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快速记忆法
二十四节气快速记忆法如下:
24节气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也分别对应着12个月。
易学中立春被称为岁首,也就是一月的开始,与我们常说的阴历初一不一致。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当太阳在南回归线时位春分,而后到达赤道时为夏至,到达北回归线时为秋分,再到达赤道为冬至(冬至日照时间最短)。刚刚我们谈到岁首,也就是立春。我通过观察会发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分别在艮巽坤乾四个卦位上。
这么说可能有点乱,我们还是先从四季来说,春天开始与立春结束于立夏;夏天开始于立夏结束于立秋;秋天开始与立秋结束于立冬;冬天开始于立冬结束于立春。
从地支(月份)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四隅为节气混杂包括两个地支其他四正比较单纯。四正分别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这样我们会很容易记住8个节气,24节气还剩下16个。一般情况下一个节气在15天左右,所以两个节气为一个月。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规律是:春雨清,夏种暑,秋霜露,冬雪寒。
节气一月:
春天的第一个特点(春雨贵如油)。因此立春后紧接着就是雨水——(艮宫草木未破土)。
节气二月:
雷声震动惊蛰,春分对应的是乙木小草——(震宫生发破土)。
节气三月:
清明大地全部恢复生机,谷雨农民开始播种。
木旺分析:因此可以看出木真正旺是在清明和谷雨,其他的时候木是非常“嫩”的,从旺的角度讲特别是立春时寒气还是非常盛的。在分析八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节气四月:
立夏万物皆长大巽木最盛大,小满农作物开始结果。
节气五月:
芒种,芒一类的要收,晚谷、黍、稷等也要赶着种;夏至最热的时候,也是白天最长的节气。
节气六月:
小暑,大暑天气炎热的代名词。对应图我们会看到大暑对应的就是未土,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未土未燥土的原因了。
节气七月:
立秋(一叶知秋),处暑热天结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处暑在申,申中虽然没有藏火但是整体还是又一定的火气的。
节气八月:
白露开始早上结露水了,秋分秋天真正到来了。
节气九月:
寒露,霜降,顾名思义。
节气十月:
立冬(冬藏),小雪有雪而不积。
节气十一月:
大雪(寒盛),冬至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从八月开始到十一月从名字上看:露,霜,雪都是与水有关的。所以秋天水旺。
节气十二月:
小寒,大寒从对应的关系正好与小暑,大暑相对应。简而言之:冷。
24节气都有哪些有什么可以快速记忆的口诀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最早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本身也是指导农民展开种植活动的节气指南。
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还有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拐点。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季风和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差异很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也非常不同。
小暑、大暑、暑末、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冷热程度。雨、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反映了雨雪的时间和强度。
三个节气白色露水,冷露和霜降表面上反映凝结和水蒸气凝结,但在本质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水蒸气凝结,温度继续下降,不仅增加了冷凝,也变得凉爽,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水蒸气变成霜。
二十四节气歌口诀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气温变化、气候变化。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花开、什么时候种菜,民间甚至将这种规律总结成了24节气种菜表和口诀,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就与耕种有关,它们标志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变化来选择何时耕种何时秋收,甚至可以知晓什么时候种什么样的蔬菜。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4节气顺口溜一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