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鞭斥”和“鞭笞”有什么区别啊
鞭挞指鞭打,现多形容无情的指责或批露。
“笞”抽打之意,“鞭笞”即是用鞭子抽打之意。意思是狠狠地教训、批评,使之惊醒。是常用的文学评论语言,也是教学语言。
没有鞭斥这个词语。
拼音:biāntà;biānchī
造句:
鞭挞
1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2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新闻报道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3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4书籍是这样的老师:它不施展鞭挞的威风,不使用怒容或恶语,不受束修的供养。
5反腐倡廉,激浊扬清,共创廉洁社会;弘扬正气,鞭挞腐败,同树廉洁形象。
鞭笞
1、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2、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蒙田
3、因为儿童应该很少受到鞭笞的惩罚,所以我觉得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结果,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可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
4、秦始皇鞭笞天下,建阿房宫,筑万里长城,人民深受其苦。
5、那些感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将会面临处罚甚至鞭笞的酷刑.
鞭笞和鞭挞的区别是什么
一、意思不同
鞭笞:用鞭子抽或板子打。笞(ch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这部作品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二、范围不同
鞭笞:“笞”抽打之意,“鞭笞”即是用鞭子抽打之意。意思是狠狠地教训、批评,使之惊醒。是常用的文学评论语言,也是教学语言。
鞭挞:多形容无情的指责或批露,指对错误思想、丑恶现象等的抨击。
三、出处不同
鞭笞:茅盾《萧红<呼兰河传>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鞭挞:秦牧《艺海拾贝·笑的力量》:“对剥削阶级贪婪愚蠢的讽刺,对他们的风习影响的嘲弄和鞭挞,状物传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语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鞭笞是什么意思
解释为用鞭子抽打。
“鞭笞”侧重指批判和打击,通常用于人或事物,主要用于抽象事物。比如说这部作品有力地鞭笞了封建的婚姻制度和家长制度。
近义词有鞭挞,“鞭挞”侧重指严厉抨击,揭露丑恶,语义较“鞭策”、“鞭笞”重,可用于人或抽象事物。还有“鞭策”,侧重指严格督促,鼓励前进,一般用于人,而且多用于别人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