不是他自己。

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空间,思考的能力,并不能依附于母亲一辈子。过多的干预与控制,简直像一场谋杀,把本应该茁壮成长的小树掐死在摇篮里。

妈妈往往会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掩盖她即将要实行的控制欲,茫然失措的孩子,却感到万般无奈。

徐伊万在美女面前难道不知道自己应该克制吗?然而在妈妈的话语激怒下,他反其道而行之。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要这样。

很多人明对妈妈的怒吼时,估计也是这样的心态吧。当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时,别人要是想控制我们,那不好意思,作为人的私念,我们是必定会反抗的。

妈妈又岂会不知?她都知道的。可是她放心不下,她担惊受怕,不管孩子多大,只有妈妈还在,孩子始终还是孩子,那个在她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她想永远保护着。

矛盾心理的交织,反观妈妈为什么要这样?

以前我也不能理解,当我怀胎十月,分娩的那一刻便茅塞顿开。曾经我受过的苦难,怎么可能让孩子再受一次?对啊,我只是想让他过得好罢了。

妈妈的控制欲,就是这样好的另类表现吧。

二、在金钱面前,妈妈也是现实主义者。

有个朋友,她有个哥哥。哥哥挺能干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之后又开了自己的公司,总之在父母眼里,哥哥有钱,是成功人士,说什么他们都听。

而朋友呢,没钱,离异,寄居在父母家。跑步,健身,父母骂她不务正业,炒菜多放了一点葱蒜,父母骂她不懂节约,不会过日子,带孩子过来,父母对她孩子也不待见,孩子稍微有点哭闹,父母甚至可以收拾东西把他扔出去。

有钱的,啥都是对的,没钱,做啥都是错的。这就是现实,至少是比较讽刺的真实的情况。

可能父母也会想,同样都是我生养的,为啥区别这么大?不偏心?不可能。这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在利益面前展露无遗。

再看我妈,我装修房子在她那里借了4万,借了第二天担心我不还,让我写借条。我理解母亲的担忧,立马写字据按了手印。可是从此她便有了羞辱我的理由,想着不开心了就找我要钱,要不就说我怎么不还钱。

我借的钱用来装修,哪里有钱还?这是亲妈,在身边没完没了的催债。最奇葩的是,她在外面到处说我借了她钱不还。

公婆是很爱面子的人,听见我妈在外面这样说,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质问我,哪里有借了钱第二天就还的?如果马上能还的还用借钱吗?

然后我东拼西凑在过年的时候把钱还给了我妈,现在身无分文。借钱的时间大概是半年。中间我还给我妈买了一个1500的保险,还给我爸妈买了其他用品,就算还的利息。

在穷人眼里,金钱比亲情更重,更值得信任。

妈妈说,有钱能防老,有子女却不有一定能。

她有个朋友,50多岁,存有30万,看着子女不容易,平分给两个孩子。结果等她生病时,两个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来照顾。我妈说,这是现实,不能对孩子太好,自己得留一手。

看似自私的妈妈,或许这是她的生活哲学吧。

母亲生养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付出的金钱无法计算,他们现实也罢,但曾经的付出不容抹灭。

现实就现实吧,何尝不是另一种爱呢?

三、还有很多人,没有妈妈。

这里没有妈妈的意思,一部分是真的没有妈妈,孤儿院的孩子,或者母亲早亡的。一部分是有妈妈,但是妈妈不在身边的,形同虚设,相当于没有妈妈的。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怎么可能有不在妈妈身边的孩子呢?在此,就不例举留守儿童的数据。估计你看到留守儿童几个字,就心知肚明的知道他们的情况。

父母在外面晃,娃儿在屋里长。

农村里有很多这样的情形。因为没钱啊,所以要出去赚钱养娃。生活真的那么苦吗?不在外打工真的养不活一个家吗?

答案也许是不一定的,但不在外面打工,在老家生活,情形十分堪忧。

有人说这是现实的逼迫,而我们却是真正看到了父母的无奈,以及感受到孩子的无助。

还有很多妈妈并没有那么心疼孩子。

《囧妈》里,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现实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辣妈正传》里孙俪饰演的辣妈,在生完孩子的时候,不愿意抱孩子,因为她为了生这个孩子,变丑了。是不是很现实?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妈妈,重男轻女,儿子出去旅游三五千的给,女儿买学习资料的钱都不给。

我的同学中也有好几个是被遗弃的孩子。

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室友在熄灯后才回宿舍,然后搂着我哭。说她的亲生爸妈来找她。出生时,发现是女儿,家里人就把她扔了。

她是养父母养大的,现在年纪大了,父母家里条件好了,才想着把这个女儿找回去。

她说不会认的。既然当初把她扔掉了,那为什么现在还要找回去。

可能当初情况不允许吧,妈妈也可能很无奈吧。不同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人。

说到最后,天啦,我在干嘛,我是在评判妈妈吗?

不是的,只是想告诉大家:妈妈,是人,不是神,她们也有自己的情绪,也有自己的烦恼,不要把妈妈标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其实他们也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我们需要在时光里学会爱人,学会原谅。

浅谈徐峥主演四部“囧”电影,为何票房越多,反而口碑越差

爱情公寓5》,陈美嘉在生孩子前,念念不忘要看一眼影帝哥哥,结果斯内克和吕小布双双剃头扮演徐峥,一个演猪八戒,另一个演泰囧。看来爱5剧组很喜欢他们的师兄。

徐峥1994年就出道了,在他38岁以前他一直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演员,尤其是在和宁浩合作以后,徐峥的喜剧天赋似乎被完全释放出来。

从2010年主演《人在囧途》开始,徐峥不知不觉已经主演了四部“囧”系列电影,其中后三部还是他自导自演的。

四部电影,票房是步步高升(《囧妈》6.3亿收入至少相当于近20亿票房),但其口碑却步步下降,《人在囧途》的7.7分一路降到《港囧》和《囧妈》的6分以下。

玄妙吧,票房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差,根源在哪儿呢?

一、好的喜剧片有几种?

笔者认为,好的喜剧片可以分为三种:

1,纯搞笑、无厘头的喜剧。比如《百变星君》,你就可劲造吧,别管其他,让观众开怀大笑就行,不需要带脑子去思考人生。

2、搞笑同时简单讲一个大道理。比如《美人鱼》,笑料里揉进去一点灰姑娘的元素,简简单单讲一个关于环保的大道理,基本上幼儿园以上文凭的观众都能看懂。

3,搞笑同时讲一个复杂的故事,可能有关人生、家庭、爱情、亲情等。比如《心花路放》,不仅带点复杂的婚姻问题,还用了时空错位的叙事方式。观众笑了之后再细细咂摸一下,觉得这故事不错,至于婚姻爱情的大道理,你讲你的,观众想听就听,不听也无所谓。

此外,喜剧电影也有高级和不高级之分,简单说,离生活越近,离老百姓越近,事件越真实逻辑越合理的喜剧,相对就更为高级一些。比如《心花路放》和《情圣》,虽然泡女孩的格调不太高,但很多桥段颇为真实和大胆,让观众看了有代入感。尤其是《情圣》,一些中年男人都不敢和老婆一起看。

二、徐峥四部“囧”电影分析

1、《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虽然不是徐峥导演的,但他由这部电影找到了感觉,这部小成本电影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相当不错的口碑。可以说没有《人在囧途》的意外成功,也就没有徐峥后面的一系列成就。

《人在囧途》就属于笔者上文所说的第二种喜剧电影,搞笑的同时讲了一个观众一看就懂的大道理,小三再漂亮也不如家庭温暖,野花再浪漫也不如家花温婉美丽,同时捎带着也提了一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此外,徐峥在片中是一个游戏公司小老板,有俩钱但没到富豪层次。片中穿插的一些桥段在社会中也属于常见景象。

换句话说《人在囧途》符合简单、搞笑、真实等特点,有个好口碑自然不难。

2、《人再囧途之泰囧》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让徐峥扬名立万的作品,这部电影创造了当时的中国电影票房记录,《泰囧》成为爆款也跌破了无数专家的眼镜。

客观说,《泰囧》的成功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比如同档期的电影没有这种类型的,也没有热卖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囧途》的口碑效应存在。

从《泰囧》的主观角度看,这部电影明显也属于上文的第二种好喜剧类型,整部片子基调很轻松,节奏比《人在囧途》还要快,场景更为丰富笑料也更为丰富。而且该片是少有的大规模到国外取材的喜剧电影,之后《唐人街探案》的成功也算是受了一些《泰囧》的启发。

但是,《泰囧》的口碑却比《人在囧途》下滑了一些。笔者认为该片的缺点有两个,一个是莫名其妙的“油霸”,这种完全虚构的东西和生意让观众有些游离感,明显伪科学的玩意儿则让徐朗和高博看起来像奸商骗子一样狗咬狗。

另一个则是该片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处理太过于草率,《人在囧途》对婚姻和家庭的处理相对比较含蓄和巧妙,对观众很有说服力。而《泰囧》的结尾,徐朗怎么就突然开窍放弃油霸的生意回归家庭,说服力明显不强,转折太突兀了。

3、《港囧》

四部“囧”系列电影,《港囧》票房不低但口碑最差,应该说其票房有一部分是沾了《泰囧》的光,而口碑差也证明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港囧》从徐峥的想法看,他是想拍成一部上文中所说的第三种喜剧电影,也就是搞笑同时讲一个大道理。但从观影角度看,《港囧》应该属于上文中说的第一种喜剧电影类型,那就是纯搞笑。不过这个纯搞笑又距离生活太远了一些,属于不高级的搞笑方式。

比如说《港囧》中那个莫名其妙的铁头套,那个道具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为什么拿不下来,真炸了伤害有多大,那个玩意儿有什么特殊含义,这些问题让观众看得云山雾罩。实在搞不懂徐峥选择这个搞笑道具的用意,偏偏这玩意儿还占了电影里的极大篇幅。

很多人都在吐槽包贝尔演技不好,但在笔者看来,那个铁头套要比包贝尔违和更多,剧情这么安排颇有些咯吱人的感觉。

而另一个人笔者不能忍的则是徐峥在片中要讲的大道理,看到最后笔者也没弄明白,他非要去完成的初恋时那个未完成吻的重要性。初恋对于很多男人女人来说都算刻骨铭心不假,但都老夫老妻了再跑去会初恋情人真的有那么迫切吗?

徐峥在片中有两次慷慨陈词,一次是旅游巴士,一次是大玻璃上,可是笔者怎么看都觉得这两次演讲都可以用二人转的一个名词来形容,臭不要脸。

也就是说,徐峥用了一个到处咯吱人的喜剧讲了一个三观不正的大道理,虽然观众给《港囧》打低分的理由有很多,但不可否认这真是一部大烂片,即使徐峥投机取巧玩儿香港电影怀旧一招,也丝毫没有蒙蔽大多数观众的眼睛。

4、《囧妈》

不论从徐峥的立意还是电影内容看,《囧妈》都应该属于第三种喜剧电影,那就是搞笑同时讲一个大道理。

应该说,徐峥的《囧妈》要比《港囧》有诚意太多,《港囧》就是个圈钱的套路电影,但《囧妈》却是徐峥的野心之作。

可惜,《囧妈》在观众那里也不讨好,就算是免费看也没得到及格分数以上的评价,距离《港囧》更近。

笔者认为《囧妈》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搞笑情节太尬。和《人在囧途》和《泰囧》中植根于生活的笑料不同,《囧妈》的很多搞笑桥段太过于魔幻,比如徐伊万在西伯利亚的火车外面呆一夜居然没冻死太不科学。麻醉枪一秒放倒棕熊违反野生动物学常识。热气球在莫斯科降落简直是在嘲笑俄罗斯的防空实力。

脱离现实的搞笑,如果是无厘头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没有观众会拿《百变星君》当真。而《囧妈》的搞笑想植根于现实又都脱离现实了,让观众看起来不仅不会笑反而会觉得很尬。

《囧妈》另一个问题则是立意太高太厚,母子情和夫妻关系一起下手,还要加上原生家庭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牛的是甚至还有关于大陆和海洋、历史和现代、老美和苏联的综合思考。

一个打着喜剧名头的电影,却要去讲一堆厚重到连文艺电影都承担不起的大道理,太为难《囧妈》了。

或者干脆说,《囧妈》就不是个喜剧电影。许多中年人看了《囧妈》都深受感动,因为他们是当剧情片看的。年轻人看《囧妈》是当喜剧看的,不搞笑除外,很多人压根看不懂,不打低分才怪。

《囧妈》评价不高不是电影的错,是徐峥给电影定位的错,或者是他对自己太过于自信的错。

综上,徐峥的“囧”系列电影看来是走到头了。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徐峥的失败,更应该算是阵痛。从《囧妈》看,徐峥应该是想往真正的大片导演进军,而不是在喜剧片的舒适区厮混。

因此,对于徐峥的下一部作品,笔者充满好奇,毕竟这一部《囧妈》给他带去了太多的思考和现实问题。如果他就此打住,反而就没意思了。

等着瞧。

如何评价《囧妈》这部电影

囧妈电影评价心得

徐峥透露,如同每对传统的中国式母子,都有着“青春期”与“更年期”的针锋相对,

即使是年近中年的自己,也曾面临着与妈妈一碰面就发生“灵魂争吵”的情况。电影《囧妈》的最初创意,来自一次囧事倍出的全家旅行,“本来以为是很舒服的一个旅行,结果非常艰苦,但在这个旅行里我们相互帮助。原来妈妈也在让自己不断成长。”

家庭关系看似最亲密,实际上却最容易被忽视。《囧妈》中的诸多细节,也源自徐峥的真实生活,作为妻子的陶虹曾发问徐峥:“你能不能抱抱你妈妈?”这句看似平淡、却留有许多思考空间的话,也被徐峥融入到电影台词中。徐峥希望尝试用一段电影,一段旅程,让自己的心灵和旅程有一个成长,

完成一个久违拥抱。一个中年男人和母亲六天六夜的火车相处,并在俄罗斯展开一段非比寻常的寻梦旅程。徐峥“双重身份”碰撞囧式冒险,一面是儿子,一面是丈夫,除了精彩纷呈的奇遇经历,更让人觉得珍贵的是,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原来也值得用如此浪漫的视角来呈现。

从2012年横空出世,“囧”系列电影已然成为华语影片中经典喜剧的代表性存在,每一次徐峥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都承载了观众众多期许与回忆。

而“囧”本身也逐渐成为一种解构人生、勇敢自嘲的精神符号。徐峥每一次的拍摄经历都是一种疗愈。从贺岁档,到国庆档,再到如今的春节档,除了带给观众们欢声笑语,“囧途喜剧”的每一次革新,都会惊喜带来不同的人生体悟,“药神”中徐峥对平民英雄的展现令人惊艳,《囧妈》中又会有怎样质感的演绎,令人颇为期待。徐峥现场透露,特约主演袁泉以成熟的演技完成了一条重要的贯穿线。沈腾虽是惊喜客串,却也为囧途贡献了精彩的一幕。而对于观众分外期待的饰演妈妈的演员,徐峥表示:“妈妈这位演员演得非常好,她有着非常资深的表演经验,我们找到了最适合的选角。我们希望观众在电影院里的两个小时,能够进入这个人物,被故事感动。”

囧妈电影评价影评

在已经曝光的《囧妈》预告片中,观众们看到了沈腾、陈奇等演员的亮相。“其实沈腾就是客串。”徐程透露,沈腾的戏份并不多,“但只要他来了,表演就会很出彩,完成的很有意思。”而谈到和陈奇的合作,徐峥说其实早在《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他和陈奇就有过合作。“陈奇老师已经快90岁高龄,但她的精神状态特别好,几十年前和我拍戏的过程她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