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人物简介(阎锡山的生平简介)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13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阎锡山人物简介这个问题,阎锡山的生平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阎锡山是怎样一个人物

阎锡山人物简介(阎锡山的生平简介)

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

阎锡山的生平简介

人物生平

1、五台少年

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

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阎锡山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累累,父子二人被迫逃往省会太原躲债。金融投机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2、太原起义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当局害怕起义收走了子弹),未能发难。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中国同盟会会员当即决定起义。

29日晨,该标中国同盟会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3、主管晋省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已经开始,袁世凯违约派第三镇进攻山西民军。在大军压境之时,阎锡山既慑于袁世凯的威力,又对袁世凯抱有幻想,遂同意中国同盟会会员景梅九的建议,致函袁世凯,如果袁世凯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与民更始”。

则拥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南北议和后,阎锡山由归绥南返,行至忻州,收到袁世凯不许他继续前进(即不承认阎锡山为山西都督)的电令。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认为袁世凯手中不仅握有重兵,而且将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整个政治天平已倾斜到袁世凯的一边。

于是一面请求孙中山给予支持,一面派人向袁世凯表示诚意;又在建都问题上站在孙中山的对立面,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并声称“以形势论,以事实论,以对内对外论”,袁世凯看到阎锡山不同于其他中国同盟会会员,遂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即主管山西。

扩展资料

《阎锡山日记》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军政之余,勤于著述,这本1931—1950年间的日记,多由阎本人于每日晨起洗漱时口述、秘书笔录而成。历尽曲折,阎锡山的日记终于出版了。从1952年它浮出水面,岁月已翻过将近一个甲子。

阎锡山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军政人物,主政山西38年。他一生讲究“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表现为他坚守了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立功表现为积极建设山西省,努力造福乡里;立言表现为勤于思考,勤于著书,可以说是一个有思想的军阀。

1930年5月19日,美国《时代》杂志发现了阎锡山的价值:“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处在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他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阎锡山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技术、防御部队……”

阎记日记,形式特别,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记事,只记理”,大多是随想,有的更像格言。别人的日记论“篇”,他的论“段”,每日可记数段,也可只记一段,甚至数月只记一段。

据阎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年太原绥靖公署机要科有一科员叫刘石生,精书善画,是五台县河边村人,跟阎同乡,深得阎的信任。

阎常把刘石生叫进去,阎说一句,刘就记一句,然后回去再把记下的“理”工工整整誊抄在固定的日记本上。同时在另一个日记本上还要将重要的来往电报录下,一同作日记保存。电报是保密的,但阎所说的“理”并不保密,于是不几日就会有阎的格言传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阎锡山

近代人物阎锡山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阎锡山

别名:阎百川、龙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五台县

出生日期:1883年(癸未年)10月8日

逝世日期:1960年(庚子年)5月23日

职业:军事家

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统治山西达38年领导辛亥太原起义

军衔:陆军一级上将

(历史lishixinzhi.com)

阎锡山人物生平

名字由来

阎锡山小名叫万喜,有一天,父子俩走在街上,见许多人围着看告示,挤进去一看,见是山西武备学堂招生,回家后,父子俩商量了一夜,就决定前去报名。当天夜里,阎父阎书堂翻来复去地怎么也睡不着。想到儿子如果考进武备学堂,毕业后就成了带兵的武官,人前该何等光彩?后来,猛地想起,如果儿子做了官,还叫小名,“万喜”“万喜”地到处叫,实在不雅,就想给儿子起个响响亮亮的官名。因为阎书堂素日迷信,就又想到该给儿子算个卦,看能不能考取,顺便请算命先生帮助起个官名。>阎书堂把阎万喜的生辰八字,告诉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认真推算了一番后,说阎万喜五行缺金,这次考试一定得中。阎书堂又请算命先生结合阎万喜的命相,给儿子起个官名。算命先生摇头晃脑了半天,经过再三推敲商酌,最后决定叫“锡山”。从此,阎万喜就改名叫阎锡山了。

生平经历

五台少年

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留学入同盟会

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六月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士官学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阎锡山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掌握山西新军

1909年(宣统元年),26岁的阎锡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当年11月,奉召赴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列上等(分优上中三等),被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相当少尉)的军衔。当时陆军部提出新军协统以下军官须以学生或带过新军者充任,阎锡山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在此前后,阎锡山同其他同盟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太原起义

辛亥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当局害怕起义收走了子弹),未能发难。1911年(宣统三年)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当即决定起义。29日晨,该标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公推阎锡山为都督。

朝廷惊恐,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吴本向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参加过唐才常的自立军反清起义和华兴会的长沙起义,早已是个革命者,此时准备联合山西民军在北方革命,遂邀阎于1911年(宣统三年)11月4日在娘子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阎即派兵一营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挥师北上推翻清廷。袁恨之入骨,收买吴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遂告失败。1911年(宣统三年)11月15日,清***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犯山西。

1911年(宣统三年)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采纳同盟会员景梅龙的建议,决定分兵南北,继续战斗。阎率民军一部北上绥远,曾攻克包头、萨拉齐并向归绥(今呼和浩特)进军;副都督温寿泉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配合山西民军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构成极大威胁。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以后,阎锡山于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的军权。参加辛亥革命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关于阎锡山人物简介和阎锡山的生平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