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湖北九头鸟,湖北“九头鸟”称呼来历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九头鸟”称呼来历是什么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俗语流传已久,它包含着外省人对湖北人的善意,亦有些无可奈何的嘲讽。但湖北人绝对不认为“九头鸟”是恶名丑号,你称他为“九头鸟”,他坦然受之,并有几分自得。“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大有楚君“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的遗风。在湖北人心目中“九头鸟”是刚强、机智的性格化身。
“九头鸟”是民间传说,但钟凤却是楚人的传统,楚人把凤鸟视为自己的图腾。楚王基至厚赏一位错把山鸡当凤凰的山民,为的是想得到真正的凤凰,楚人还将凤作为引魂之乌,认为只有在凤的导引下,人的精魂才能飞登九天,周游八极。在江汉地区出土了丰富的古楚文物,其中就有众多的凤鸟雕像和图案。这些凤鸟形象浪漫、洒脱、自信,或引吭长鸣,或展翅欲飞,表现了楚文化的清丽与俊逸,活泼与生机,它们是楚文化的精灵。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在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锦袍上有许多三头凤的形象,但见那一只只奇特的凤凰,一头长在正中,双翼齐举,翼端又各长出一个头来,头上还佩带着花草。头是生命和智慧的象征,从三头凤到九头鸟,是一种深刻的历史精神的传承。九头鸟是多头的神鸟,多头便于汲纳、聚各地之精华为自己所享用。湖北俗称“千湖之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东邻安徽,西接四川,南界湖南、江西,北邻河南,西北与陕西相连,号称“九省通衙”,居民荟萃五方,在保持荆楚风俗文化的同时,又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风俗景观,展现出不同的风土民情,构成了湖北民浴图画的五颜六色。
湖北是“三国”争战时期的主战场,这里赤壁战场依旧,长坂雄风犹存。众多的遗迹,丰富的民间传说供人凭吊和寻觅。神农架是一座神奇的绿色宝库,这里有珍贵的药草,奇异的“白化”动物和古老的树仲,并盛传有出没其间的“野人”,神农架的自然地貌风光也以奇、险著称。清江是土家族的母亲之河,这里的吊脚楼、油茶汤、摆手舞别具风情。江汉是荆楚文化的故园,这里的古城、古墓、古物把我们带进了橘诡的楚人世界。江汉还是著名湖区,水乡的渔歌、皮影、花鼓令人赏心悦目。黄冈地灵人杰,有闻名全国的教授县、将军县,还是著名的中医之乡。成宁温泉宜人,丹桂飘香。武当山、九宫山道风沐浴,巍峨挺拔。三峡是才子(屈原)佳人(王昭君)的故乡。磨山、东湖、归元寺、古琴台以及归来的黄鹤为现代都市武汉增添了光彩。
“九头鸟”正展开它五彩的翅膀,高唱一曲凤兮归来!
为什么湖北人被叫做九头鸟
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湖北人非常的精明,做事情不吃亏,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都能够做到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之所以把湖北人称为九头鸟,跟明朝时期的首辅张居正有关系。张居正是一位有头脑的好官,他推行了许多的政策让明朝得以延缓没落。
当时,贪官污吏横行,张居正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从百官当中挑选了九个品行正直清廉的人出来,任命这九个人为监察御史,下到全国各个地方,查看官员们的办事情况,是否有贪赃枉法的行为。
为官有几个是不贪的呢,更何况有许多贪官都以为自己天高皇帝远,在偏远的地方皇上是不会知道的。这九名监察御史的出现,让贪官们都非常的紧张和害怕,对这九命监察御史都是恨得牙痒痒的。
张居正是湖北人,偏巧这九名监察御史也都是湖北人。当时的那些贪官就用“九头鸟”来形容这九命监察御史,“湖北佬”说的就是张居正了。后来,这句话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到今天还在使用,成为了湖北人的一个“标签”。
“九头鸟”是上古时期的传说的一种鸟,这种鸟有九颗脑袋,看起来就非常的恐怖和可怕。而且,这种鸟专门吸食人的魂魄,被吸食之后就没命了。人们认为九头鸟是一种非常不吉利,是让人厌恶的鸟,代表着不详的预兆。
将九命监察御史比喻成九头鸟,就能够想到当时那些贪官对张居正和监察御史到底心理有痛恨了,觉得他们和吸食人魂魄的鸟是一样的。其实张居正当时的许多政策,就像是给明朝续命一般。可惜的是,在张居正死后60年,明朝的大限就到了。
为什么叫湖北人称之为(九头鸟)
由于人们对“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则流行谚语的褒贬不一,理解各异,近年在《湖北日报》副刊上又有好几位作者对此各抒己见,颇为热闹。有一位原籍武汉的台湾民俗学家朱介凡也撰有《九头鸟传说》一文,此文长两万字,引述中国古典文献包括许多地方志中的材料近百条,对九头鸟这一俗谚的今古演变及社会文化内涵进行细密考评,原刊于《东方杂志》,后选入作者自编的《中国谣俗论丛》。近日重读此文,感到他不仅是引述资料最丰富,而且是论析明晰合理、令人信服的难得之作。笔者特撰短文予以评介。
介凡先生认为,九头鸟的传说,实脱胎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这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也可以说九头鸟就起源于《山海经》中的九凤。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更加神奇了。《山海经》中不仅有九首之凤,还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所以九头鸟最初并不含妖气。
关于九头鸟染上妖邪之气,在中国民俗中演变成招人厌恶的反面角色,是从汉代小说所载“周公居东,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犹余九首”开始的,后来的《荆楚岁时记》、《酋阳杂俎》、《齐东野语》诛书的记述渲染而广为人知。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留下《鬼车诗》一首,对此有最为生动完整的记述:“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属,弯弧陴遂出九州,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透,自从狗嗤一头落,断头至今清血流,迩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咻鹠。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有时余血下点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两头反为祥。……”这里讲,对九头鸟的仇视,是从春秋时曾被楚人战败的周公开始的。后来此鸟被天狗咬去一头一尾后,断头处血流不止,人们以为被血滴玷污即属不祥,于是九头鸟就成妖邪之物了。但欧阳修不信此说,而是主张“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见妖由人生,同九头鸟的形态习性其实并无多大关系。
以九头鸟象征人事,介凡先生从历史上举出两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为相有关。这里又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患病时,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迹近铺张,事为九大御史前后参奏,而张之地位并未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以为九头鸟再厉害,也敌不过一个湖北佬。在这个说法里九头鸟乃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其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这九头鸟的谣传,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
另一说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据有关史料记载,鄂之圻黄地区,曾据山岩拼死抗清。大局既定后,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又拒绝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众所共弃;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莫不恼恨交加。在无可奈何之下,因荆楚向有九头鸟传说,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后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再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因而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高唱:“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
至于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诈较多。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本来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后来就变成湖北佬了。
从这位深谙湖北风土人情的台湾学者的文章可以看出,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后,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系起来。但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有时则用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这些含义和用法都是历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在今天也就没有必要就九头鸟本身确定一个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释。随着湖北人地方性格及其历史地位的丰富发展,九头鸟这句俗谚自然也会具有新的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