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粽子的正确煮法的问题,以及和煮粽子的正确方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煮粽子的正确方法
冷水下锅煮即可。
一般家里普通的锅煮粽子需要煮2个小时左右,煮开以后需要转小火慢慢煮,如果使用高压锅,一般上蒸汽后煮30分钟就可以,但无论是用哪种锅煮,这里的糯米都是提前浸泡5个小时以上的,如果是生的米直接包的粽子,烹煮时间会延长大约50%。
煮粽子之前把包好的粽子先整齐的码放在锅中,粽子不能太少。粽子和粽子之间不要有太多的空隙,否则加水煮的时候粽子会在锅里翻滚,有可能会造成粽叶散开,糯米漏出,成了一锅“米汤”。
要想煮出来的粽子不露馅,包的粽子一定要紧实。不管包的形状如何,是三角粽、四角粽还是大长粽,边角处一定要收紧不能露馅,最后裹粽子时也要用绳子缠结实,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粽子
煮粽子用热水还是用冷水正确煮法是什么
每逢端午节,就会有很多人都会自己包粽子,怎样煮的粽子更好吃一些,实际上冷水煮的粽子更好吃,只是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如果想吃到更好吃的粽子的话,建议用冷水煮粽子。
一,冷水煮粽子
用冷水煮粽子,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粽叶的香味也会慢慢渗透到糯米里,煮出的粽子会更香。除此之外,冷水煮粽子可使煮出来的粽子成熟一致,没有硬心,也会更好吃一些。
二,粽子的正确煮法
首先水面一定要超过粽子,而且一定要浸过粽子两寸左右,这是因为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会膨胀,如果加水不够多,上面的粽子会被顶出水面,不容易煮透,煮出的粽子也不够软糯。粽子煮熟以后,不要急着出锅,先把粽子留在锅里,浸泡1小时以上再出锅,这样味道更佳,口感也会更好。感觉粽子煮得差不多了,可以取一个粽子打开看一下,如果不熟就再继续接着煮。也可以煮到一定程度后捞起来用手指压一下,感到软而有粘性就是熟了。包粽子的时候米不需要放太多,因为煮的时候米太多容易膨胀,会把粽子叶涨裂,所以包粽子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做豆沙粽不适宜捆得太紧,这样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适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放在炉子上小火慢慢煮,大约十分钟就行,煮好后可以拿出来放在清水里洗一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煮粽子的时候,建议用冷水煮粽子,冷水煮粽子的话,粽子会更好吃哟。
熟粽子的正确煮法
熟粽子的正确煮法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准备一个大锅,加入足够的清水,水量要能够完全覆盖住所有粽子。然后,将水煮沸。接下来,将粽子放入煮沸的水中,注意不要让粽子粘在一起。煮沸后,将火调至中小火,继续煮约1-2小时,或者直到粽子变得饱满且熟透。最后,用夹子将煮熟的粽子取出,放置在漏网上沥干多余的水分,稍稍晾凉后即可享用。
关于粽子的正确煮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