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赵高是如何死的这个问题,历史上赵高是怎么死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赵高是怎么死的
简而言之,赵高是被秦王子婴派宦官韩谈在秦王宫室里刺杀而死。
仔细分析起来,刺杀的背后却大有文章:赵高,这个阴谋诡计耍了一辈子的聪明小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到最后被他看不起的秦王子婴给算计了。
赵高从来都看不起秦王子婴,在他眼里,子婴只是一个任由他掌控的玩偶罢了,但是赵高却疏忽了两件事:
1、赵高在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杀秦二世嬴胡亥之后,他的计划发生了变动,被动的和群臣选择了子婴为秦王(因当时六国均已复国,秦王朝领域被打回原形,不堪称帝)。
为什么说赵高是被动拥立子婴呢?
因为赵高原本想自立为帝的,但他登上大殿时突然地动山摇(可能当时附近某地地震),他深感天意不可为,而且群臣恐怕也不会支持他当皇帝。
于是,赵高打算退一步,干脆把秦国给拆解了,他派人联络刚刚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想和关东各诸侯一起瓜分秦国,赵高割据一块地域也当诸侯王,但此时的秦国完全没有谈判的资本,刘邦果断拒绝。
不得已,赵高和群臣在秦王室中选择了子婴当秦王,而子婴此时已经34岁了!
这不得不说是赵高一处败笔,如果他想当权臣架空皇帝权力,那他肯定要选择年纪越小的越好,可惜嬴胡亥已经是秦始皇嬴政最小的儿子了(第十八个儿子),而嬴胡亥在位时又听从赵高之言,把自己哥哥姐姐几乎都杀干净了。
据史料,子婴极有可能是秦始皇嬴政的侄子,成蟜的儿子。但子婴能够逃过嬴胡亥的毒手,必然不是嬴胡亥的亲兄。
赵高之所以拥立子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以时间换空间,先立一个傀儡,再慢慢图谋与关东诸侯达成协议,将来裂土为王。
既然是被动拥立,那就会面对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实际上,赵高也察觉到了危机,他已经安排人手,准备在子婴来祖庙斋戒的时候痛下杀手。可惜,赵高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2、赵高严重低估了子婴这个人。
经过沙丘之变,指鹿为马,杀死功勋李斯,灭掉扶苏和蒙毅蒙恬一族,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赵高的头脑。
赵高本来不应该如此低估子婴的,实际上,子婴这个人,水平很高,只是运气太差。
当嬴胡亥滥杀皇亲和大臣的时候,子婴站了出来,力劝嬴胡亥不要这样做,而且深刻犀利的指出这样做会产生何等严重的政治后果,然而当时已经完全被赵高洗脑控制了的嬴胡亥并未听从。
从这次劝谏可以看出,子婴不但有精准的政治眼光,还有无畏的勇气。
另一件事,发生在秦二世三年,嬴胡亥准备杀死李斯,又是子婴出面,力劝嬴胡亥不可,“不可。夫变俗而易法令,诛群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使以法纵其欲,而行不义於天下臣,臣恐其有后咎。大臣外谋而百姓内怨。今将军章邯兵居外,卒士劳苦,委输不给,外毋敌而内有争臣之志,故曰危。”
话说的很明白,嬴胡亥你这样做,就是把大臣们推到反秦阵营中去啊,民心,兵心,臣心全失,这可是国家危亡之兆啊。
然而嬴胡亥又没听从。
以当时赵高对嬴胡亥的控制力度而言,子婴这些话肯定都进了赵高的耳朵,可是赵高仍没把子婴放在眼里,他太自信,以为掌控住嬴胡亥,就能万无一失,到最后掌控不了嬴胡亥了,那就干脆杀掉,赵高真是为了眼前利益,毫不顾虑长远后果的无耻政客。
如果赵高能够意识到子婴这人非常厉害,断然不会拥立子婴,给自己自找麻烦,只能说赵高得意忘形。
总而言之,当子婴上台后,赵高的末路就注定了。赵高察觉到了危机,但低估了子婴的应对手段,赵高以祭祀祖庙为名,要求子婴到祖庙去,可子婴坚决不去,并且子婴还算准了赵高会亲自来“请”他去,而这个时机千载难逢,正好可以除掉赵高!
果不其然,赵高先后多次派人要求子婴离开宫殿,赶赴祖庙,可子婴说自己病重,无法动身,情急之下的赵高,赶到了秦王宫,他压根想不到自己会一去无回。
见到子婴后,赵高还装模作样准备发挥自己的口才,威逼利诱子婴顺从他,可是子婴根本不给他滔滔不绝的机会,身旁的宦官韩谈直接出手,刺杀了赵高,然后夷灭赵高三族,尸体放到咸阳街头示众。
杀死赵高,难吗?难!蒙恬,扶苏,李斯,嬴胡亥都没做到。
杀死赵高,难吗?也不难,比他更狠,更狡猾就可以了。子婴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他不但精准判断出赵高的用心,还将计就计反杀了赵高,可惜这样的人才,登错了舞台,四十一天后,子婴把全家老小自缚,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灭亡。
又过了一个多月,项羽军队进入咸阳,子婴和妻儿老小全部被杀。
赵高是怎么死的
赵高被子婴设计杀掉的。
秦二世死后,赵高认为子婴为人仁义,并且在百姓眼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应该会是一个容易控制的傀儡(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而子婴在答应接受王位之后,便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商议,设计将秦二世骗到了斋宫之中杀死,随后夷赵高三族(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史记》中记载,子婴除掉赵高的原因是他以为赵高已经与起义军相勾结,准备除掉自己,然后在关中称王(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
扩展资料:
指鹿为马:
公元前210年,秦王带儿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巡游,秦王突发重病,急命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诏书未发,秦王在归京途中病死。
赵高恐正直的扶苏,登基后对自己不利,便协同胡亥、李斯修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赵高的扶持深得胡亥信任,任命中书令。为了消除异己,怂恿胡亥杀害皇室兄弟,并设计李斯,夺取了丞相之位,但仍不满足,进而还想篡取皇位。
可不知朝堂上有哪些人支持,赵高命人在朝堂上牵来一只鹿,跟秦二世胡亥说进献的是一匹好马。胡亥疑惑不解,但赵高坚持说是马。秦二世将信将疑反问,马为什么有角?
赵高便提议让众多大臣来评论,胆小人低头不语,怕赵高日后算计;正直拥护朝廷的人,一致坦言是鹿;而奸臣小人向秦王直言,这就是马。事后,赵高将不顺意自己的人全都出除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鹿为马
秦朝的赵高是怎么死的呢
受到秦始皇宠幸。赵高本是秦国嬴姓宗室的远房亲戚,后来当了太监,在秦宫干了二十多年,后任中车府令,执掌乘舆,兼管符玺令事,掌管帝王的符和印信。赵高生性阴挚,狡诈多谋,朝野上下口碑很差,但他擅长察颜观色,懂得秦始皇的脾气,加上博闻强记,精通秦朝律令,秦始皇帝批阅奏章,遇到不懂的,还叫他前来解说解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并让他教儿子胡亥狱法。
阴谋除掉扶苏、蒙恬、李斯、胡亥。秦始皇在巡视的路上去世前,召来李斯和赵高,让他们写了遗书,让他们在自己死后交给长子扶苏,召扶苏速回咸阳,处理后事,继承大统。玺书才写完,始皇帝就死了。李斯哆哆嗦嗦战战兢兢忙于后事,赵高灵机一动,却把遗书藏在了自己的袖中。
李斯害怕生变,嘱咐左右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棺殓装在车中,安排掌管印信的赵高给公子扶苏发出玺书,召公速归,再继续赶往秦都咸阳。在行进的路上,赵高想方设法说动胡亥、李斯,决定篡改玺书,将内容写成立胡亥为太子,赐扶苏和蒙恬死罪,使扶苏和蒙恬相继自杀。赵高又利用与胡亥的特殊关系,能动诬陷手段,阴谋杀死了李斯。从此,赵高军政大权在握,一手遮天,二世胡亥皇帝形同虚设,不过一个傀儡皇帝,没一句话顶用。二世也乐得轻闲,在宫里兀自逍遥。后来刘邦攻破尧关,进入关中后,赵高又联合女婿阎乐、弟弟赵成,逼秦二世胡亥自杀身亡。
赵高之死。赵高逼死胡亥后,他自己本来有篡位之心,而且,他甚至还跑到宫中抢到了玉玺。但他也知道,秦宫上下不会服他,他决定故伎重演,先立胡亥的侄子公子婴为王,自己则挟天子以令群臣。但是,公子婴被立为秦王后,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非常郁闷。因为赵高既然可以杀胡亥,适当的时候当然也可以杀他公子婴。所以,子婴召来两个儿子,还心腹太监韩谈,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告庙之日向赵高动手。
到了那日,赵高派人来请子婴,子婴回复有病在身,不方便前行。赵高非常地说:“告庙乃国家大事,也是秦王大事,怎能不去?”于是,赵高亲自前来斋宫请子婴。刚进宫门,两边立刻扑出三个人,刀剑俱下,赵高瞬间毙命。
随后,子婴召集群臣,历数赵高罪责,通报赵高已诛,还应该夷其三族及其党羽。于是,子婴派兵抓捕赵高家属和阎乐、赵成等参与杀胡亥的党羽,全部处以死刑。赵高和他的党羽,至此全部被消灭。
文章分享结束,赵高是如何死的和历史上赵高是怎么死的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