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核舟记练习题,以及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问几个关于【核舟记】的练习题 急!!!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细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四个方面来验证:奇巧”一字。
2、.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
3、核舟记的主题便是苏轼泛舟赤壁
4、介绍苏、黄二人时,文中用(阅)、(抚)、(执)、(指)、(语)等动词,刻画了苏东坡、鲁直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了他们(关系的亲密)和(神情的专注)描绘了他们互相切磋、谈论的情景。
5.从核舟的构思、雕刻的技艺方面表现了核舟的___工艺之精巧__。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前文的——径寸之木—(原文)相呼应,说明核舟体积小,又与—雕刻的数量—之多相对照:“修狭”说明了—核舟的细小—,与前文的_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__相呼应。“灵怪”一词与前文的____奇巧__(原文)相呼应,突出了坐着的赞叹之意。
核舟记练习题及字词翻译
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旋xuàn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为之(2)。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⑤已后:以后。已,通“以”。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⑦板本:板印的本子。⑧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⑩钱唇:铜钱的边缘。(11)印:印模。(12)令坚:使坚硬。(13)和(hu^):混合。(14)冒:蒙、盖。(15)范:框子。(16)持就火炀(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19)止:通"只"。(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22)自:别自,另外。(23)具:准备好。(24)更(g5ng)互:交替,轮流。(25)就:完成。(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28)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29)旋:随即,很快地。(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31)文理:纹理,质地。(32)兼:又。(33)不可取:拿不下来。(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35)讫(q@):终了,完毕。(36)殊不:一点也不。(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为,被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思想感情】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核舟记》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罔不(wǎng)轩敞(xuānchǎng)峨冠(é)衣褶(zhě)矫首(jiǎo)椎髻(zhuījì)壬戌(rénxū)袒露(tǎn)器皿(mǐn)箬篷(ruò)黍米(shū)糁之(sǎn)多髯(rán)右趾(zhǐ)虞山(yú)篆章(zhuàn)2、形似字区别:http://www.chinese001.com/czyw/rjsyb/8njsc/jxsc/k23-14.jsp?lw_id=221.213.4.142.5295.2006.8717.9756.11.6696.6017.19.2036.568.2742.23.9625.54.3302.8.3870图片3、同音字辨析:4、解词:罔不因势象形(就着)尝贻余核舟一(曾经)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中轩敞者为舱(高起)启窗而观(开启)石青糁之(涂)佛印居右(停留)东坡右手执卷端(拿)东坡现右足(露出)佛印绝类弥勒(极像)左襞挂念珠倚之(靠)右手攀右趾(扳着)为人五(刻)5、通假字: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6、多义词辨析:7、词类活用: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七、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八、中考巡礼(2005武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解释下面的词语。峨冠:髯:袒:历历:2.翻译下面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九、迁移整合(2005浙江)东坡画扇(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恨不胜而去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guānB.手卷juàn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麻烦采纳,谢谢!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
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
(2)其两膝相比者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
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
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
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
者④。
答案:
12、(1)高高的(2)靠近
13、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①长不盈寸②各具情态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
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OK,关于核舟记练习题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