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早期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690

李清照浪漫的诗词

李清照描写爱情的诗词

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早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写的最美的一首诗是什么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简析】

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此时丈夫赵明诚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简析】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简析】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满庭芳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忆秦娥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简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无疑,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感伤情绪。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黄了翁在《家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可见,李清照的词风是多样的。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这首词具有阔大而又豪迈的气度。词中阔大的形象、阔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一个漂零无依的女词人竟渴望借助万里鹏风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

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最娇羞的一首诗是哪一首

她是婉约之宗,她气节高尚性格刚毅,她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在世人心中,她的人生命运多舛,坎坎坷坷,"凄凄惨惨戚戚"。但她坚强、刚毅,从来都未妥协屈服过。加上她才华横溢,所以李清照一直被"小迷弟"、"小迷妹"们喜欢。

出身并不"凄惨"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3月13日,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是著名诗人苏轼的弟子,进士出身,曾官拜提点刑狱和礼部员外郎。用现在的话说,李清照是个"官二代"。

作为苏轼的弟子,李格非也痴迷于文学,喜欢读书,家中藏书非常丰富。因为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加上受父亲的影响,李清照从小便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受环境和家庭的熏陶,加之李清照自小便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她自少年便有诗名。少年时,她师伯晁补之便很喜欢她,曾对他大加赞赏。晁补之是苏轼的大弟子,在当时可算得上是文坛名家。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由于生活无忧,不似后半生那么坎坷,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与后期的作品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在汴京时她作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当时此词一出,她便声名大噪于汴京。

除了家境好,她嫁的也好,在18岁时,他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也是"官二代",赵明诚之父当时乃是吏部侍郎。可以说她的前半生还是非常幸福的。

而他的命运从1102年开始,便进入了另一个轨道。先是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被调出京城。再到他的公公赵挺之罢官、病逝,慢慢的李清照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的诗词作品也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凄凄切切"的风格。

李清照的另一面

对李清照的下半生,大家都比较熟悉。反而对她比较幸福的那段时光,不太了解,在诗词作品方面也是如此。世人只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不知她也曾有少女娇羞的一面。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作于1100年,当时的李清照,还是一个16岁的娇羞少女。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是说:"刚从秋千上起身,都懒得去揉搓细嫩的双手。身旁的花枝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而她身上的香汗,此时也渗透着薄薄的衣裳。家里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了,甚至连头上的金钗也掉了下来。她娇羞地跑开,但却没走远,她倚靠着门回头看看到底是哪位客人来了,此时又闻到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句,我感觉写的太棒了,把少女的娇羞刻画的淋漓尽致。女生们自己想想,在你身上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情景。没有隐晦难懂、华美的辞藻,"普通"又不普通的句子,将当时的景象写得那么的真实。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幸福生活,以及李清照,不只是会写"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作人杰"那样的句子,她也曾有过少女的娇羞。

詹安泰在《读词偶记》里写道:"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老天"抛弃"了她,还是"眷顾"了她

老天抛弃了她,作弄了她,让她的人生如此起伏。家庭不幸、婚姻不幸,残忍的让一个柔弱女子,独自面对这一切。

老天好似又很"眷顾"她,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没有如此坎坷的人生,多舛的命运。或许这世间就少了一个才女,少了一个"婉约之宗"。

正是老天的这种"眷顾",我们才能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美到极致,又痛到令人窒息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