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便是晴天"是什么意思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01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什么意思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如果看到对方很好,很幸福,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很幸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便是晴天"是什么意思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是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中写出来的。

这本书也称为最富诗意的传记。林徽因,中国第一才女,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现在许多人也把这句话当情话用。

扩展资料: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201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白落梅。主要讲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就是这个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让众男子“渴望仰慕爱”,让众女子“羡慕嫉妒恨”。

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林徽因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本书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

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

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正确出处

出自《林微因传》。

原句是这样的: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扩展资料: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参考资料:林徽因百度百科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全文是什么

全文如下:

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

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

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

翻看那些依稀旧梦。

世事纷繁,

时光终是无言,

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

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

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

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

如此,而已。

滚滚红尘,

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

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

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

醉饮红尘外?

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幸福便是终点,这些话不是一起的。

参考资料: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

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拓展资料:

林徽因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