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什么精神
虽然在莽莽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二句诗写出了戍边将士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黄沙:指沙漠。穿,磨破。甲:铠甲。古时作战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楼兰:即汉时西域的鄯善国,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出自《古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这句诗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扩展资料:
相关赏析: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
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从军行七首(其四)
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怎样的精神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表现了边关将士浴血奋斗,不建功立业,不实现伟大理想就不归家的男儿气概。
表现了将士们艰苦战斗的卓越信念。
表现了男儿热血沸腾,青春洋溢的豪迈。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深刻含义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
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