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幽默故事
1在一次访美期间,丘吉尔应邀去一家供应冷烤鸡的简易餐厅进餐。在取第二份烤鸡时,丘吉尔很有礼貌地对女主人说:“我可以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丘吉尔先生,”女主人温柔地告诉他,“我们不说胸脯,而习惯称它为白肉,烧不白的鸡腿肉称为黑肉。”尽管丘吉尔认为她这是在咬文嚼字,可他还是为自己的言辞不当表示了歉意。第二天,那位女主人收到了一朵丘吉尔派人送去的漂亮的兰花,花旁还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如果你愿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丘吉尔。”
2一次,丘吉尔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里。”丘吉尔笑着说:“夫人,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就把那杯咖啡喝下去。”
3在丘吉尔75岁生日的茶会上,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对丘吉尔说:“真希望明年还能来祝贺您的生日。”丘吉尔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我看你身体这么壮,应该没有问题。”
4在二战时,丘吉尔对保卫英伦有卓著的功绩。战后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丘吉尔的铜像,置于公园,让众人景仰。丘吉尔听后回绝道:“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屎,所以还是请免了吧!”
5一天,丘吉尔急于赶到议院去开会,他叫了一辆出租汽车。车子到达目的地后,丘吉尔下车对司机说:“我在这里大约要耽搁一个钟头,你等我一下吧。”“不行,”司机坚决地回绝,“我就要赶回家去,好在收音机里收听丘吉尔的演说。”首相一听这话,不禁大为惊喜,于是除照价付了车资之外,又重重赏了司机一笔可观的小费。司机望着这笔意外的收入,很快就改变了主意。他对丘吉尔说:“我想了一下,还是在这里等着送你回去吧。管他妈的什么丘吉尔!”
6丘吉尔有一只心爱的卷毛狗,名叫鲁弗斯。一天晚上,在首相的乡间别墅里放映电影《雾都孤儿》。鲁弗斯像往日一样,在它主人的膝盖上占据了一个最好的位置。当影片放到赛克斯为了摆脱警察的追踪,准备淹死他的狗时,丘吉尔用手捂住了鲁弗斯的双眼并对它说道:“亲爱的,现在不许看了,等会儿我会告诉你后来发生的事。”
7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出任英国首相的,由于他力主抵抗法西斯以及积极地与苏美两国合作,大大地加快了法西斯的覆灭,为和平赢得了时间。然而,战争结束不久,在1945年的英国大选中,丘吉尔落选了。为了安抚这位前首相,英国女王决定授予他一枚巴思勋章。丘吉尔感慨万分地说道:“当选民们把我解雇的时候,我有何颜面接受陛下颁发给我的这枚奖章呢?”
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荷兰期间,荷兰流亡政府在美国设立了总部。德克·吉尔总理几乎不会讲英语,在第一次会晤丘吉尔时,一见面,德克·吉尔伸出手,向他的英国盟友友好地说了声“再见”。“先生,”丘吉尔这样作答,“我希望所有的政治会议都像这样简短扼要。”
9一天,有人问丘吉尔,做个政治家要有什么条件。丘吉尔回答说:“政治家要能预言明日、下月、来年及将来发生的一些事情。”那个人又问:“假如到时候预言的事情未实现,那怎么办?”丘吉尔说:“那就要再找出一个理由来。”
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曼克罗夫特勋爵在英国陆军部供职。每当丘吉尔外出巡视时,曼克罗夫特就去首相官邸,在丘吉尔专用的大地图上标出近阶段的作战形势,以便丘吉尔回来后,一看地图,就对局势一目了然。一天,曼克罗夫特按惯例把地图放在内阁会议室的地板上,用彩色粉笔在上面标记。他把帽子朝天搁在了身旁。这时,丘吉尔回来了。他见有人趴在地上全神贯注地在标注地图,旁边还有一个底朝天的帽子,于是便不声不响地摸出二个便士,扔进了曼克罗夫特的帽子里。
11在阿拉曼战役前夕,丘吉尔召见了他的得力将领蒙哥马利将军。在谈话中,丘吉尔提议他应该研究一下逻辑。蒙哥马利担心自己会陷入纠缠不清的逻辑中,便找个借口推托。他对丘吉尔说:“首相先生,你知道,有这样一句谚语:‘了解和亲昵会产生轻篾’。也许,我越是研究逻辑,便会越轻视它。”丘吉尔取下烟斗:“不过我要提醒你,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亲昵,什么也不会产生出来。”
12一次,一位媚态十足的年轻妇人对丘吉尔说:“丘吉尔先生,你有两点我不喜欢。”“哪两点?”“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哎呀,真的吗,夫人,”丘吉尔彬彬有礼地回答说,“不过,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任何一点。”
13一次丘吉尔访问美国,罗斯福总统邀请他住在白宫,下榻在林肯卧室。罗斯福说:“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以后你就可以说你在林肯的床上睡过觉了。”就寝半小时后,白宫管家惊奇地发现,丘吉尔身着一件老式睡衣,拎着手提箱,踮着脚尖,贼一样地从林肯卧室里溜出来。事后,丘吉尔向管家嘟哝:“什么有历史意义的床,叫它见鬼去吧。丘吉尔不能在一张不舒服的床上度过一夜。”
14一次宴会上,丘吉尔先生和他的夫人面对面坐着。丘吉尔的一只手在桌子上来回移动,两个手指头向着他夫人的方向弯曲。旁人对此十分好奇,就问丘吉尔夫人:“您丈夫为何这样若有所思地看着您?他弯曲着手指,来回移动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很简单,”丘吉尔夫人回答,“离家前我俩发生了小小的争吵,现在他正在承认那是他的过错,那两个弯曲的手指表示他正跪着双膝向我道歉呢!”
15丘吉尔年轻时,曾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被俘,后来他又逃走了。希尔人出价25磅悬赏捉拿他。几年后,丘吉尔在自己的书房里将悬赏他的告示配上镜框挂了起来,并对来访者说:“这是我的全部价格?25磅?”
16丘吉尔同意美国影片公司拍一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影片中要出现丘吉尔65岁和86岁时的镜头,这一角色由一位名叫查理斯·罗福
顿的电影演员扮演。当丘吉尔知道罗福顿由于扮演这一角色,将获得数目相当可观的一大笔款子时,他声称:“第一,这个演员太胖;第二,他太年轻。与其让他去扮演可以得一大笔钱,倒不如由我自己来扮演更合适。这笔钱应该由我来赚。”
171945年7月英国大选后,丘吉尔首相下台。理查德·皮姆爵士去看望丘吉尔,把大选结果告诉他。当时丘吉尔正躺在浴缸里洗澡。当理查德爵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他时,丘吉尔说:“他们完全有权利把我赶下台。那就是民主!那就是我们一直在奋斗争取的!现在劳烦您把毛巾递给我。”
18诺曼·麦高恩当上丘吉尔首相的贴身男仆不久,吃惊地发现他的主人竟在洗澡时高声地作慷慨激昂的演说。“你在对我说吗?”麦高恩大声问道。“不,谢谢,诺曼,”丘吉尔答道,“我在对下议院的议员讲话。”
19丘吉尔有一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止工作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后裸着身体在浴室里来回踱步,以事休息。二战期间,一次,丘吉尔来到白宫,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当他正在白宫的浴室里光着身子踱步时,有人敲浴室的门。“进来吧,进来吧。”他大声喊道。门一打开,出现在门口的是罗斯福。他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便转身想退出去。“进来吧,总统先生,”丘吉尔伸出双臂,大声呼喊:“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对美国的总统隐瞒的。”两人一阵大笑。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全面的军事援助。
20萧伯纳为庆贺自己一新剧本的演出,特发电报邀请丘吉尔看戏:“今特为阁下预留戏票数张,敬请光临指教。并欢迎你带友人来,如果你还有朋友的话。”丘吉尔立即复电:“本人因故不能参加首场公演,拟参加第二场公演。如果你的剧本能公演两场的话。”
21一次在议会开会,一位议员在发言时见到坐席上的丘吉尔正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丘吉尔站起来说:“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22一次,一个英国妇女拦住丘吉尔问道:“丘吉尔先生,当您知道您每次发表演说,大厅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时,难道您不感到兴奋激动吗?”丘吉尔笑道:“承蒙夸奖,不过,每当我产生这种感觉时,我总让自己记住一点:如果我不是在发表演说而是在受绞刑的话,恐怕观众还会多一倍。”
23丘吉尔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当上英国首相后,一次,他回到自己的母校,校长和老师们都毕恭毕敬地向他汇报学校的情况。可他对这些情况毫不感兴趣,说道:“我希望见一见学校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被带来后,丘吉尔拍拍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道:“我非常感谢你,因为是你,牢牢地守住了我的位置。”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见到了铁托,于是对他大声说道:“你可知道,在战争期间,我可不大喜欢你。但是现在,由于你所采取的立场,我比较喜欢你了。”铁托笑笑说:“我可不是为了你的喜欢而活着。”
25丘吉尔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1922年,他因为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不能进行他所擅长的讲演,结果竞选失败。他说:“转眼之间,我发现自己失去了职务,失去了党派,失去了席位,甚至还失去了阑尾。”他的朋友们本来情绪还很沉闷,但让他这样一说,都轻松了起来。
丘吉尔的励志故事
人所共知,丘吉尔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代言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丘吉尔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丘吉尔的励志故事:冥冥之中的轮回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农民不假思索,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天后,老贵族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农民却拒绝了这份厚礼。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自己并不能因为对方出身高贵就贪恋别人的财物。
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老贵族因为敬佩农民的善良与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农民很快乐,因为他的儿子终于有了走进外面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终于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梦想。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
那名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这名贵族公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却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
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却可能冥冥之中有轮回。
丘吉尔的励志故事:小故事人所共知,丘吉尔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代言人。他的个性也有一些令人厌恶之处。于是,有些人曾对他拒之千里之外。
不过,长期以来,总是有许多人着魔似地被他所吸引,对他很钦佩。
他说过:“恐惧和仇视是人类最丑恶的本性。”那么,他所崇尚和极力弘扬的人类最美好的天性,该是勇敢和爱心了。大概,这正是他和被他吸引的人们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灵犀”吧。
确确实实,他是勇敢坚毅、奋发有为的化身,是恐惧怯弱、平庸无能的天敌。只是他并非绝对地反对仇视,他说得过于简单和抽象,需要结合他的行为来认准他所说的仇视何所指。
他一生无所畏惧。他在实现自己的追求时,无论别人对他说多少“不”,他都置若罔闻;他下决心进行政治和军事斗争,便预先把“失败”从他的词汇表中删除。他是个多方面的强者,他有不少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破纪录、创第一。
他不怕而且勇于奔赴艰苦和危险。身为豪门贵族之后,偏偏不恋舒适安乐,刚出校门就自找门路,飘洋过海闯世界,一头扎进异国他乡的炮火硝烟中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他不把困难放眼里,脚踏困难登高峰。小时说话结结巴巴,在校功课成绩大多很差,由于生理原因总是发不准S音,从未受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高等教育,全靠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挤时间刻苦学习和锻炼,终于成为出色的新闻记者,20世纪杰出的演说家,作品高产而又畅销的著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他在中小学就不喜欢因而也就没学好数理化,以后也没有受过任何工艺技术训练,可是战争一旦有需要,他就敢想敢干,居然在军事科技方面也有发明创造。威力强大的新武器坦克的制造,带有铁丝网破坏器的坦克登陆艇的设计,供大部队在无港之处迅速登陆的人造港的建造,都闪耀着他那丰富想象力和勇于探索精神的光辉。
任何人生挫折、政坛风波都吓不倒他,他在宦海浮沉中镇定自若而又坚韧不屈地长游不倦。26岁当议员,33岁当大臣,在注重传统、官僚老化的英国,真可谓凤毛麟角。然而这颗政坛崛起的新星,却走着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他进出于两党之间,在九个部的大臣位置上移来转去,还曾几次贬官失位,最长的一次在野十年。直到66岁,强敌来犯才临危受命当首相。下台后坚信必定东山再起,果然77岁高龄重任首相。
他还是一个不屈不挠地向身体的虚弱病伤挑战的斗士,他以勇气、意志力和乐观精神从多灾多难的魔掌中夺得了健康长寿。早产了两个月,先天不足,儿时多病。青年时期又跌入深谷,严重的脑震荡三天三夜不醒;一次拉得右肩脱臼,接上后多年间用力过猛还会复脱。人到中年惨遭车祸。花甲古稀之年劳累过度,患肺心病等。耄耋之年严重中风,背骨、胯骨先后折断。
然而,他凭着顽强的求生欲望,坚持体育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作息,硬是多次战胜病伤,迅速康复,赶走叩门的死神,将生命的长跑进行到90岁后第55天。
他说仇视也是人类最丑恶的本性,因此在不涉及他的阶级立场、政治信念的时候,他对人不记私仇,而且对于他的政敌和战败的敌国,他也宽宏大量。
但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爱必有仇。丘吉尔仇恨社会主义国家、本国工人运动和殖民地民族独立斗争。然而,他尤其仇视那仇视整个人类的法西斯。出于对大英帝国的大爱深爱,他领导英国人民对德意法西斯进行艰苦卓绝、大勇大智的斗争,在他一生最光辉的时期,他捐弃前嫌,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和气度,同国内外广大人民在一个队伍中团结奋进。
一旦他的厚爱与深仇在正确方向上找到了结合点,他蔑视恐惧的无畏气概,就发展成建立不朽功勋、推动历史前进、造福于人类的弥天大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他以罕见的先知先觉、大清大醒,坚持不懈地敲响战争逼近的警钟。战争爆发后,他泰山压顶不弯腰,越是危急越顽强,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激励群众斗志,团结举国上下,争取国标援助,变反苏为联苏,率领上千年没进行过反侵略战争的英国人,为捍卫民族生存而战。终于挽狂澜于既倒,由自卫转入反攻,直至犁庭扫穴,彻底消灭法西斯强盗。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创造的以手指表示胜利的V形符号传遍世界,他的大名也永远载入史册。
尼克松说:“要把一位领袖列入伟人行列的可靠公式,包括三个要素:
一个大人物、一个大国和一个重大事件。”丘吉尔的成功,离不开英国这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的人心和物力的支撑,必须凭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舞台,否则就不会出现“丘吉尔神话”。
莎士比亚说:“有人生来伟大,有人变得伟大,有人的伟大是强加的。”
丘吉尔无疑是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向伟大的。即使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丘吉尔的事迹也令有志有为者深受鼓舞和启迪。
勇敢地走近丘吉尔,正确地认识丘吉尔,有选择地借鉴丘吉尔。愿本书能为此尽绵薄之力。
丘吉尔的励志故事:丘吉尔的处世智慧1917年7月16日,丘吉尔正式担任英政府的军需大臣,可上任没几天,苏格兰克莱德河一带的几个军需工厂里的工人,便联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罢工。
原来,工人们一直不认同政府的管理,认为他们未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且先是有组织地进行了示威活动,而丘吉尔的前任则采取强硬的应对方式--解雇了示威活动的领导人柯克.伍德及其助手们,并将他们"逐出"克莱德,逼着他们去流亡,以防止他们回来继续滋事,结果最终导致了这次大罢工。
此时的英国正处于"一战"之中,前方对炮弹的需求量非常之大,如果大罢工持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丘吉尔立即把伍德从"流亡地"找了回来,和他谈判。让伍德没想到的是,丘吉尔满脸笑容得跟他握手,打招呼,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都没有。而且谈判开始前,丘吉尔竟对他说:"我们一起喝杯茶和吃些点心吧!"
伍德听后,内心激动不已,在英国,被邀请一起喝茶和吃点心,则意味着对方把自己当成了朋友。而之前英国政府一直将自己看成是极其危险的"坏分子"。
更出乎伍德意料的是,丘吉尔还答应了提出的所有要求,不仅让他和其他被"逐出者"回来复职,继续担任炮弹制造厂的要职,还答应了由他制定的员工奖金方案。
《金融时报》得知此情后非常不满,批评了丘吉尔的做法,认为他是向劳工界的一帮动乱、挑衅分子伸出援手,鼓励这些不顾国家利益的"趁火打劫者"继续大胆地"作乱"下去。
可事实情况却是,丘吉尔不但使大罢工迅速结束了,而且还让炮弹厂的年产量提升到英???飞系淖罡咧?
不摆架子,不居高临下,更不拿"国家利益至上"来说教和灌输,而是平等地看待对方,尊重他们的合理诉求。"不要总想着去击倒某个人,除非是为了让他更好地站起来,"事后丘吉尔曾这样说,"高压和威逼,只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唯有尊重才是化敌为友的“良药”!"
历史名人丘吉尔的故事
关于历史名人丘吉尔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一起看看下面我整理的内容吧。
姓名: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生卒:1874~1965
身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
成就:带领英国取得二战的胜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二战回忆录》
背后的故事
令人生厌屡遭耻笑
1874年11月30日晚,一个美丽的少妇在布伦海姆宫翩翩起舞时,突然连声叫喊肚子疼。
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丘吉尔就这样不寻常地来到了人间。
根据当时英国的传统,贵族阶层的人自己不教养孩子,丘吉尔自从诞生后,就离开了父母。
因此,小丘吉尔对自己的父母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反而很依赖保姆。
后来,当丘吉尔成了国务活动家时,他的办公室里还一直挂着保姆的肖像。
丘吉尔7岁那年,被送到阿斯科特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不合拍。
不久,他就因此挨了一顿鞭子。
丘吉尔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读军校时曾来算账,可是那位教师已经去逝了。
由于丘吉尔在班级中学习最差,加之他执拗和淘气的性格,因而没有一个教师喜欢他,还常常遭到体罚。
这种学校生活和处境使丘吉尔如同在监狱中一样感到难以忍受。
他后来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那里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
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我天天计算着每一个学期的终了,何时可以逃避这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而回到家去”。
频繁的体罚严重地损害了丘吉尔的健康。
后来根据家庭医生的建议,他转学到一所不搞体罚的预备学校中就读,3年后又被送到哈罗中学学习。
然而,丘吉尔对哈罗中学的回忆也并不美好,他从入学考试开始就碰到了麻烦。
他在书中写道:“我刚12岁便走进冷酷的考试领域,这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我愿意参加历史与英文测验,在主考方面却偏重拉丁文和数学。
而这两门功课,我几乎都不能给以满意的答案。”按照学校的规定,考生必须用拉丁文写一篇作文,结果在两小时的考试中,丘吉尔只在考卷上写了一个字。
尽管如此,学校还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而录取了他。
丘吉尔被编在四年级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的最末一个组。
从此,丘吉尔“名声大振”,成了全校学生耻笑的倒数第3名。
更让丘吉尔抬不起头来的是哈罗学校的点名方法。
学校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他们排成一列长队,一个一个应声从点名的教师身边走过。
每次点名,丘吉尔都能听见同学们轻蔑的笑声。
丘吉尔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使他的父母非常苦恼。
他们设法让丘吉尔转到军校预备班里读书,希望丘吉尔能够有所改变。
而这位未来的首相也终于在两次名落孙山后考上了桑赫斯特军校的骑兵学科,(www.gs5000.cn)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丘吉尔一生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追捧他的人就已经遍布全世界,连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也对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丘吉尔在瑞典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有几个瑞典人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二战结束后几年,他一再被提名,推荐他的几乎全都是瑞典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们认为,在20世纪中叶,丘吉尔的名字比任何人都要响亮。
1946年,第一篇研究丘吉尔作品的报告,由瑞典文学院年高德劭的霍尔斯陶穆执笔。
他认为,丘吉尔写的《萨伏罗拉》一书毫无文学价值可言,那只不过是一本很薄的冒险小说,是丘吉尔年轻时代在印度时,因为无仗可打,靠写作来打发时间的产物。
对于丘吉尔的极受舆论推崇的《世界危机》,霍尔斯陶穆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历史作品,不能算是文学作品。
1948年,安伦教授在他撰写的第二份报告中,反驳了霍尔斯陶穆的观点。
安伦强调,《世界危机》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他指出,关于一战的历史着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没有一部像它那样,深刻触及那个时代真正的内涵。
在安伦眼中,丘吉尔是描述历史的一个无与伦比的“画家”。
不过,他在结论中说,单靠丘吉尔的历史着作还不足以证明他具备获奖资格。
如果用他在演讲方面的成就来强化他的文学地位,丘吉尔则无疑是够资格获奖的———就演讲方面的成就而言,在20世纪没有谁能够超过丘吉尔。
他认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何以口才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或者感动如此多的人”。
虽然这份报告对丘吉尔极为有利,但瑞典文学院一直遵守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即不颁奖给在角逐诺贝尔奖期间在其本国政府里担任公职的作家。
1951年,丘吉尔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但这次由于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坚持,以及舆论的呼吁,瑞典文学院终于决定不考虑上述禁忌,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结丘吉尔。
丘吉尔在1945年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那几年他刚在大选中被工党击败,在下野的6年中,他专心致志地撰写《二战回忆录》,最后一卷于1953年问世。
或许瑞典文学院要等这本回忆录完全告一段落才肯颁奖给他。
果然,在颁奖典礼上,委员会将《二战回忆录》列为获奖作品。
瑞典文学院给他的获奖评语是:“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扞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警世箴言
勇气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热情。
悲观主义者从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从每个困难中看到机遇。
当老鹰沉默时,鹦鹉就开始叽叽喳喳了。
一语识人
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丘吉尔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