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高考总分是多少2014广东高考总分多少
2014年广东高考总分是750分。
高考现行方案:
①“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即"3+X")
省级应用单位:大部分省区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考试具体时间:
6月7日(上午)09:00-11:30语文(下午)15:00-17:00数学
6月8日(上午)0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下午)15:00-17:00外语
②“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浙江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9年起,浙江省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高考方案。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自选模块60分,高考总分为810分。
考试具体时间:
6月7日(上午)09:00-11:30语文(下午)15:00-17:00数学
6月8日(上午)0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下午)15:00-17:00外语
6月9日(上午)09:00-10:30自选模块
③“3+1”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上海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12年起,上海市实行“3+1”高考方案。“3”—语文,数学,外语,“1”—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50分,总分600分。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上午)09:00-11:30语文(下午)15:00-17:00数学
6月8日(上午)09:00-11:00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下午)15:00-17:00外语
④“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江苏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其中,“3”—“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160+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160+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科,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各科原始满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一门,普通类考生须全部达C等方可参加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A、B、C、D。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上午)09:00-11:30语文(文科加30分钟)(下午)15:00-17:00数学(理科加30分钟)
6月8日(上午)无(下午)15:00-17:00外语
6月9日(上午)09:00-10:40物理/历史(下午)15:00-16:40化学/政治/生物/地理
江苏省是全国高考持续时间最长、结束时间最晚的省份
⑤“3+3”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海南。
海南省高考考试共6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为公共科目,文科生单独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单独考物理、化学、生物。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上午)09:00-11:30语文(下午)15:00-17:00数学
6月8日(上午)09:00-10:30政治/物理(下午)15:00-17:00英语(含听力)
6月9日(上午)09:00-10:30历史/化学(下午)15:00-16:30地理/生物
国家出台方案后,而且试点省份的试点办法出来之后,新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施。
2014广东高考文言文
1.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
指定背诵篇目一.文言文(18篇)1.《论语》六则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鱼我所欲也》(孟子)4.《逍遥游》(庄子)5.《劝学》(荀子)6.《曹刿论战》(《左传》)7.《出师表》(诸葛亮)8.《桃花源记》(陶渊明)9.《三峡》(郦道元)10.《师说》(韩愈)11.《陋室铭》(刘禹锡)12.《阿房宫赋》(杜牧)13.《岳阳楼记》(范仲淹)14.《醉翁亭记》(欧阳修)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赤壁赋》(苏轼)17.《爱莲说》(周敦颐)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二.诗词曲(42首)1.《关雎》(《诗经》)2.《蒹葭》(《诗经》)3.《氓》(《诗经》)4.《离骚》(节选)(屈原)5.《观沧海》(曹操)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次北固山下》(王湾)。
2.广东高考文言文2008年,原文: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文言文翻译参考: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
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
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
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
省略句。),讨伐华轶。
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
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枨chéng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军海昏。
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句)。
杜弘扔到城外许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甲武器不可胜数。
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
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
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劳!”(倒装句)将士因此更敬重他。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
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2009年: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
3.广东省语文高考必修1和必修2必考的文言文有哪些必修1:诗经二首:静女氓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田园居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必修2:***诗词二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中国现代诗五首:死水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双桅船外国诗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中国现代诗四首:欢乐雨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山民诗歌四首: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那就是我弯弯的月亮文言文: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逍遥游(节选)论毅力(节选)。
4.广东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指定背诵篇目一.文言文(18篇)1.《论语》六则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鱼我所欲也》(孟子)4.《逍遥游》(庄子)5.《劝学》(荀子)6.《曹刿论战》(《左传》)7.《出师表》(诸葛亮)8.《桃花源记》(陶渊明)9.《三峡》(郦道元)10.《师说》(韩愈)11.《陋室铭》(刘禹锡)12.《阿房宫赋》(杜牧)13.《岳阳楼记》(范仲淹)14.《醉翁亭记》(欧阳修)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赤壁赋》(苏轼)17.《爱莲说》(周敦颐)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二.诗词曲(42首)1.《关雎》(《诗经》)2.《蒹葭》(《诗经》)3.《氓》(《诗经》)4.《离骚》(节选)(屈原)5.《观沧海》(曹操)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次北固山下》(王湾)
我是2009年广东高考考生。背诵的时候要掌握技巧,热点的句子要背熟。不必每一句都背的。
5.2014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写亲情和珍惜点点滴滴014年广东高考作文——照片与数码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多,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你在作文中写的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感情越来越淡,没有翻看相册的习惯,而是一味上传,并不去欣赏,还提及亲情,放慢生活节奏。这样写是可以的,我个人认为肯定没跑题,请你放心。
6.广东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有那些,要详细的文言文(18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鱼我所欲也《孟子》
4.逍遥游《庄子》
5.劝学《苟子》
6.曹刿论战《左传》
7.出师表诸葛亮
8.桃花源记陶潜
9.三峡郦道元
10.师说韩愈
11.陋室铭刘禹锡
12.阿房宫赋杜牧
13.岳阳楼记范仲淹
14.醉翁亭记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赤壁赋苏轼
17.爱莲说周敦颐
诗词曲(42首)
1.关雎《诗经》
2.蒹葭《诗经》
3.氓《诗经》
4.离骚曲原
5.观沧海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次北固山下王湾
9.使至塞上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2.蜀道难李白
13.望岳杜甫
14.春望杜甫
15.登高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0.观刈麦白居易
21.琵琶行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李贺
23.赤壁杜牧
24.泊秦淮杜牧
25.夜雨寄北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7.绵瑟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32.登飞来峰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36.游山西村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9.过零丁洋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2014年广东卷语文文言文
1.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张咏传详细注解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文言阅读选段出自《宋史•张咏传》,以下是这两段文字的翻译。
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大家)商议首推张咏。(当时)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为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李沆、宋浞、寇准一同推荐他,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朝廷免去归、峡两个州的水递役夫。后来转任从事太常博士一职。宋太宗听说他能力强作事干练,下诏让他还京。
当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的部署(官职),有一个小兵犯了法,被鞭打至死,皇上下诏追查他的罪过。张咏封还了诏书,并且说:“皇上刚刚委任张永德边疆大任,如果因为一个部校被打死的缘故,责罚主帅,我担心部下会产生看不起主帅的想法。”宋太宗不听从他的意见。不多久,果然有驻军逼迫恐吓士兵的,张咏引用前面发生的事建言,宋太宗才改变主意允许慰问他。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计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鼓励他亲自上阵,还隆重的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因此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发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不追究责任)。
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士都有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华语网作品
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惩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如果)不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办法禁止(贩私盐)。”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如果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应当按照原来的法律执行。”
成平五年,宋真宗根据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到(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
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出来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拜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怪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
本文来自华语网(Thn21)查看全文:
2.2010广东高考卷语文文言文全文翻译原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刚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假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甲申,(大军)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你们全家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3.求今年广东省高考语文的文言文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4.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张咏传详细注解2013广东高考文言文的译文和分析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郡中推举进士,经众人评议,把张咏作为第一名推荐。有一位年老博学的儒生张覃,这次没有能够考中科举,张咏和寇准联合上书郡中首长,推荐张覃为进士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
适逢李沆、宋湜、寇准接连推荐张咏的才学,朝廷任命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他上奏请求罢去归、峡两州设置的水递役夫。
就职后转任太常博士。太宗听说他很能干,就把他召回了京师。
张永德担任并、代的都部署,有一个小校尉触犯了军法,被杖苔死亡。太宗下诏追究他的罪过。
张咏重新密封并交还诏书,并且说:“陛下刚刚才委任永德在边关任统帅,如果因为一个下级校尉的缘故,就追究责骂一位主帅,我恐怕下面的士卒会产生轻慢上级的心理。”太宗不听众他的建议。
过了不多久,果然发生了士兵威胁诉讼军校的事情,张咏引述之前发生的事情来劝说,太宗动容地慰劳他。(第一段写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写张咏谦让第一名进士,体现了他良好的品德;第二件事是张咏请求免除弊政,体现了他能体察民间的疾苦;第三件事情是劝说皇帝不要干预边关将领治军,体现的是他的政治谋略。
其中,第一、三件事详写,第二件事略写。略去的文字几乎是关于张咏的任职变迁,不影响文章的理解。
但第三件事在《宋史》原书中应另为一段,此处却归入第一段,容易产生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容易影响考生的理解。)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总领官兵攻打讨伐,却令军队停止不再前进。
张咏用言语来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征,依然举行盛大的宴会来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定亲自前行深入平叛,大胜。
当时敌寇横行的时候,百姓很多都被迫跟从了,张咏写了文章把朝廷的恩德和信誉告诉他们,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中继续务农。(此段写了张咏来到益州任职后的两件事情,一是激励官兵勇敢出征,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收复了叛军士兵的心,使他们无所牵挂地重拾生计,体现了他的民政才能。
本段删减较多,却能使文段的中心更为集中在对张咏个人才能的描写上,减少了考生阅读的难度。)开始时,四川的士子们都一心求学,不喜欢做官。
张咏考察后发现当地人张及、李畋和张逵都很有学问和德行,被同乡的人所称道,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人也都全部考中了科举。当地的士子们因为这事都听从了张咏的劝说。
(此段写了一件事,这件事仍是张咏任益州主官时发生的,他勉励有才学和德行的读书人要敢于通过考试参政,这体现了他爱惜人才的品德。此段删去的文字,是张咏任益州时的判案和施政效果,以及他丁忧后任兵部郎中时对币制变革的奏议,虽与全文有一定关联,但不影响考生理解。)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工部侍郎的身份掌管杭州。这一年农田歉收,许多百姓私自贩卖盐来维持生计。
衙门抓捕了数百名犯人,张咏全都宽免了他们应受的罪罚,而且遣返他们回乡。部下的官员请教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没有办法禁同类事情的发生。”
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户人家,有八九成挨饿,如果不利用贩盐来使养活自己,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焦起来做盗贼,那么造成的忧患就很深了。等到秋天收成后,自当仍然按照过去的法则来罚处。”
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四川治理行为优异,重新任命他掌管益州。适逢派遣谢涛巡抚西蜀,皇上趁机令谢涛传谕给张咏说:“得到你在四川,我没有西方的忧虑了。”
(此段写两件事,都是出自真宗年间。一是张咏任杭州知州时对因饥荒而走私的百姓的宽恕,体现了他对百姓的爱护,同时也体现了他施政的灵活;二是张咏复任益州知州,这时真宗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体现了张咏才干出众。
此段删去了张咏任职的一系列变化,无关宏旨,另外,还省去了张咏对一件遗产案件的审理。审案讲究证据,而张咏的审案却是依据经验,虽然能够体现他的机智和治理才能,却违反了今天法治的精神,因此删去,可谓合适。)
张咏与青州的傅霖少年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
张咏已经地位显赫后,访求傅霖三十年,都找不到他。到了这时,他来求见,守门的小吏禀告说傅霖请求进见,张咏斥责他说:“傅先生是天下有名的贤能之士,我尚且没有能够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接叫他的名字!”(此段写一件事,即张咏对待朋友、贤士的态度,体现了他爱才惜才的心理。
但这段话,一是人物傅霖与全文无关,且没有介绍他的具体情况,让考生对此人难以把握,二是“至是来谒”这句话也让考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至是”就是什么时候,这就容易给人留下只是为了第9(2)题才勉强把它放入文中的印象。事实上,前文删去了整整一段,交代了张咏来到此地任职后的善政,并且得到了民众极力的拥戴,但此时为官清正的他却病入膏肓。
“至是”即承此而来,而后文则交代了两人见面一个后,张咏就去世了,由此更体现了这次见面的珍贵。)。
5.全国一卷语文和广东卷语文有什么不一样语文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1.命题依据相同。
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和选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为选考)的内容。2.试题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相同。
满分都是150分,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试题均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内容都是由语言基础、语言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选考与必考)和作文五个部分组成。
3.语文能力的考点大部分相同。都考查词语运用、语病辨析、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得体、名言名句积累、古诗鉴赏、文言断句、文言翻译、文言内容分析概括、现代文信息筛选、现代文内容分析概括、现代文写法及语言分析、写作等能力,二者在主要能力的考点上约百分之九十相同。
二、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差异点1.语文全国课标卷在整体结构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第Ⅰ卷阅读题,由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四个部分组成。第Ⅱ卷表达题,由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个部分组成。
广东卷则由语言基础、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必考、现代文阅读选考、语言运用和作文六个大题组成。2.语文全国课标卷各部分的分值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
全国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其中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广东卷14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广东卷3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广东卷1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广东卷15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0分(广东卷24分),写作60分(广东卷60分)。另外,全国课标卷的古代诗鉴赏为11分(广东卷7分)。
3.语文全国课标卷在具体考点、题型及分值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不考语音辨析、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文信息概括为轮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只考选择题(3题9分),不考非选择题(广东卷2个选题8分,2个非选择题8分)。全国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2015年增加了考古代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广东卷只考33篇高中的古诗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全国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既有选择题(1题5分),又有非选择题(3题20分);广东卷只有非选择题(3题15分)。全国课标卷的词语运用只考成语运用,不考两字词语及熟语。
4.全国课标卷在小题数量和能力层级的考查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全卷共18道小题,比广东卷少了6道小题。
全国课标卷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推断能力和迁移能力,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探究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广东卷中体现得不明显。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为5项选2项得5分,其中一个选项为3分,一个选项为2分,一个选项为1分,这在广东卷中是没有的。
另外,全国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是基础等级40分(广东卷为50分),发展等级20分(广东卷为10分)。5.语文全国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文本的选材上与广东卷明显不同。
全国课标卷历年坚持文学类文本只考小说,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广东卷2015年考散文和科普文,2014年考散文和新闻访谈,有时也考小说和传记。三、夯实语文基础,探索备考新路1.继承并发扬以往的成功语文备考经验。
2016年虽然使用的是全国课标卷,但全国课标卷90%左右的考点与广东卷相同,这就说明过去使用广东卷的优秀备考经验仍然十分有用,必须继承发扬。建议2016年的语文高考备考,在现有成功备考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夯实语文基础,突出语文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备考的效益。
2.加强研究,准确把握全国语文课标卷的方向。全国语文课标卷毕竟与广东卷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2016年必须根据全国语文课标卷的特点进行备考。
全国课标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答题顺序是先现代文必考题、古代诗文阅读题及现代文选做题,再到语言基础及运用,最后是写作。这些对复习备考的计划、内容安排及整卷训练都有较大的影响,对此应该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备考中去。
3.优化策略,突出试题中的重点。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古代诗文阅读题中的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及文言信息是轮考点,复习时要注意全面备考。
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中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复习备考时要特别重视这个考查方向。全国课标卷中的古诗词阅读题是2题11分,比广东卷多1题4分;现代文阅读选做题4题25分,比广东卷多1题10分,这些重点,复习一定要强化。
5184广东考试服务网(高考快讯,成绩、录取查询)4.勇于探索,突破试题中的难点。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中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是3个选择题9分,强调信息筛选、信息推断、信息迁移等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选做题有1个的5分选择题;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在材料的选取、材料的导向及评分上均与广东有较大差异。
复习备考时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差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