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鼠]
趣闻:鼠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
台湾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民俗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影响老鼠的喜事。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因为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风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龙]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蛇]
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年惊蛰,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
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
[羊]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
[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诉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鸡]
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狗]
宋代朱弁《曲湖旧闻》记录了一则因皇帝属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朝迁事事绍述熙、丰、神宗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狗在五行,其取类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矣。’”
旧时汉族民间有“赶毛狗”的节日风俗。“毛狗”即狐妖,相传妖于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人们在这一天晚上搭毛狗棚,并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驱邪。
[猪]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关于动物的趣闻
大象记忆力强。不少人认为大象的记忆力强,但根据科学试验,大象固然有时记忆力不错,但也经常忘这忘哪,如果有些指令过了若干时日没有使用,她们便要重新学习。
公牛忌红。实际上,公牛基本上是色盲,令它们激动的只是它们眼前抖动的东西而已,管他是什么颜色。
鸵鸟政策。我们骂人采取鸵鸟政策,是指它们逃避问题,不敢正面解决,事实上,鸵鸟并非在遇到危险时把头插在沙子里,以为眼不见心不烦。遇到敌人和其他危险时,鸵鸟的及时反应是仓皇而逃,走为上策,它们跑起来的速度每小时可高达50多公里,与马相同。假如来不及逃跑,鸵鸟就会蜷曲身体,缩成一团,让自己远看像堆草,以逃避敌人的视野。至于把头埋在沙子里的传言,大概是由于鸵鸟经常低头觅食。
蝙蝠吸血。全球大概有900多种蝙蝠,但绝大多数都不吸血,只喜欢吃昆虫。
世界上只有三种会吸血的蝙蝠,都生活在中南美洲,而且它们大多只吸牛、马、鸡的血,实在找不到其他动物,他们才会吸人血,即使人不幸被吸血,也不必惊慌,吸血蝙蝠每次只吸30毫升的血液,绝对可以泰然处之。
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睡觉,如果它们因受干扰而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那么它们会像人一样补回被耽误的睡眠。动物长期不睡觉会有死亡的危险。
科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动物体积越大,睡觉越少。这个结论适用于马、长颈鹿和牛,它们以吃草来消磨大量时间。马通常睡3个小时就够了,长颈鹿每天只需睡2个小时,大象只睡4~5个小时,也属于睡觉少的动物。狮子虽然体积不小,但每天睡眠时间多达18个小时,是极其明显的爱睡懒觉的动物。
动物睡觉的某些谜团已经解开。现在人们知道,为什么睡着的鸟不会从树枝上掉下来:它们睡得越熟,就会把树枝抓得越紧。鸟与人不同,人要抓住一些东西必须绷紧肌肉,而鸟要松开爪子必须绷紧肌肉。
海洋哺乳动物如何在水里睡觉的谜团也已解开。尽管它们的大脑里没有可以本能地发出浮出水面的指令的呼吸中枢,但它们在水里睡觉不会被淹死。鲸、海豚和一些海豹其实只用一半大脑睡觉。如果它们进入深睡阶段,一半大脑就关闭了,另一半大脑则操纵身体的游动。它们一只眼睛闭上,另一只眼睛睁开,侧着身子兜圈子,经常浮出水面呼吸。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们就转身,闭上另一只眼睛,用另一半大脑睡觉。海豹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换方向。
会“报警”的猫
菲律宾警方在接到报警后包围了该国一家银行营业厅,只留下一个出口。正当全副武装的警察准备冲进去拿下武装劫匪时,只见一只流浪猫慢慢溜达出来。原来,这只小猫从屋顶的小洞潜入营业厅后无意间碰响了警报器。
无时差困扰的“大颊鼠”
研究人员发现,大颊鼠服用“伟哥”后,能很快克服时差困扰。这一研究在年度“搞笑诺贝尔奖”评选中获奖。
误食毒品的猫
一只宠物猫被送到澳大利亚一家兽医诊所,当时这只猫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兴奋异常,原来它误食了人们聚会中丢弃的可卡因等毒品。经过治疗,宠物猫康复出院。
不经摔的长颈鹿
给大型动物治疗要冒很大风险。在瑞典的一家动物园,兽医为一只长颈鹿实施麻醉时,长颈鹿摔倒后不幸死亡,来不及躲闪的动物园园长被砸成脑震荡。
好运的刺猬
苏格兰尤伊斯特岛的刺猬多,而且吃珍稀鸟类的蛋,这让当地政府发起了清除刺猬运动。动物保护者对此十分不满,当地政府最终开恩,决定将刺猬捉住并送到岛外放生。
私人动物园
孟加拉国反腐官员搜查了一名前政府部长的家,没收的赃物不是非法所得的奢侈品,而是一座十分像样的“动物园”:四只鹿,七只孔雀、两只鸸鹋和其他各种珍稀鸟类。
被“忽悠”的鹦鹉
英国一家野生动物收容所里的一只17岁美冠鹦鹉把一碗巧克力做的复活节彩蛋误认为是真蛋,整整两个星期都坐在上面认真孵蛋。
高尔夫蟾蜍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小城的官员建议,人们打高尔夫球时可将当地一种令人头痛的物种——蟾蜍作为挥杆对象。这一建议令动物权利保护者不满。
开车牧羊
手拿小鞭赶着羊群——这一传统牧羊人的形象在希腊被颠覆。该国一名上了年纪的牧羊人因没力气站着放羊就自己开着车,让羊群跟着汽车走。
会开枪的狗
在美国俄亥俄州,一名猎手被自己的狗开枪击伤。这名倒霉蛋将枪放在地上去取被击落的鸟,不料枪口正好对着自己,而他的狗又踩到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他的腿部中弹了。
世界上最富有的狗
美国一只宠物狗继承了主人1200万美元遗产,不料近日屡屡遭到恐吓威胁,只好由遗嘱执行人安排乘私人直升机从康涅狄格州迁往佛罗里达州,在一处秘密地点安家。
这只狗名叫“麻烦”,是被称为“吝啬女王”的亿万富翁利昂娜·赫尔姆斯利生前饲养的雌性马耳他狗。赫尔姆斯利去世后留给“麻烦”巨额遗产。
寻找凶残的“怪兔”
《酷狗宝贝》电影有这样的情节:巨型兔子正在糟蹋英国所有农田里的蔬菜。英国东北部费尔顿的居民证实,的确有体形巨大的“怪兔”出没,所有见过这只巨兔的居民都为它的“体形与容貌”感到震惊。它不时留下一串被糟蹋的蔬菜,破坏能力极其强大。费尔顿居民正想方设法扑杀这只“怪物”。见过这只兔子痕迹的人称,它的足迹甚至比鹿的足迹还大。当前,有一名英国人饲养着一只类似的怪兔——这只叫“罗伯托”的兔子体重16公斤,体长1.1米,被称为“世界头号兔王”。专家称,这只兔子很可能由逃跑的宠物兔子转变而来。
河马与乌龟的“忘年交”
1岁的小河马与130岁的乌龟相互依靠,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非洲肯尼亚的海勒公园就生活着这样一对“忘年交”。
2004年末,肯尼亚暴发的洪水淹没了河马的栖息地,而紧接着印度洋的海啸,使一头叫做“欧文”的1岁河马被冲进了印度洋,最后被民众从海上发现并救了起来。被救后,成为孤儿的小欧文与肯尼亚海勒公园的百年大海龟“一见如故”。之后,小河马和老龟每天形影不离,相依相伴。这段“忘年交”被拍摄成纪录片《欧文和穆其:真正的友谊》,纪录片已传遍全世界,成为人类都感动的故事。
今年3月,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有人拍下了一只“四不像”的野兽照片。当地居民表示,他们还从未见过这种动物。至今,这只野兽是属于新种类,还是狐狸的变种,还没有人清楚。这只野兽身体细长,有袋鼠一样的脑袋、竖着的大耳朵、像老鼠般的长长尾巴。从远处看,这只“怪物”身体光滑、无毛。之后,有人把这只“怪物”照片贴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有人称,它是无毛的墨西哥狗,也有人说它像是传说中的“吸血怪”。生物学家表示,它很可能是红狐的一种,是基因变易的结果,形成了特殊的习性,但这种说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动物趣闻的散文随笔
化腐朽为神奇
粪便被人们认为是脏臭不堪的。有许多动物的粪便,却被当作药物治病。
蝙蝠被称作“夜明砂”;公鸡的粪名叫“白丁香”;兔子粪叫“望月砂”。化香夜蛾幼虫排出的粪便——虫茶,含有单宁和维生素,用开水冲泡,茶色碧绿,香味浓郁,不仅清凉去暑,提神解渴,而且能够助消化,止腹泻,对于牙龈出血、痔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最珍贵的要算“龙涎香”了。它是海中动物抹香鲸的排泄物。刚排泄出来的“龙涎香”恶臭难闻,经一段时间后,逐渐转为清香,且越放越香。龙涎香与灵猫香、海狸香、麝香齐名,被称为世界上“四大奇香。”龙涎香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同时又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药物,具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等功能。
此外,山区的猎人拾得虎粪焙干,可祛风湿;海边的渔民常将海燕的粪便收集起来,用来治疗疮毒。若被黄蜂蜇伤,用清水调蚯蚓粪便服用,可以消肿止痛;把狼粪晒干研成粉末,用黄酒调服,可医治疖肿、痈疔及冻疮。
贱如粪便是一种事实。粪土金贵也是一种事实——当然,要看是什么动物的粪便了。
特殊环境下练就的生命力
特殊的环境,可以造就出特殊的品格,练就特殊的生命力。
1936年,法国旅行家安让·里甫在千岛群岛上捡到几条僵硬的小鱼,准备煮熟来吃。谁知锅里的水快沸腾时,小鱼竟摆动尾巴在锅里游了起来,个中况味,类乎中国的一句谚语:“煮的鸭子飞走了”。
北极的黑鱼,在零下2°C的冰块中冻僵以后仍能自由活动;极地鸭,可以忍受零下110°C的低温。
美国阿拉斯加的金鹆鸟,鳘秋季飞往夏威夷群岛,到了春季飞回。途中,它们不吃不喝,竟能在海洋上空不停地飞行3000多公里。
蝎子,把它放进装有消毒砂的容器里,过9个月,它还活着,体重未见减轻;肺鱼休眠3、4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若要评选耐饿冠军,乌龟,它空着肚子可以活500多天;鳄鱼,可以700多天不吃东西;最厉害的得数大蜗牛,它居然可以离开食物和水活6年之久,桂冠非它莫属!
鸵鸟下蛋搞“集体化”
达尔文周游世界时,听南美的高桥人说,那里的鸵鸟集体造窝下蛋。达尔文惊奇地问:“怎么个集体法下蛋?”高桥人解释说,一只雌鸵鸟把蛋下到窝里后,即让另一只来下蛋;等到这个窝下满了10个蛋之后,便让一只雄鸵鸟来孵化,雌鸵鸟们又集体营造另一个巢,大家你一个我一个地把蛋下在这个巢里……
真的是这样奇特和有趣吗?达尔文通过仔细的观察证实了这个说法,并且作了科学的解释——这里温度高,如果自顾自地下蛋、孵化,下得早的蛋容易变坏,美洲鸵鸟以集体主义精神克服繁衍后代的困难,这是一种成功的“改革”,是生物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动性表现。
又岂能忽视集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