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的搞笑经验?360搞笑图片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740

360借条怎么样可靠吗

我从专业角度来给你说说情况。

360的搞笑经验?360搞笑图片

1、360借条虽然利息高的吓人,但仍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低于24%,大约19%-22%左右),你只是被借条上各种“货币幻觉”欺骗了。目前中国的银行同期利率,普遍是存3%,借6%,包括买房按揭大约也是这个比例,只低不高。而世界其他国家的银行大约是存3%,借4%,所以中国的银行是世界上最黑的银行,网络借贷是比世界最黑的银行黑4倍的暴力高利贷!不要去看他们鬼的日利率,谁TM按日利率结算?!乘以365去算年利率,你就知道什么是高利贷了。什么是“货币幻觉”?最简单的说:1包牛奶卖2元有点贵,1.99元你就觉得不贵了,这就是最有名“货币幻觉”。复杂点的,我们看香港电影,经常听到“借十拿九还十二”,也就是借9元还12元(按1年算),粗算一下33.33%的年利率。但按照等额本息来计算,年利率高达57%!并且往往只有3个月的借款期,年利率就是57%x4=228%!!年轻人,知道多黑了么?

2、360默认是等额本息分期还款,并且再三提示你这种还款方式轻松,骗人的!等额本息分期还款,前几个月比随借随还(类似于等额本金)还的少,但还款总额是最多的,并且是一次性计算(本金+利息)/借款期。所以有人借了1天就要还全息就是因为这个。随借随还虽然前3个月还款吃力,但越往后越轻松。360授权查询你通讯录和通话记录,在你借款的合同上都有隐晦的提及,只是你看的不仔细,这一点无可否认。

3、尽管上述2点,你拿到手的毕竟是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从法律角度上来讲,你有还钱的义务,包括(部分)利息。

4、360爆通讯录,也在合同上有提及,但仅限无法联系到你,这属于恶意暴力催收,如果真走法律程序了,这一点会多少有点帮助,但不太可能让你免还款。360借条是雇佣了多个专门的催款公司,从法律角度上来说,360可以逃避大部分责任,而那些暴力催款公司/人员,换张皮就继续了。催款人员会“恐吓”你,你不还款就给你亲朋好友打电话,很多人都会随口:你打吧。催款人员就等你这3个字,他们都有录音的,这就是你授权了他们爆你通讯录。你要这么说:我有电话录音,我不授权你给我通讯录的任何人打电话,如果你打,就要承担所有法律后果。

5、360要是说给你寄律师函,你只需要问他公司名,地址以及对方的姓名或员工编号,电话那头利马就怂。所谓的律师函,只是“合法的恐吓信”而已,只要有律师资格的人,随便建个皮包公司,要发多少律师函就有多少。真正有律师资格证的人,没有一个愿意蹚这趟浑水,恶意催收、恐吓本身就违法,如果真闹大了丢了律师资格证,不但得跪着哭,还有可能牢狱之灾,尤其他们这群人还是知法犯法,更是得从重严判。

6、起诉方面,起诉费用是涉事金额的5%左右,360需要到你当地的法院起诉你,如果你不在你户口所在地,且在其他地方居住满3年,那么起诉地点会是你居住地法院。算上人工费交通费,低于5000是不值得起诉的。如果你真的接到了法院传票,就得乖乖去法院,先是有专门法院人员调解,99%都在这里完成,如果法院的工作人员调解无效,就要上庭判决。开庭判决的结果没有商量的余地,是一锤子买卖。这点借款金额只配当地的初级人民法院,如果你或360觉得判决不合理,可以去中级人民法院2次上诉,第2次判决是真正的一锤子买卖,是终判画句号的,任何法院不受理3次上诉。第2次判决如果判你不用还钱,你就可以在法院门口尽全力的嘲讽360,但如果判你必须还,你卖车卖房也必须还钱,否则360可以申请法院对你资产查封,后续强制执行。法院传票一般不会作假,传票上一定会盖有法院的公章,而私刻法院公章是违法的。

7、关于还款2种,无力偿还和恶意拖欠,任何时候,无论法院调解还是判决,法院绝对不可能往死里逼迫你,如果你真的无力偿还,根据你的家庭情况、个人收入等,约定什么时候还清,或者每月还多少等,如果你完全没有收入无力偿还,法院不会让你去卖血卖肾,会协商等你有钱了再还。

8、关于360通知你各种刑侦大队和去公安自首等欺诈信息。你和360借条之间是借钱还钱问题,属于“民事纠纷”。而“刑侦大队”,从名字上就知道是刑事侦破工作的,和民事纠纷有毛关系?你可以百度一下“刑侦大队”,看看他们是做什么的。刑侦大队不受理任何民事和刑事诉讼,因为它不是应诉部门,刑侦人员没那么大权力。如果电话上通知你这类信息,你就说我不知道我们市刑侦大队在哪里,你既然寄了就肯定知道,麻烦你告诉告诉我,如果我去了没有就属于你欺诈!我这是电话录音的!对方利马就得挂电话。还有搞笑的让你去公安局自首的,去公安局自首的前提条件是你触犯刑法犯罪了,动动脑子!

9、催款人员几乎都会“劝”你跟亲朋好友借钱还款,这是违法的。为什么呢?因为360借条属于金融借贷行业,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行业风险,也就是有收不回资金的情况。而无论是“借”还是换个说法所谓的“周转”,都是360想规避这种风险,把这些风险转嫁给你的亲朋好友,真是春秋大梦美滋滋。所以中国法律不支持借款还钱,你更没有义务去借钱还款。父母帮你还钱是爱护你,父母不帮你还钱是正常,更不用说其他亲朋好友。法律上没毛病。就算打官司打输了,法院也绝对不会让你去借钱还款。

10、一定要电话录音!!!!一定要电话录音!!!!一定要电话录音!!!!

11、如果有催款人员上门催款,他们没有收取欠款的资格,就算你还钱也不给他们,否则他们拿走了钱,你的还款额还是不会少,如果他们说授权收取一定要拿走,现场录像,写收据。

12、催款人员上门各种半夜敲门,写字泼油漆,或者到你单位去闹,违法!从民事纠纷上升到了刑事责任了,报警。刑侦大队会来收拾他们。不要怕事小放了他们继续祸害你,第一次拘留3天,第二次拘留7天,第三次拘留30天,无论是保释还是行政处罚,他们都靠不起。不要怕他们打你和非法拘禁,这是犯罪行为,没个十万是“亏本”的,更别怕死,中国公安潜规则:命案必破,枪案必破。你这点钱他们会掂量掂量根本不值。

13、非法的砍头息。假设借款10000元,年利率20%,对方放款说要先扣掉第1个月的利息,即10000-925(大约数),只给你放款9000多点,这是绝对违法的,只要开这个头99%会被套路!!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你拿到多少钱就算多少钱的利息。

14、恐怖的套路贷。被套路了是十分恐怖的,千万别想着拆东墙补西墙,千万别想着借别的款还这个款,更!更!更!不能相信出借方给你提供的各种“还款方式”。宁可打官司也绝对不能再借!!网上借2000还20万的事是真的,就是这么一层层被套进去的。各种让你写20万的欠条啥的,都是不合理的,就算急的把翔拉在裤裆里,也不能答应这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

15、各种网络小额借贷,都会使用货币幻觉+数字欺骗,不要轻易去借,借之前一定要算好利息是多少。国家法律目前支持的:利率超过36%的,超多少对方必须返还;利率在24%-36%之间并且还未支付,可以不支付,已经支付过了,对方不用退还。低于24%合法。

16、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个妹子,借款1000元,借1个月,还1300,她竟然还同意了竟然敢借!!!!1000元,1个月300元的利息,1年只算利息都有3600元,年利率是360%!贴吧里有个朋友总结的很有意思:这么高的利息,就算是去拿钱救命,也是一命换一命,还不如直接去抢银行,反正都是死,抢银行还说不准能多抢点。

17、【重要】关于征信,已确认360借条接入了人行的征信系统,只要你逾期,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算你倒霉,系统自动报征信没商量。还要缴纳罚息。所以要不就跑路豁上了不还,要么乖乖的挨宰。不良征信记录的人,银行拒绝办理贷款(买车买房被拒),拒绝办理信用卡(有些银行还是可以办的),拒绝购买机票,火车只能买硬座,星级酒店拒绝入住,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场所拒绝进入,子女不能就读私立学校。除了银行业务其他几条没多大意义,没人和钱过不去你懂得。最后一条虽然一般情况下私立学校为了赚钱肯定让你就读,但他们随时有开除你子女的权利,比如你想让孩子读某某专业而学校这门课程排满人了,他们会让你换专业,你不同意就有理由劝退。总之碰上就是个麻烦事。

18、如果你的征信有不良还款记录了,也不用太害怕,银监会规定不良还款记录最多只能保存5年,从你还完欠款开始,5年后就可以重新做人了。另外不要轻易的去碰什么京东白条,蚂蚁借呗,蚂蚁花呗这类东西,很容易不一小心5年期重计!!!

腾讯360之争的原因

360与腾讯之争原因:

9月27日,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此次360引爆腾讯客户端之争。

【9月27日消息】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

据悉,此次发布的360隐私保护器第一版,目前仅支持用户投诉最多、覆盖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qq(TM暂不支持)。

经体验发现,360隐私保护器直指qq侵犯用户隐私。五分钟左右,共监测出170个文件或目录被qq查看过,显示其中153项可能涉及到隐私。

事发后360观点:

360安全中心负责人表示,近期接到大量用户投诉,称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经验证,某些客户端软件,的确会在后台密集扫描用户硬盘,并悄悄查看与自身功能毫不相关的文件,如用户浏览历史、网银文件、下载信息、视频文件等等。许多用户由此担心这些软件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个人隐私数据。

360公司总裁齐向东表示:“我们希望360隐私保护器的推出,能给广大用户更充分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从而推动客户端软件业的行为更规范、透明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官方标准,将具有“未提示用户或未经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的软件定义为“流氓软件”。

齐向东称:“这种窥视用户隐私的行为与流氓软件的行为完全一致,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这类隐私数据的采集过程都在后台完成,普通用户很难了解这些软件暗地里都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对自己的隐私被窥视、隐私数据遭窃取往往浑然不觉。”

360公司表示,该软件为绿色软件,会默认安装在用户电脑桌面,如需卸载只要将文件夹删除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中秋假日前,腾讯曾向一部分用户推广qq电脑安全软件,这款软件被认为是360安全卫士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借助腾讯庞大的推广渠道给360造成一定压力。

腾讯声明

今天刚刚又收到了两条信息,觉得很搞笑。早些时候是腾讯公司发的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腾讯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金山、百度、腾讯、傲游、可牛等公司今日联合发布“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旨在“揭露360的种种恶行,表达坚决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的行径,并呼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下是联合声明全文:

金山,中国本土市场著名的专业安全厂商;

百度,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

腾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傲游,超过5亿次下载的专业浏览器开发商;

可牛,新兴的安全软件厂商。

我们来自互联网不同的服务领域,一直致力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都遭受到同一企业的恶意攻击和伤害。我们特此发表联合声明,揭露360的种种恶行,表达我们坚决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的行径,并呼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网络安全是广大用户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各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各企业本应通过公平竞争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网络安全。但是,这家企业热衷的不是保护用户安全,而是打着“安全”的幌子,通过对用户实施“安全恐吓”和“安全欺诈”,达到诱导用户安装自己软件、卸载同行软件的目的,从而以此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一、2010年3月,360将百度工具栏定义为恶评插件。此后不久,360又在进行系统扫描时,将百度工具栏评定义为“系统安全漏洞”,并不遗余力地提醒用户卸载,对百度工具栏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百度已经于2010年8月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而事实上,百度工具栏仅为一款网页浏览辅助工具,360将百度工具栏定义为“系统安全漏洞”纯属无稽之谈。

二、2010年5月,360安全卫士以“金山网盾破坏360木马防火墙运行”等莫须有的罪名,强行提示用户全面卸载金山网盾。此后不久,360杀毒也开始提示用户卸载金山网盾。事实上,在钓鱼网站日益横行的今天,金山网盾为浏览器厂商提供安全模块,以保护更多的用户上网安全。而360安全浏览器认为该安全模块对其造成了威胁。为了谋取商业利益,360悍然发动了对金山网盾的攻击,强行卸载金山网盾,剥夺用户选择权。

三、2010年5月,360安全卫士以“不安全”为名,恐吓用户,拦截傲游及其他浏览器的正常的默认设置,并从各种渠道强制安装360浏览器,再以安全名义接管默认设置和强迫用户使用;

四、2010年5月25日,可牛免费杀毒第一个版本刚诞生5分钟,就遭到360安全卫士的恶意拦截。可牛通过技术分析,发现360早在5月24日(发布前一天),就已经制作好了拦截数据库。360从其云端服务器对360安全卫士下达指令,阻止用户下载安装可牛杀毒。

五、2010年9月,360悍然推出“360隐私保护器”,将正常的用户操作和QQ安全检查模块诬蔑为腾讯QQ窥视用户隐私。任何第三方程序凡是名字被修改为“QQ.exe”后,都会被提示窥视隐私。该公司还通过其软件弹窗、官方网站专题、博客及微博等各种方式进行恶意传播扩大影响。

我们都是专心为广大用户做产品、做技术、做服务的负责任的企业。但是在360这一次次恶意攻击面前,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被肆意地抹黑。360通过扣帽子和打棒子来透支网民对安全产业的信任。360对同行恶意攻击的行为让我们忍无可忍。

我们特此发表本联合声明,一方面披露该公司恶意竞争的真相,同时也表明我们对此种恶意竞争行为予以坚决抵制的立场。再凶恶的病毒和木马来袭,我们都无所畏惧。对用户的庄严承诺,我们会永不放弃。我们同时呼吁更多的企业加入我们,一起来抵制这种严重扰乱市场规则、冲破商业道德底线的行为。我们恳请有关主管机构对360这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对360恶意对用户进行恫吓、欺骗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净化行业氛围,还中国互联网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此,我们郑重承诺,并呼吁广大同行和我们一起做到:

一、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健康、良好的市场氛围;

二、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

三、共同推动及协助行业主管机构出台行业规范,有效约束市场竞争行为。

我们呼吁广大用户理性客观地看待信息安全问题,认清恶意竞争的真相,不要被某些不良企业的“安全恐吓”所蛊惑和欺骗。同时,我们也呼吁主管机构、行业专家和互联网从业人员对行业进行共同的监督,以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联合声明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金山公司、百度公司、腾讯公司、傲游天下、可牛杀毒

360贼喊捉贼

360近日推出了个人隐私保护器,主要针对的目标是腾讯QQ软件,此消息一下子引起了各大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因为此举是360对腾讯的正面挑战。但值得深思的是,360作为一个有“前科”的流氓软件,何以能做出如此贼喊抓贼的举动呢?以我看来,无非是桌面用户争夺战白热化阶段的一个典型代表。

360为什么要针对腾讯

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腾讯QQ电脑管家迅速扩张到1亿用户,抢走了360约40%的份额。而在不久之前,周鸿祎也表示360需要的不是打工者,言下之意或许是360安全卫士需要一批诽谤QQ电脑管家的网络打手。

中秋节、国庆节都是网络木马、病毒泛滥的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让初级网民不帮助木马进行传播才能确保互联网的安全,而360安全卫士却把QQ对用户安全的保护说成是窥探隐私,于是堂而皇之的推出了监控用户QQ隐私的360隐私保护器(简称360窥探器),坊间也早有传闻360依靠兜售用户数据为盈利方式。

此次360安全卫士绑架民意利用网络打手进行所谓的口碑营销也是出于对QQ电脑安全管家功能强大的恐惧,业内的人也都知道,360在自己的公司也同样开展网络舆论监控等口碑营销的基础工作,其底下有一批网络水军。

而360的隐私保护器,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它并不提供“阻止窥视”的功能。因此,360匆匆推出的这款隐私“保护”工具,意义并不在于保护用户隐私,而是恶意误导用户,让用户认为“腾讯是个坏家伙”。

360在推出隐私保护器后,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随便新建一个记事本,然后把名称改为QQ.exe,结果360隐私保护器认为该程序存在窥探隐私的行为,当然,将360杀毒的名称改为“QQ.exe”,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昨日,腾讯也发表声明,承认扫描EXE文件的行为。但如果扫描EXE也叫隐私侵犯的话,那所有的反病毒软件包括360自己也都是窃取机密。从360提供的图片上看,都是.exe执行文件,如果是扫描盗号木马,一般都会去扫描.exe执行文件,所以这个还不能断定是窥视用户隐私。另外有编程常识的人都知道,用户数据都不是放在EXE文件里的,看看360的声明就会觉得很可笑。

360“贼喊抓贼”

大家都知道360的“红衣大炮”是做流氓软件出身的,早些上网的人都知道3721这个软件。这就是“红衣大炮”做出来的。现在360也是继承了3721的流氓风格,强制安装360浏览器,从360浏览器里的网址导航挣取更多的利润。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商业行为,还说什么免费。

记得去年的时候,就有360的离职员工将360偷用户隐私的行为曝光,我特地找来与诸君分享:

1.360为什么每10分钟联网上传数据?

绝大部分360的用户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360安全卫士每十分钟联一次网,每次上传6KB左右数据,一天上传约1MB数据(不包含下载数据),一年约350MB数据。风雨无阻,永不间断。

一个安全软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的上传数据呢(注意不是下载,给系统下载补丁包的流量不是上传流量)?查询是否有新的补丁包一来不需要这么频繁,二来不需要这么大的数据量。秘密就是我们搜集用户的隐私数据,并上传到服务器。当然,我们做了精心的设计,为了避免一次上传过多信息,容易引起用户警觉,采用了高频度、小流量的策略,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以防用户警觉。周总最近又在吹嘘“云查杀”,其实就是为了掩盖这个问题。

2.360为什么要获取用户隐私呢?

360是免费的,靠什么养活公司、养活我们这个团队呢?360对外号称的,靠代理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的收入、靠软件推广的收入,其实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奇虎团队和服务器开销。周总花掉了大笔VC的钱,一次次不能兑现对VC的承诺,奇虎再融资难上加难。面临VC业绩的压力,铤而走险,周总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免费产品放广告是互联网的模式,但是,安全软件不像新浪拥有广告时间(用户上新浪总要看10分钟),安全软件的广告机会不多(这是周总非常痛苦的一点,所以360为什么经常提醒用户什么补丁,安全新闻,等等,主要是吸引用户,争取广告时间),广告时间很短,要做广告就要精准,要精准,就必须了解用户信息。有了这些用户隐私,广告才够精准,就像此前的分众无线一样。用户隐私数据的商用价值我们已经不必怀疑了,手机上用户的隐私更多,更值钱,无数垃圾信息的puh公司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周总做3721的时候,什么“博彩”、“**”的关键词都卖,赚钱是根本。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自己隐私不在意的人,用隐私换取免费服务也还划算。不过,手机上的对隐私在意的用户可能多一些。理解了这些,有许多和360有关的事件迷局也就迎刃而解。

3.360真正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360对外声称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卖卡巴斯基。但是,360是代销卡巴斯基,代销的毛利率很低,15-20%左右,这点收入对于360而言是杯水车薪。360最大的收入是“互联网黑社会”,收保护费;交了钱的程序有点问题也可以放过,还帮助推广,网评自然很好;不交钱的,网评就很差,还加入黑名单封杀。当然,最初依托奇虎社区上的“擦边球”内容给网站带流量,也为360带来一些收入。

有了360大量获取的用户隐私信息为基础,有了360保险箱的帐号关联,360的浏览器在精准广告上也就往前走了一大步。这一点对于广告主有价值,对用户也许会是个“灾难”。前段360宣传了自己的一个案例,协助公安部门破了一个案,但是,没有用户信息作为基础,怎么协助呢?

4.周总为什么到处宣传的所谓“云查杀”?

周总最近宣传的,所谓的360“云查杀”(把查杀工作放到360服务器上),实质是为了掩饰360每10分钟频繁联网,掩盖其上传用户隐私的问题。周总号称扫描速度是传统杀毒软件的10倍,扫描快的原因是采用文件名匹配来进行最简单的模式匹配(叫一样文件名的文件的就是木马?这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误杀。难道在中国叫陈水扁的都是浑蛋?)。360所谓的“查杀10万木马”,是因为360根据文件名来判断病毒,病毒传播者只要改一下名字,奇虎360就得重新加入木马病毒库,所以一个病毒文件要是有10个名字,360就要加载10次木马姓名库,别人要查一次就够了,可360要加载10次。所以360才会费力去“查杀10万木马”。

网上有篇帖子,说周总最新在手机上推出的扣费克星,也采用了同样的匹配文件名的简陋技术。tompda上有人反编译了代码,发文说明了这点,也许一场新的闹剧又要上演。

5.为什么360只靠文件名查杀也能杀出木马,还号称比专业杀毒软件更好?

周总被迫出走雅虎之前,曾经利用3721干过一件大事:他通过遍布全国的3721客户端,在用户机器上种下了后门,包括dll和驱动。而打开这个后门的秘密,只有周总和几个核心人员知晓。这也就是为什么360一推出,就能让用户感觉到特别好用的最大原因,因为它查杀的木马,都是此前用3721客户端自己种下的,自己种,自己杀,效果当然顶呱呱。

为了维持奇虎360的口碑,周总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不断制造新木马和流氓软件,再不断进行查杀。

6.为什么绿霸受阻?

前一段,政府推动的绿霸计划,希望解决青少年的上网色情内容过滤问题。但是,绿霸和360的预装策略冲突,一旦装了绿霸,就占领了360在PC上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就可能发现360的上传用户隐私的问题,那对360是很大的危机。因此,360成了在幕后攻击绿霸的推手。

7.为什么360表面上口碑很好呢?

周总逢人就说,360没有花一分钱的推广费,完全靠口碑传播发展的。其实,以我跟随他多年的经验,基本说什么,就不是什么,随时可以变卦,说话就是放水。

与其360说是安全软件,不如说是管理软件,最初定位就是帮助用户管理补丁、卸载程序、提供软件下载,很多功能是超级兔子做的事情。当然,360做得更深入全面。360在产品体验设计得不错,动不动弹出来告诉你帮你做了这个,做了那个,让用户感觉干了很多事情。因此,360吸引了很多草根的用户。

但是,装了360,该出问题还是会出问题,该中毒还是中毒,该中木马还是中木马。真正的业内人士,金融、电信、政府的人员担心“偷东西”,都不太敢用360。

360的媒体控制力很强,周总在市场营销上很有天分,360在PC预装上下足了大功夫、大价钱,对外声称,很多中关村装机器的人推荐用户用360,不花钱,谁会帮你推荐。强有力的媒体控制,强有力的市场预装推广,一些不错的功能体验,掩盖了360许多本质的问题。

8.360为什么要进入手机?

360的收入增长将以打扰用户、获取用户隐私为主要手段,因此收入基本不具备成长性。360的收入对于投资人来说还是个故事。360在互联网能够拓展的领域基本差不多了。手机是下一个增长点。

PC上隐私有限,手机上用户的隐私更多,更值钱,无数短信puh公司已经证明了这一点。360要进入手机领域,成为移动互联网“黑社会”老大,总领手机软件公司生杀予夺的大权。

9.为什么做扣费克星?

从扣费克星的查杀列表可以看出周总在手机上沿用了互联网上的思路痕迹:实施焦土战略,先扫清手机上的常用小软件;然后,开始收保护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扣费克星”这么响亮,当然要加入恶意扣费软件。但是,手机大头、千尺、来电秀、许多无线SP公司的商用收费软件大都被加入列表。想在手机上发展又没有很强靠山的公司,要注意了。

周总一般先不会得罪大的公司,有不少大公司的软件一样是收费的,但是名单中并没有。联合少量大的,打击小的,这是做流氓的高级策略。当然,大公司也别着急,周总最厉害的就是各个击破,先解决小的,然后逐个收拾大的。

因此,扣费克星对于用户很有吸引力的。也许周总早就在手机上布局了不少流氓软件,然后自己杀自己。拿着打流氓的旗号,打造一个更大的流氓软件公司,和360在PC上的思路完全一致。

10.为什么要以个人名义发布扣费克星而不是360?

很多人会问,扣费克星是个人做的,和360有什么关系呢?360为什么用个人名义发布扣费克星,估计原因有三:

1)周总在PC上干得黑事太多,在手机上不想得罪太多人,所以找了个个人作者来顶缸(手机上的SP公司,如果知道是360挡他们的路,个个都不是好惹的);

2)用个人作者发布,容易骗取草根网民的认同感和同情心。你看我是一个网民,被扣钱了,所以做了个软件,帮大家解决问题,外表看起来多感人啊。

3)用个人作者发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多SP和无线领域的公司,肯定会认为个人作者的产品,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不太关注。而360已经在暗渡陈仓,大规模推广扣费克星,等到扣费克星控制局面后,再变身为360。

360官方还象模象样的发表申明说“360只发布了手机卫士(垃圾信息过滤)这一个产品,其他产品与360无关”,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360自己发布了一个进行垃圾信息过滤的产品,从第一个版本看还比较一般,和信安易等比还有很大距离。当然,360官方说法就是,这是实验室流传出去的beta产品。据说,这几天又推出了一个安全管家,对软件的评论基本一样,估计也是360的,手机上即将开始一场腥风血雨。

11.奇虎社区今后怎么发展?

答案就是不发展。奇虎的发展,基本完全靠色情擦边球内容来充流量,社区不作了,原有的人走的走,没有走的,就帮周总做宣传,打口水仗,帮周总打压瑞星、金山。说到金山,前一段网上有争论“在手机有没有病毒?”,居然有所谓金山的工程师出来说明没有病毒,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金山员工?还是金山前员工?是代表金山,还是代表个人?也很可能是360雇佣的写手断章取义,扭曲了人家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手机病毒是事实,这是任何一个安全工程师都知道的基本问题。手机病毒还没有象PC病毒那样大规模爆发,不像一些手机安全公司宣传得那么严重,也是事实。当然,善于打擦边球,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是周总及其雇佣****擅长的事情。

12.为什么周总对媒体控制力强?

周总身边有人上可达政府,下可控制媒体。从3721开始,周总最擅长的就是口水仗,到雅虎,可以说周总的势力范围更是遍天下,据说为周总服务的记者不下千人,各地临时调拨的****可达万人。奇虎最初要做论坛搜索,Discuzz!和一大批互联网论坛都是周总投资的。一些媒体朋友不服气,周总甚至设计将其投入监狱。如此的手段,媒体哪能不服气?

扫黄期间,其他网站都被关了,奇虎没事。但是,最近奇虎常常被点名批评涉黄,前一段又被处罚了。涉黄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渐渐也没有人敢帮了。也许验证了那句话“夜路走多了,总会见到鬼”。

13.为什么表面上360如此成功,而最初的核心骨干却一个个都离开了360?

今天360的团队早已不再是360最初的那批团队,最初的核心团队早被周总逐个换掉了,360产品的方向也偏离了最初的目标。我们(360最初团队)原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伟大的产品,但是360后续发展的方向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把控的。为了商业利益,360中加入了太多的、标称为“安全软件”不应该做的功能。

离开奇虎,实属无奈。我们不愿意自己精心付出心血打造的360产品(最初的360)又一次成为人人唾弃的流氓软件。如果公司真的好,真的是为了用户,我们为什么要离开?

现在360已经成为周总收黑钱、打压对手的工具,和3761流氓软件有过之、无不及,实际上,今天的360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流氓软件,控制了数千万台PC,比3721最为鼎盛的时候还要大,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据以前的同事透露,目前360每天搜集的用户数据量高达TB量级。在360面前,用户毫无隐私可言,360保险箱甚至直接存放着用户的各类帐号信息。也许,广大网民刚刚逃脱3721等流氓软件的“狼窝”,又进入另一个更大的“虎穴”。

我是平民一个,一没有商业机密(即使有,我相信腾讯也不会泄露出去),二没有违反犯zui,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腾讯称是“为了加强QQ安全功能”,我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轻易放弃了使用7年的QQ。至于360,与金山斗,其乐无穷;与瑞星斗,其乐无穷;与腾讯斗,其乐无穷。腾讯至少不会用病毒手段删除竞争对手的产品,360完全可以用对付病毒的手法对付竞争对手的产品,从金山网盾事件就可以看出。如果让360霸占了你的电脑,那以后你只能用它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