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生家长陪读有多拼 学生高考,家长应不应该陪读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650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很多父母愿意让孩子参加高考

上世纪的90年代初,高考对人生前途的影响不小,所以,很多农村考生只要有一点点条件,都会拼尽全力去挤高考这道独木桥。1995年到1998年间,考大学的难度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开始大规模扩招,但那时的大学生似乎失去了一定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么高不可攀。

中国考生家长陪读有多拼 学生高考,家长应不应该陪读

高考记忆

21世纪以来

21世纪以来,高考不再是“独木桥”,考大学的目的越来越多元化。

但同时,也有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辞职陪读。承受高考压力更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社会为了考生开辟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禁噪”等系列措施。学校家长也为考生安排了好的饮食。

遵循考场制度,高考前有严格的安检,比上飞机都严格。

高考之后,学生们为纪念高中时代的结束,不少的考生会扔书撕卷子,释放自我……

高考,

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经之路,

从某种程度而言,

它几乎是中国人的一场“成人礼”。

6月7日、8日就要高考了,

高考首日新闻,这些一定是预料之中

回过神我们来聊聊~

不管70后、80后、90后,还是00后……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

那一年,高考日,

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高考对你而言,

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高考陪读家长夜夜烧香,高三的时候你的父母都为你做过什么事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妈妈,我觉得她是我高考路上最大的助力。高二开始的时候,她害怕我考到远方以后很少能再见到我,于是经常坐四个多小时的汽车从家跑到省城,给我做饭吃,带鱼带肉,还买了一大堆水果,我们就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旅馆。每次她总是来了两天就走,我觉得很辛苦,而且跑来跑去车费也不便宜,所以总是让她别来,并没有体会到她思念儿子的那种心情。

到了高三的时候,她也会经常来。

先是住在旅馆煮饭,然后送到学校给我吃,我们就坐在食堂里,或者校门附近的石桌上。饭菜很丰盛,有鱼有肉的,而且因为我不会吞鱼刺,她在送饭前都会把鱼弄好。也因了高三那一年,我肥了不少,全身都是肉,圆滚滚的,当初还以为是因为整天坐着不运动才胖的。

后来她觉得一来就住旅馆太费钱了,于是便租了间房子,常常来,而我仍然极力劝阻,到底还是不能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她住的第一间房子并不很好,条件也算很艰苦了。

后来,我记得是在11月份的时候,她让我搬出去住,而我其实也有类似的想法,因为我想早点起学习,而不是大晚上开夜车,那样太伤了。但是在宿舍大家都会学习到很晚,自己如果不学习也是很难睡着的,毕竟高三还是会有很大压力,而晚睡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无法早起。为了能把晚上学习改成早起学习,我也曾产生过走读的想法。这个时候妈妈换了一个地方,然后我莫名其妙地就走读了。因此还和班主任闹过矛盾,我们俩都曾被他骂得狗血喷头,而且他还会在上课的时候指桑骂槐,语气极其恶劣,真不知道妈妈当年受了多大委屈。

我走读的故事真的就是孟母三迁了,真的迁了三次,住过四个地方。第一次迁我忘了是为什么,第二迁是因为住的地方靠近楼梯,大晚上人们上楼声音太重了,而且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常常能听见隔壁的动态。妈怕我睡不好,于是另外找了一个地方。

快过年的时候第二个地方施工(有栋房子加盖一层楼)经常大中午2点没到就开工,而且那里没有空调,也不通风,我妈怕我夏天会热,便一直和我说再换一个地方,我也和她好说歹说,说心静自然凉、换房子很麻烦、我住的还好之类的话,我还让她不要再提这件事,她也同意了。可谁知有一天晚上她又和我提了这个话题,我还特别生气地骂了她,说了半个多小时,这也让我更加着急,毕竟高三的时候还是很珍惜时间的。现在想想真的很懊悔,不该这样对她的。

然后最后还是拗不过她,第二学期搬家了,搬到一个通风凉快的大房子,有空调也有热水器。。。搬家的过程还是很辛苦的,而且到了新地方各种布置也很麻烦,都是她在操劳。

在新地方她晚上会给我买面包和酸奶,早上会起早早给我做早餐吃。我会和她说几点几点起,而她往往会更早,点火做饭。高三辛苦的不只是我,还有我妈。

她每周都要回家工作,常常是给我留下中午饭早上走,每周到了那天我回家就会觉得冷冷清清,还是怪想她的,虽然知道她过不了几天就又上来了。

她总是想帮我洗衣服,减轻我的负担,我常常是拒绝的,因为如果我没有走读,衣服是要自己洗的,而且本来是自己该做的,我怕自己变成所谓的娇生惯养的孩子,所以没让她洗。但有些时候自己也会犯懒,洗完澡会没有洗衣服,后来想起来要洗的时候,发现它们已经被晾在阳台上了。

高三我心情其实并没有很好,常常会觉得压力很大学习很痛苦,我妈常常会开导我,告诉我成绩并不重要,也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学的开心就足够了,其实我知道她也很在乎我的成绩,她千辛万苦跑去省城陪读,不仅是因为想我,她也希望我能多考几分,七月份报志愿的时候手里会多一些筹码。

我也很感谢那几个月的走读时光,自己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是很自由的,不用担心吵到舍友或者给他们其他不好的影响,而且走读期间自己对时间利用得更好了,不像在学校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干扰。

高考完后书被子衣服沐浴露米什么的都被搬走了,那个房子空空荡荡。七月份我回学校领档案和团档案(记不得名字)时回了那个地方,心里一凉,除了为数不多的家具,什么都没有了,看不出来那里曾经有人住过,黑夜里外面的灯光洒进来,像每周她回家的时候那样,我那晚又想她了,只是那种感情更浓。尽管那天下午我才离开家,她给我递了落在客厅里的身份证,尽管我第二天就会回去了,我还是想她,或者说想着高考前一直在那间房子里陪着我的她。

最后高考总分也算没有遗憾,谢谢你,妈妈。

学生高考,家长应不应该陪读

学生高考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无论对于学生,对于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视。那么高考的时候,家长是否需要陪读呢?这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有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强,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家长进行陪读。不过有的家长在陪读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洗衣服做饭,也能够让孩子最紧张的学习得到放松。

当然很多孩子会排斥家长,因为由于家长的陪同,他们在各个方面感觉到不适应,甚至很别扭。孩子排斥家长陪读的原因就是因为和父母在一起会感觉到不自由,怕受到管制。学生直接住校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陪读确实比较浪费钱。陪读也是需要正确的把握度的。因为弄不好的话,会弄得双方都很紧张。高考必须要有平常心,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只要真正的拼了,做到问心无愧那么结果究竟如何?可以坦然面对。不过现在很多地方流行家长陪读。甚至有的班级一半以上的家长都会选择陪读。父母对子女都有着特别的期待。也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条件。

他们会想方设法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家长往往过分担心了孩子在学校的吃住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无论是否选择陪读父母对孩子永远放不下的是那份牵挂。因为高考对于每个学生而言,确实是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人生十字路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