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范蠡经商之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
1、捕捉商机
范蠡有着非常灵明的嗅觉和捕捉商机的头脑,把产量多的地方的东西运到产量稀少的地方去卖,这样可以赚取其中的高额差价,而且又利国利民。可谓一举两得。
2、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这一代对于现在来说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范蠡做生意总是提前把货物资本准备好,充足充分。比如说,春秋两季节的产品和夏冬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冬天缺乏棉被,夏天缺乏丝绸之类的。
如果到了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再着手准备必然会措手不及,所以在根本就不需要棉被的时候,就应该提前预备。
3、诚信
这一条相信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如果没有诚信,只有欺诈和被逼的伎俩,相信经营可以获得一时之利,却难以长久。想要获得长久的利益,坚持诚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4、质量第一
范蠡在经营农业和养殖业的时候,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追求要做到产品的高端、品质的优良,而绝不为了蝇头小利而盲目扩张,以次充好。
扩展资料:
范蠡的历史评价: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称为一代商圣。范蠡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智慧超群,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范蠡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在于心系天下,以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成名就后,他不留恋功名,激流勇退,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人生哲学。
浅谈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嵇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著作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范蠡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五岁。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吴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种见范蠡,范蠡时年二十岁。
公元前511(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二十五岁。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年);吴再次代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52岁。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
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卒,时年范蠡71岁。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什么
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是:
1、捕捉商机;
2、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3、诚信;
4、不赚取暴利、还利于民;
5、质量第一。
范蠡做生意、赚大钱的八字真言:
一、“优”字真言:货真质高
范蠡在《货略》中说:“务完物”,讲的就是产品要好、质量要高、货物要真,这是做到“优”字真言的三大关键。做生意,产品质量的优劣关系你的商誉,进而直接影响你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生意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质量上动手脚,要坚守诚信,绝不能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二、“先”字真言:顺势而为
所谓“先”,就是指提前预测行情,对市场有精准的预见性,重点放在做“势”上,顺势而为。范蠡做生意赚钱,十分重视对市场行情提前预判,并精准把握其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到随行就市,把握先机。“先”字真言的奥义是靠“势”赚大钱,如果生意人只是单纯把手头上的生意做好,完全不顾大势,那往往是小买卖,很难赚大钱!
三、“异”字真言:与众不同
马云有一句语录,叫“与众不同不是我做出来的,而是我的本能”,而事实上,范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做生意要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要保证一个“异”字,不要做跟风生意,而是要做到与众不同,善于出奇制胜。
四、“时”字真言:把握需求
范蠡有一条生意经,叫“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大意是说,知道何时打仗,就能从各方面及时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什么时候有需求,才能真正懂得货物的价值,并卖出好价钱。这条生意经中的“时”“用”,就是我们常说的供给与需求。
做生意、赚大钱,就是要搞清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真正搞清楚了,那就没有什么生意是做不成的。
五、“薄”字真言:薄利多销
“薄”也就是薄利多销,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不敢居贵”,这讲的就是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的生意经。做生意,“薄利”是手段,“多销”才是目的,但“薄利”却又着极为明显的优势,既能吸引顾客,又能赢得好名声,还能保证产销速度,可谓一举多得。
六、“快”字真言:资金周转
范蠡所谓的“快”,主要是强调资金周转要“快”。在《市略》一文中,范蠡提出“无息币”的概念,就是说资金要不停地循环运转,如“行如流水”般,这与现代经营管理中的“现金流”和“库存周转次数/率”基本是一个概念。
资金周转的确要快,一旦慢下来或者停下来,那就意味着现金流出问题或者枯竭了,那样的话,生意基本上就是宣告失败了。
七、“准”字真言:低买贵卖
范蠡认为,货物价格的变化是有其规律的,做生意,就必须做好价格研究,掌握其中规律,在供大于求选择低买,在供不应求选择高卖,精准把握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供求之间的关系,如此,赚钱自然不难。
八、“借”字真言:整合资源
“借”,就是借力、借势乃至借钱,强调的是整合资源为我所用,这一套范蠡玩得也很早,比如,他曾经想将北方的马贩运到需要战马的吴越之地,但沿途很不太平,在得知一个麻布贩子对这条道路很熟悉之后,就以免费送货为名,吸引这个人前来合作,借其之力,将他的麻布还有自己马匹安全送达吴越,由此获得巨额利润。
关于范蠡经商之道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