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如何建造,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攻略怎么建戴森球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13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如何建造,以及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攻略怎么建戴森球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攻略怎么建戴森球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如何建造,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攻略怎么建戴森球

基本参数

收起基本参数绘图要素

戴森球计划游戏中建造戴森球是很多玩家的终极目标,戴森球怎么建?下面一起来看看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攻略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攻略

一、基本参数篇

《新建戴森球》

在新建戴森球时必须遇见的三个参数到底有什么用呢?

(1)轨道半径:最好理解的一个参数,用来控制球的大小

球越大,需要的资源越多,但是能提供的能量也越多

若你想要把个别星球放在球内/外,就必须要会调整轨道半径

怎么知道有没有包住行星呢?每个星系行星的轨道大小又不一样,这个时候你就要试着调整大小,直到如图所示

要是你想这个行星包进去,就把轨道调大,不想包进去,就把轨道调小

那我星系是两个行星的,要是想包一个不包另一个咋办?(事情真多奥)

那你就在两次红色警告的中间区间选就可以了,比如如1000提醒了你一次1500提醒了你一次,难么区间就在1000-1500之间就可以了(三个行星想包两个或者一个的以此类推,爷不想码字了)

注意,不是所有的红色警告都是行星轨道,,有的是壳重合哈,所以大家要区别,别只看颜色,要看中国字奥

(2)轨道倾角也就是倾斜度,这个也好理解,越趋近于90°就轨道就越抖

那么轴对称的角度有什么区别呢?比如30-15060-120

那就是旋转方向给大家举个最极端的例子

0和180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左右/顺逆)

90°是个奇葩,他是向上的

萌新:那么想向下怎么办,设定里没有270°啊?

傻孩子,等他往转180°过去不就行了

什么,你想要造左右对着转,上下也对着转的四个球?你咋那么多事呢,刚刚那个多嘴的是不是也是你?

(3)升交点经度

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戴森的0°经线,大家可以根据平面坐标系的零点来理解(东经是X轴负轴,西经是正轴,北纬是Y正轴,南维是负轴),也就是戴森球的参考点,如下图,线条暗亮交接处就是0点70°

假设之前的倾斜角度所设置的90°,是在0°经交点往上,那么如果经交点设置了70°则是从70°这个点开始往上走的

没事,大家看到这个地方可能会迷糊,其实我也不懂我说了啥,上图就完事了

如图所示两个对着转的球的参考系数(不考虑大小)就为

轨道倾角:90

升交点经度:0

轨道倾角:90

升交点经度:180

所以要是想要竖直转且方向完全相反的两球,你只需要把戴森球两个倾角为90度的层级,设为经交点相差180°的就可以了。比如常见的(0-18090-270)

注意结合大的圆形坐标系理解

这个参数可能比较难理解,所以大家可以去试着画一画感受感受,因为这个是属于立体绘图一种,我现在也只是管中窥豹(毕竟俺也不是专业绘图的)

建议画图的时候自己存个档,然后试试画一画,不想存档也可以以此打发等材料的时间,加深理解

第一单元小结(以0°升交点精度为观测点):

逆时针转(向右)

轨道倾角:0

升交点经度:0

顺时针转(向左)

轨道倾角:180

升交点经度:0

躺着向上转

轨道倾角:90

升交点经度:0

躺着向下转

轨道倾角:90

升交点经度:180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机制讲解

戴森球计划玩家们最终将会花费大量材料和时间建造起戴森球,那么在建造戴森球时有哪些可以量化生产的方式呢?请看玩家“几用来包”分享的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建造机制讲解,希望能为各位玩家带来一些帮助。

萌新最近射球射出很多问题,可能因为大佬们玩球的姿势过于花活,无暇顾及基础机制挖掘,(至少中文社区和部分热门英文社区)暂时没在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写这一小份经验,希望能帮到一些遇到同样问题的萌新,另外大佬也许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信息用于加大整活力度。

由于基本没打mod,还开了32星1倍资源(毕竟第一个档造着造着舍不得重开了),极大限制了换星系测试射球机制的能力,以下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在一个几乎0轨道倾角、0地轴倾角的普通近点一号星进行的,因此不排除有纰漏的可能。

轨道炮的目标点到底在哪?

轨道炮并不是能射到轨道就会开炮的,实际上见过齐射的人都会发现,轨道炮只会朝向轨道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太阳帆,也就是详情界面的“目标仰角”的“目标”。

所有轨道炮的目标点空间位置是相同的

测试发现这个目标点是与轨道参数、行星位置有关的一个点。具体来说是:沿轨道进入太阳所在的地日连线的垂面的点。如果觉得文字太难懂请看图。

沿轨道进入太阳所在垂面的点即为该行星上轨道炮的目标点

也就是说,轨道参数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而已,而是有可能决定你的轨道炮能否工作的关键数据。

能否实现任意星球007发射?

由于太阳帆吸附不需要轨道与目标位置相交,只要将太阳帆发射到任意轨道,就能自动吸附到蓝图位置。知道轨道炮发射的机制之后,自然想要利用这个机制实现任意星球的007发射,用最少的炮最大化细胞点数的增长。

只要加上一点手动操作,这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设置好合适半径、几乎垂直于公转面的两条重叠反向(升交点相差180)轨道即可。这样两条轨道的目标点基本固定在其相对公转面的最高点/最低点上,只要每半个公转周期切换一次轨道即可。如果嫌手动操作麻烦,还是两极对称建吧。

垂直轨道可以将目标点固定在箭头位置,设置两条重叠反向的轨道即可手动全年无休发射

在地轴倾角为零的行星,假设轨道炮摆在纬度α,那么想要007发射,垂直轨道相对公转面的最高点与公转面的夹角β应当满足95°-α≤β≤α-30°。纬度α越低,显然β的范围越小。α=62.5°时β的上下限相等为32.5°。

如果你还没把初中地理忘光光的话

也就是说,只要把轨道炮放在纬度62.5°以上,把轨道半径设置为公转半径的0.63707倍(tan32.5°),即可007开炮。由于这里的计算精度有限,建议实际应用中适当升高纬度,增加容错。

对于有不可忽略的地轴倾角的行星,如果倾角在27.5°以内,只需要将纬度对应升高即可,例如地轴倾角15°,就把建议纬度升高到62.5°+15°=77.5°。

其实算出特定参数下目标点的视角函数也不是非常困难的数学问题,考虑到显而易见的潮汐锁定这类情况,根据不同星球定制一条不需要手动修改的发射轨道,或许也是有可能的。

简单的球面三角学而已啦

球的一些已知机制汇总

节点的结构点数=基础30+连接边框长度×5

发电量=16kW×(结构点数×6+细胞点数)×光度

可以建造多个壳(qiào)层,没有遮挡问题,只要轨道相隔1000m即可。

所有壳层和戴森云轨道共享发电量,只要接收器可以看到任意壳层或轨道,无论地平线以上是否有戴森壳实体(甚至可以只是建了个层,连节点蓝图都没有),都可以接收到射线传输。因此无论你想怎么玩球,甚至是只想造戴森云不想玩球,都建议直接设置一个半径拉满的虚空中继层,大部分行星两极都可以让接收器满功率运作。也正因如此,潮汐锁定并没有那么重要。

吸附机制:如何尽快吸附

我逐步解开吸附机制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点点刨出开发者为了游戏优化而埋下的深深恶意的过程当你用轨道炮打出去几万个帆片漫天飞舞还能不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GPU运算的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是CPU控制的戴森球建造AI逻辑蠢钝如猪。

当节点的结构点数达到30时,如果它临近一个壳蓝图,就可以开始吸附太阳帆。这个过程不依赖边框的结构进度。吸附的太阳帆会逐渐覆盖这个壳的一定区域,大致上是该节点连接的两边和其中垂线围住的范围。每平方单位边框大约需要36细胞点数。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每个节点负责的区域边缘是框架的中垂线

每个节点的吸附效率是固定的30/min,吸附时间是4min,因此看到节点的在途细胞点数是120就说明吸附满负荷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总的吸附效率是由已完成30基础点数的节点数量决定的,那么你猜建造AI是否会优先完成各个节点的基础点数呢?(笑)

显然不会。如果你把蓝图早早拉好,就会发现火箭会傻傻地优先完成你创建的第一个壳的全部结构点数,然后再开始下一个节点的运送积累。不注意这一点的话,细胞点数进程基本会锁死在90/min。

正确的操作是先拉好蓝图,然后删除所有框架,等全部节点完工之后,再拉上框架铺面板,然后方能安心挂机射帆。

等等,这还没完。你以为节点全部建好就能瞬间吸附你射出去的成千上万个“每一片都有自己的轨道”的太阳帆吗?(笑)

雷人设定来了:至多只能有9个节点同时吸附太阳帆也就是说,细胞点数进程有机制上限270/min。对于只能射半个自转周期的星球,对细胞点数有实质贡献的轨道炮至多是27台。

至于那些在轨太阳帆数量超过14580(270×(10-4))的大佬,我只能说:矿多任性真爽。

当PolyBridge工程师驾驶伊卡洛斯

既然知道了太阳帆的吸附机制,我们就能愉快地对戴森球的设计进(tōu)行(gōng)优(jiǎn)化(liào)了。只要节点的结构点数大于30并且有相邻的壳蓝图,那么太阳帆就能正常吸附,从而获得永生,这个过程并不需要搭建完整的框架结构。而众所周知的是,搭建框架要用的火箭这个东西并不便宜,而且锤起来比较麻烦(绿马达恐惧)。

于是一个梦(xié)幻(è)的计划诞生了!

我们只要造出30枚火箭,用来搭出一个完工的节点。接下来只需要打开蓝图,围一大圈又细又长的三角形壳,就可以坐等这一个节点撑起一大片永生太阳帆啦~

一个节点撑起二十万片太阳帆不是梦(预计3.72GW,最快需要136.3h吸附完毕)

明明能用大太阳何苦要用小太阳

有了节约预算的尖端技术,我们就能在任何星系快速搭建戴森球。你只需要带上电力设备、30发火箭和火箭发射台,以及一套太阳帆发射生产线,就能用上述方法迅速在任意星系建立戴森球建造系统。

如果嫌一个节点吸附效率过低,在最大的一系列壳层上用270发火箭点出9个节点即可。

实际上太阳帆生产线所需的风电、熔炉、机械台和传送带,手搓起来也不是太难。

总而言之,既然能直接就地用大太阳的能量,谁还需要随身小太阳?

密铺的价值估算

当然,如果火箭管够,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由于框架和节点每个点数的发电量是细胞点数的6倍(制作一发火箭也需要6个太阳帆),可以通过密铺边框来最大化每个壳层的发电量。不要问为什么要这么高的发电量,问就是为了帅:多就是好,大就是美。

两个节点间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大致是4~5倍的关系,更大的壳层倍数略大一点,反之亦然。正常搭建的框架,比较稀疏的点法下,每个节点大约对应3~4条边框;密集点法下,每个节点一般对应6条边框。因此最密集的点法消耗的结构点数大致是最稀疏的点法的4~6倍。

由于结构点数与壳半径成比例,而细胞点数与半径的平方成比例,在不同半径的壳上,结构点数的占比会有所区别。既然密铺是用来堆发电量好看的,那么大家一般还是会去O星甚至巨星上面搭。如果是O星常见的60~70km最大壳半径,那么结构点数和细胞点数在稀疏点法下的比例大致是1:400,也就是说框架提供的发电量约占总量的不到1.5%,也就是说密集点法只能带来大约4~7%的提升。如果是在巨星搭建,提升程度只会更少。

当然,绝对数值上肯定还是会高出许多。

不过这种省略框架的构造别有一种分形美感

真心推荐大家尝试一下

戴森球计划游戏制作:YouthcatStudio游戏发行:GameraGame游戏平台:PC上市时间:2021-01-21游戏标签:模拟游戏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设计指南如何建造戴森球最省材料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发电是游戏中后期的主要发电方法,如何建造戴森球最省材料?下面一起来看看戴森球计划戴森球设计指南

戴森球计划戴森球设计指南

很多玩家都在纠结什么样的戴森球最省材料,先放出目前找到的最省材料的设计7800结构点,下面开始讲影响戴森球发电的因素

恒星选择

恒星光度系数对发电的影响最直接,光度系数2.5的恒星比光度系数1的发电量多出150%

恒星的命名是跟着恒星光度系数来的,顺序是OBAFGKM,我收集到的光度系数如下

O2.445-2.9

B1.422-1.837

A1.140-1.300

F1.047-1.126

G0.983-1.027

K0.910-0.923

M0.799-0.878

红巨星0.887-0.963

中子星0.751

白矮星0.362-0.460

黑洞0.176

所以当然是选O型恒星啦

轨道半径

一个恒星可以造多个戴森球,只要半径相差1000就可以了,少一点都不行多一点都浪费,

多个戴森球之间不会因为遮挡而影响发电,想建多少个就看个人安排了。遇到行星轨道就改半径,要尽可能多的戴森球有时候就要贴着行星轨道半径,只是要一点点试出轨道半径

同一个恒星更大的轨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结构点和太阳帆,每个结构点和太阳帆的发电功率无论在那个轨道都是相同的,所以轨道越大发电越多就是费材料

至于轨道倾角和升交点经度都不影响发电,这两都是用来捏球,凹造型的

发电数据

戴森球由两种网格,经纬网格和几何网格,两种网格上的一小格都对应了戴森球上3°的弧

下面为了方便描述,先简化下描述(注意:点、结构点、细胞点是不同的东西)

点:戴森球上的一个节点。成本是30个小型运载火箭,每个小型运载火箭转变成一个结构点

线:戴森球上的框架。成本由两个点分摊,根据长度不同有三种成本+10(6°-12°),+20(15°-21°),+30(24°-30°),单位是结构点

面:戴森球上一个壳面。可以往里面填充细胞点,一个太阳帆自动转变为细胞点。

我在0.991光度系数的恒星上测得,每个结构点发电约95kw,细胞点15kw,太阳帆35.5kw

再大概看看小型运载火箭和太阳帆的成本就很清楚了,再具体的数据后面再说,所以想要做单位材料发电量大的戴森球就要造尽可能大的面,尽可能少的点和线。

而一个球的面积本来就不变,经测试一个面被边分成多个面,面上能放的细胞点就越少。一条线被点分成多条线,就需要越多的结构点,所以在线不变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少的点

最长的线最大的面

无论哪个半径的轨道,最长的线和最大的面都不会改变。最长的线是10个小格,就是30°弧。最大的面受到面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点的限制,它们的连线不能超过14个小格42°弧(14格这个数据可能不精确,后面还有小数点没测出来)

最大的正三角形,边长14格42°弧

最大的正方形,边长10格30°弧,用经纬网格画

最大的正五边形,边长8格24°弧,用几何网格画

最大的正六边形,边长7格21°弧,用几何网格画

最大的正八边形,对角直径长14格42°弧,用经纬网格画

材料消耗

目前研究最省材料的设计《两极正六边》共7800细胞点,我是在轨道半径4000下搭建出来的,因为线的成本随半径的增加而增加,点的成本不增加,暂时还不能100%确定,最小轨道半径下的最省设计是不是各个轨道的最省设计,但是总体思路是不变的,最大的面最少的线和点。欢迎各位玩家找到更省的设计或者在不同的轨道找到不同的最省设计,LZ帮顶到最高

下面我把戴森球拆了验证一下成本

这里说一下转换关系,1个细胞点拆了后,变成4个太阳帆,吸附后变成4个细胞点,再把面拆了会变成2个太阳帆

这样操作的话,发电功率的变化过程是95kw142kw60kw71kw

这个戴森球的建造方法如下

经纬网格下,两极画最大的六边形,红色黑色是关键的点共5个,红色点沿经线尽量远离,其他点的距离按照图中的来

分享一个次省设计

几何网格下画出最大正五边形,三个正五边形的自然的构成一个六边形,可惜这个六边形不能成面,需要切成三块,在轨道4000下最终的成本是10800个结构点

关于不同的几个发展阶段的不同思路

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前置条件都在动态变化,比如建设戴森球过程中材料的生产速度、太阳帆吸附速度、剩余的戴森球面积等。条件的变化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前期材料贵,发电少,思路当然是用更少的材料发更多的电。

到中期会发现,太阳帆不值钱了,生产的贼快,反而是吸附速度跟不上了,这个时候就要增加节点

到后期会发现,戴森球快放满了,明明同样的面积用节点可以发更多的电,为什么要生产那么多廉价的太阳帆占用宝贵的戴森球面积,恨不得整个戴森球拆了重来全铺上节点

我觉得这类游戏最大的魅力就是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如果从头到尾只按照一种发展思路去发展,比如前期一上来就全铺节点,那真的是费老劲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