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清朝的名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朝名人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清朝时期有哪些名人
1、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
年青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
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辩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可靠。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作出了贡献,而且对针灸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最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刺血疗法。用三棱针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或叩刺出血后再拔上火罐以增加出血量。刺后可直接祛除血脉的瘀阻、排除瘀血,疏通经络。
监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等症皆可用此法治之,临床应用范围颇广,辩证准确,手法适当则多获著效。
2、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Tien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詹天佑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用了七十多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
唐山铁路在开滦煤矿唐山矿1至3号井东面,一条铁路从一个上百年的涵洞里穿越而出,从唐山市区主干道新华道下穿过,全长十二公里。这就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它最初是从唐山矿修到丰南胥各庄,至今仍是京山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京张铁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
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朴存阁农书》(失传)等。其奏稿、文牍等于清末辑为《左文襄公全集》;20世纪80、90年代岳麓书社与湖南省社科院又编纂了《左宗棠全集》,内容增较前书加了三分之一。《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亦收录有其诗。
5、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在继续主张改革传统教育的同时,张之洞开始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并着手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书院改革以两湖书院为代表,开办的新式学堂以工艺学堂、自强学堂为代表。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在都司湖经心书院旧址,创办了两湖书院。书院学生定额240人,湖南、湖北各100人,特定商籍40人,开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门”,宗旨是培养“出为名臣,处为名儒”之才。
1896年,张改革两湖书院,仿照西洋学院,每日上堂讲课,教习按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则改为经学、史学、舆地与时务四门,同时设立院长,负责讲明经济。张之洞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思想之控制。
1902年,两湖书院改为两湖高等学堂,分科为八门,成为一所包括文、理、法三科的综合性高等学堂。学生则由原来的240名减至120名,初以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的优秀生升人高堂学习,入校者必先补普通学科一年,习专门学科三年,然后出西洋留学一年,共五年毕业。
两湖书院从一个传统的书院演变成一所新式学院,又随着西学课程的增多而终成一新式学堂。张之洞在1898年将两湖书院、经心书院改为学堂时虽提出“两院分习之大旨,皆以中国(学)为体,西学为用,既免迂陋无用之讥,亦杜离经叛道之弊”。
但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西学”课程,结果,一些学生却最终“离经叛道”,从事革命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清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晚清名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宗棠(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之洞(晚清历史人物)
清代的名人有哪些
康熙乾隆雍正熬拜多尔衮和珅道光林则徐洪秀成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慈禧陈圆圆郑成功努尔哈赤皇太极
顺治溥仪曹雪芹李永芳代善柳敬亭张存仁刘永福年羹尧
僧格林沁荣禄爱新觉罗·载沣张之洞翁同龢明珠奕欣范文程郑板桥
李秀成陈玉成林凤祥洪宣娇石达开杨秀清额尔德尼安费杨古额亦都
阿敏清太祖费英东佟养性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四世扬古利扈尔汉固始汗
图鲁拜琥钱谦益孙奇逢莽古尔泰济尔哈朗清太宗鲍承先图赖尼堪
洪承畴宁完我李国英李玉王时敏谈迁达海孟乔芳冯铨
宣统帝张岱陈洪绶丁耀亢朱之瑜查继佐耿仲明尚可喜陈确
阿济格傅山金圣叹豪格傅以渐吴伟业郭人漳金声桓李成栋
孔有德陈名夏于七孙云球黄宗羲黄梨洲方以智张履祥李渔
吴三桂蒋国柱明安达礼希福金之俊米思翰杨起隆穆占赖塔
尚之信王辅臣图海耿精忠黄机博洛归庄顾炎武顾亭林
多铎宋琬魏裔介于成龙魏象枢侯方域尤侗王夫之王船山
马骕谷应泰阿旺罗桑嘉措赖五世施琅赵良栋毛奇龄韩登举赛金花
李霨宋德宜朱耷八大山人李颙王锡阐吕留良朱彝尊庄廷鑨
唐甄蒲松龄顾祖禹徐乾学王翚吴历万斯大恽寿平靳辅
胡渭梅文鼎徐元文颜元傅彩云熊赐履阎若璩张英陈潢
福临清世祖顺治帝万斯同苏纳海朱昌祚索尼苏克萨哈许雪秋
遏必隆佟国纲巴海阿兰泰彭春萨布素索额图福全伊桑阿
王士祯陈廷敬张玉书王原祁李光地郑经噶尔丹裘琏费扬古
高士奇洪升王鸿绪孔尚任戴名世纳兰性德玄烨清圣祖康熙帝
陈元龙觉罗满保查嗣庭黄忠浩隆科多陈瑸徐元梦曹寅朱一贵
李塨田文镜赵执信策妄阿刺布坦拉藏汗施世纶允礽朱轼方苞
郑克塽张廷玉李绂沈德潜策棱胤禛清世宗雍正帝曾静
允禩允禟图理琛康济鼐鄂尔泰张允随傅尔丹胡中藻江永
岳钟琪噶尔丹策零讷亲张广泗允禵莎罗奔颇罗鼐明安图郑燮
徐大椿杨应琚尹继善陈宏谋惠栋梁诗正吴敬梓全祖望兆惠
罗卜藏丹津傅恒刘统勋王伦傅清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苏四十三林爽文吴八月
石三保福康安石柳邓蔡新舒赫德孙士毅弘历清高宗乾隆帝
于敏中袁枚卢文弨阿桂刘墉江声阿睦尔撒纳达瓦齐霍集占
博罗尼都大和卓木小和卓木王鸣盛戴震蒋良骥赵尔丰纪昀蒋士铨
赵翼钱大昕毕沅姚鼐福长安段玉裁明亮章学诚高鹗
海兰察崔述三宝梁国治钱沣陈周全曹文埴邵晋涵汪中
钱大昭王念孙洪亮吉额勒登保熊成基孔广森和琳孙星衍松筠
张格尔杨遇春长龄颙琰清仁宗嘉庆帝江藩严可均焦循
李汝珍那彦成阮元王引之顾广圻林清李文成刘逢禄俞正燮
王聪儿齐王氏姚之富朱骏声吴其浚龚自珍王鼎潘世恩杨芳
伊里布邓廷桢刘允孝姚怀祥谢朝恩江继芸陈连升麦廷章祥福
隆文韦逢甲乌尔恭额段永福海龄余步云齐慎特依顺包世臣
陈化成许乃济郑国鸿祁贡朱贵关天培张维屏旻宁清宣宗
道光帝穆彰阿恩铭陈庆镛桂良王锡朋徐广缙王鎏许梿
葛云飞琦善耆英尤渤颜伯焘达洪阿文蔚牛鉴史荣椿
柏贵乐善载垣恒福伍崇曜黄宗汉穆荫刘韵珂怡良
张喜徐保余保纯郑复光何玉成何大庚颜浩长贝青乔韦绍
清朝名人有哪些
1、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2、张之洞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4、林则徐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5、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关于本次清朝的名人和清朝名人有哪些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